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病

2019-04-02 10:37阅读:

手机浏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显著减少、皮肤和脏器的出血性倾向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疾病,是由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从而造成的血小板减少,出现皮肤出血点、牙龈渗血、内脏出血等症状。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是由于血小板生成障碍、破坏或消耗增加、以及血小板分布异常等原因导致的。其主要症状有皮肤黏膜淤点、瘀斑、鼻出血、口腔血疱、脑出血等。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疾病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导致细胞抗血栓能力降低,血小板消耗性减少。其主要症状有紫癜、红细胞损伤、血管受累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主要为激素治疗、脾切除、免疫药物等,建议患者就诊于血液科,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骨髓穿刺等化验及检查,由专科大夫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检查结果来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分享:

87

相关推荐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女性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咳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有效查明。急性型多发生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提示血小板减少与对原发感染的免疫反应有关。慢性型患者中,约半数可测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据调查显示,约有80%的患者在发病前三周左右有病毒感染史。急性型可突然发病,有畏寒、发热、皮肤和黏膜出现广泛的瘀点、瘀斑、扩大呈大片状甚至形成血包、血肿、碰撞部位尤甚。内脏受累出现鼻出血,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出血,颅内出血较罕见,但较凶险。部分病例反复发作后转为慢性,慢性型症状相对较轻,女性月经过多常为首发症状和主要表现,皮肤和黏膜可见散在瘀点和瘀斑,血包和血肿少见,可累及内脏任何器官。有时可见外伤或小手术后创口出血不止。长期反复大量出血,可引起贫血,脾脏轻度肿大,病情常迁延半年以上,反复发作。治疗方法主要是输血、注射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脾切除、中医中药等。"

语音时长02:25''

孙明丽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8/05/11收听(8426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3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