脑性瘫痪的症状

2019-06-04 16:40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脑瘫的临床分型和临床表现,尤其临床表现是非常的复杂多样的。目前来说,根据2015年中国脑瘫的临床的指南,把脑瘫分为了六型:

1、痉挛型四肢瘫:是最重的一型,主要的病理改变在锥体系。患儿主要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增高,上肢背伸,上肢内收和内旋,拇指内收,躯干前倾。下肢内收、内旋,交叉,膝关节屈曲,孩子在扶行或者独行的时候,出现剪刀步态、尖足,足内翻或者外翻,拱背坐,腱反射亢进,踝阵挛和锥体束征阳性;

2、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双瘫实际上是双下肢和双上肢也累及,但是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以下肢为多见,下肢重于上肢,下肢可以表现为屈髋、屈膝,足内翻、内旋,也可以表现为尖足;

3、痉挛型偏瘫:偏瘫就是一侧的上肢和下肢,和痉挛型四肢瘫的症状一样,只不过是表现为一侧比另一侧更要重一些;

4、不随意运动型:这一型最明显的特征是非对称性姿势,头部和四肢出现不随意的运动,运动里面夹杂许许多多小动作,四肢、头部不停的摇晃,难以自我控制。这一型的肌张力可高可低,可随着年龄改变,腱反射可以正常,锥体外系征可以是阳性的,静止的时候肌张力低下,随意运动的时候就增强,对刺激很敏感,表情比较奇特,挤眉弄眼,颈部不稳定,构音和发音障碍,孩子出现流口水、摄食困难,婴儿期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所以这些个脑瘫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得到,面部有好多怪的动作,手舞足蹈,摇头晃脑,面部有许许多细小的怪异的动作,口角流涎。大部分这些孩子他的智力是正常的;

5、共济失调型:其病变发生在小脑,主要表现为两个脚左右分离比较远,所以这些孩子控制能力比较差,醉汉样步态,步态蹒跚,方向性比较差,走不了直线。动作比较笨拙,而且不协调,身体比较僵硬,可以有眼球的震颤,特别是水平震颤的孩子居多;平衡障碍,平衡的能力很差,站立的时候重心在两个足跟之间,髋肌步态。肌张力可以是低的,也可以是高的,一般来说偏低的比较多,运动速度比较慢。头部的活动相对比较少,分离动作比较差,闭目难立试验阳性,指鼻试验阳性,腱反射正常;

6、混合型:凡是具有两型以上的叫混合型,往往徐动型和痉挛型经常合并在一块,就是临床上的混合型。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70%的脑瘫的患儿还伴随有其他的症状和共患病。这些共患病主要包括智力发育障碍、癫痫、语言障碍、视觉障碍、听力障碍以及吞咽障碍等等。

分享:

51

相关推荐

脑性瘫痪的症状有哪些

"脑性瘫痪主要有以下几个分析:第一个是痉挛性的双瘫、痉挛性四肢瘫、痉挛性偏瘫以及共济失调型、不随意运动型和混合型几个方面,每一种症型的临床表现也不一样。痉挛性四肢瘫以四肢肌张力的增高,尖足、上肢的内收、内旋、尖足,足内翻、足外翻以及交叉步,踝阵挛、锥体束阳性为主要表现。痉挛性双瘫的症状跟痉挛性四肢瘫相同,但主要表现是双下肢的肌张力增高以及功能活动的受限。痉挛性偏瘫同样跟痉挛性四肢瘫有相似的地方,痉挛性偏瘫同样有肌张力增高的情况,是以单侧肢体的活动障碍和肌张力增高为主。另外一种是共济失调型,共济失调型是以小脑损伤为主,主要表现在醉酒步态、慌张步态以及运动平衡功能障碍为主,以及言语上的爆破音、发音不清等临床表现。另一种类型是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主要是锥体外系的损伤,常见的原因是重度的窒息、重度的黄疸而导致的。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临床表现是非对称性姿势为主,头部和四肢出现不随意的运动,该类型的肌张力可高可低,紧张时肌张力表现增高,放松、安静时肌张力表现低下,对刺激敏感,出现张口、吐舌、奇怪表情、进步的不稳定以及构音和发音的障碍。另外一种是混合型脑性瘫痪,混合以上两种类型的特点,就叫混合型的脑性瘫痪。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治疗请以医生面诊为准。"

语音时长02:19''

孙榛誉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2018/07/04收听(82840)

脑性瘫痪的病因

脑瘫的直接病因是在脑发育成熟前,脑损伤和(或)发育缺陷导致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征。造成脑损伤的原因众多,虽然了解确切的病因对脑瘫运动障碍治疗意义不大...

宋福祥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020/07/03阅读(4539)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6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