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萎缩是怎么回事,能治好吗

2023-07-19 13:38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胃萎缩指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以及慢性萎缩性胃体炎,在我国最主要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是否能治好,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分析,分析如下:

1、慢性萎缩性胃体炎:慢性萎缩性胃体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相关的疾病,好发于欧美,我国发病率比较低,此类疾病是自身免疫病,很难治好,主要是治疗其所产生的并发症,如恶性贫血、消化不良等;

2、慢性萎缩性胃体炎:慢性萎缩性胃窦炎在我国是最常见,一般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是一种病理学的诊断,需要胃镜下取病理进行检查。如果胃的腺管发生萎缩,称为萎缩,萎缩后因其分泌黏液的功能下降,会使得胃的腺上皮变成肠上皮,也称为肠化生。萎缩得越重,肠化生也就越重。轻度的萎缩不伴肠化生,可以通过积极治疗,有逆转的可能。但是重度的萎缩及伴有肠化生,则不可能再逆转,主要是要定期监测胃镜来预防胃癌的发生,因为胃癌一般生长在萎缩的黏膜上。

分享:

43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4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