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病怎么引起的

2023-11-22 13:06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症状,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生理性黄疸的原因:绝大部分新生儿都是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实际上并不少见,但是对新生儿也没有太大影响。主要是由于体内的胆红素生成比较多,同时肝脏水平发育不太成熟,所以对胆红素的代谢相对比较差,也会导致新生儿身体里胆红素增高。另外,新生儿时期的肝肠循环跟成人不同,比较特殊,会导致胆红素重吸收比较多,都会导致出现生理性黄疸。这是新生儿黄疸的其中一部分,也是绝大部分新生儿会得的病态或者状态,谈不上是疾病。这个时候不需要特别处理,只需要等待自行消退就可以;

2、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新生儿可能因为某些病理因素导致病理性黄疸,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因非常多,凡是可能引起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的疾病,都可能会导致病理性黄疸,比如红细胞增多、头颅血肿或者溶血等。另外,部分疾病可能影响新生儿的肝脏功能,比如肝炎、窒息、缺氧、感染,也会导致身体里的胆红素水平增高,从而出现黄疸。可能某些状态引起肝肠循环的增加,比如胎便排出延迟,或者因为喂养不足等导致排便延迟,或者大便很干硬或者是黏稠,导致胎便排出减少,这种也可能会导致胆红素重吸收过多,从而使身体里的胆红素增高,从而引起黄疸。

所以,引起黄疸的疾病原因很多,包括遗传因素、感染、窒息、母乳等,都可能引起新生儿黄疸。这个就需要结合新生儿的喂养史、病史、其他的一般状态,来综合判断。

分享:

40

相关推荐

黄疸病传染吗

"黄疸病是否传染,需要从黄疸产生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种原因,是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的,这类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解后,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结合性胆红素运输至肝脏,必然使肝脏的负担增加,当超过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与结合能力时,则引起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常见于大量溶血导致的贫血,这一类黄疸是不会传染的。第二类,肝细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细胞量的减少。这是由于肝脏在酶的作用下,或者晚期肝硬化或爆发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内残存的、有功能的肝细胞量很少,不能够摄取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升高,出现黄疸。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导致的黄疸,是具有传染性的。第三类,肝细胞破坏结合胆红素外溢。在肝炎的病人中,由于肝细胞发生了广泛性的损害、变性、坏死,致使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发生障碍。故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部分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够继续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使其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但其中一部分结合胆红素未能排泄于毛细胆管中,而是经坏死的肝细胞间隙反流入肝淋巴管与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结合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出现黄疸。这类病人转氨酶都会增高,肝炎患者一般是具有传染性的,这一类黄疸一般也具有传染性。第四类,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一部分病人是肝炎时,因肝细胞变性、肿胀,汇管区浸润病变,及毛细血管小胆管内胆酸形成,使结合胆红素的排泄受阻,结果造成结合胆红素经胆小管溢出,而反流入肝淋巴瘤与血液,这一类黄疸也是具有传染性的。第五类,大胆管的梗阻引起的黄疸。肝内外胆管、总胆管、总肝管、胆总管及壶腹等处的任何部位发生阻塞,或胆汁淤积,则阻塞或淤积的上方胆管内压力不断升高,胆管不断扩张,最终导致黄疸。这一类多见于肿瘤、结石,不会传染。"

语音时长03:07''

张珣武汉市第五医院

2018/04/02收听(4687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0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