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死亡率高,如何早期识别防范?

2019-09-23 12:12阅读:

手机浏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为2.9亿,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位居首位。农村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为45.50%,城市心血管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为43.16%。
  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的头号健康杀手,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比例接近30%,并且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今天我们来认真学习和认识高危心血管疾病,为什么死亡率如此之高,如何判断、如何预防!
  1、心血管病中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的两大疾病
  1)冠心病: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显示,2016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继续保持2012年以来的上升趋势。2002—2016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总体仍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导致冠心病猝死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①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主支突发通常由血栓造成的堵塞,致心肌大面积急性缺血和坏死。
  ②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所需的氧及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破裂。
  ③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脏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导致心脏停搏。
  2)心律失常猝死率极高!
  据统计,中国房颤患者约1000万,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比正常人高5倍。每年约5-10%的房颤患者会发生脑卒中,其中一半以上的病人会致死致残,出现半身不遂、视觉或言语障碍、以及吞咽困难和其他一系列并发症,给病人和家庭造成极大的负担。
  恶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心脏跳动突然紊乱,导致其不能有效地射血,进而打断脑供血。如果救助不及时,人马上就会不行了。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约有1500人因此离世。而心脏性猝死的院外急救成功率只有1%。
  2、心脏性猝死,离我们真的不远,但有征兆可寻!
  尤其是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较一般人高出很多。不过在发生心源性猝死前,大部分患者有会有一定的征兆:
  1)胸闷、胸痛;
  2)呼吸困难,乏力;
  3)心慌、心悸;
  4)血压升高或者降低;
  5)头晕、嗜睡。
  但是这些症状往往会被病人所忽视,误以为是劳累精神压力所致,错误的评估病情,导致没有及时就医,悲剧才得以发生。因此,若能够时时检测提前判断有助于远离心血管猝死。
  我们都知道心脏病不发作的时候一般检查是很难发现的,如果在这些征兆发作的时候能够监测心电图变化多半能够帮助判断疾病。
  3、心脏病猝死频发,生活中如何防患于未然?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而且发病很急,很多人工作或是生活中,突然发作心脏病,还来不及治疗就离世了。对于很多高危人群来说,如何实时监测心脏健康状况,并做到提前预警非常重要。
  心脏病猝死频发,心血管高危人群需要更多的关注自身健康,监测自己的心律和血压情况,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智能手环、手表只能够简单地监测心率情况无法做到像医院专业设备一样的心电监护功能。
  有些心血管高危人群购买掌上心脏智能管家,非常小巧可随身携带,实施监测起到心电监护的作用,能够预警多种心律失常事件。对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双重预警机制。尤其是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能够让心脏远离危险。早期预警判断,这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4、如何实施心脏疾病自救+等待救援?
  心脏疾病发作时,立即拨打120在家等待救援。以下方式可自救:
  1)平躺休息,保持空气流通,放松心情,避免紧张;
  2)测量血压,心率;
  3)保持电话畅通,确保120可随时沟通。
  如果是冠心病患者,可以舌下含服或嚼服硝酸甘油片1片,若症状不缓解,10-15分钟后再次含服硝酸甘油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小时是黄金时间,随着时间推移,心肌坏死的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最终心衰,休克甚至死亡,急性心梗发作2小时小范围心肌缺血,心肌坏死,6小时约50%心肌缺血,心肌坏死,12小时几乎百分之百心肌坏死,超过12小时时心肌就会衰弱,产生休克甚至死亡,一分一秒都是抢救的关键。
  5、纠正危险因素,防治心脏疾病势在必行!
  平常也要注意自己是否具有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吸烟、酗酒,超重和肥胖,缺乏体力运动,熬夜、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长期精神紧张等。
  对于以上高危人群,应该纠正这些危险因素。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要戒烟,在饮酒方面也要进行限制,对于“三高”人群,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把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要坚持适当的运动,把体重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防治心脏疾病很重要。
  最后告诉大家,心血管疾病本身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需要早期识别、早期预警、早期防范,必要时使用便携心电监测设备,这样才能够早期预警,减少心血管猝死发生,保障心脏健康。

分享:

89

相关推荐

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

"心源猝死生存率很低,死亡率很高,多数会发生在非医院的环境下,周围又没有急救性的人员,存活率会非常低。如何预防就成为非常重要的话题,如何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对于一级预防的患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检查手段,或者通过家族史,会知道病人容易发生猝死,这时候要高度的重视,列为高危的人群,首先把这部分病人区分出来,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和治疗。对家族里面兄弟姐妹、父母亲、叔叔等,经常会发生年轻的时候猝死,不明原因的去世,这家族一定是高危的情况。有少数病人会做基因的筛查,发生心源猝死的概率会高,多数的情况合并长QT的综合征,或者发生Brugada综合征等特殊遗传病,容易比别人发生心源性猝死。还有些特殊类型,如肥厚梗阻性心肌病,也容易发生猝死,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兄弟姐妹或者父母亲这一辈的人容易得,如果发现了,会主动的去询问家族史,筛查直系亲属做早期的发现、预测。晚期的心衰、反复的心梗、缺血性的心肌病、扩张性的心肌病,病人射血分数低到一定程度,做心电图,有好多早搏,短暂的室速,也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会做针对性的预防,比如药物的治疗,预防性植入ICD,这种病人是预防的重点,也是预防的一种方法。对于二级预防,已经发生过猝死或者晕厥的情况,被复苏过来了,或者被抢救过来,幸存下来的患者,一定要尽快明确原因,如心梗,尽快把血管打通,有植入ICD的指征,要植入体内除颤器,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发生猝死的概率,提高存活率,这情况更迫切。这些情况都需要大家知晓的,到正规的医院去鉴别,专业的医生来作出决策就可以。"

语音时长02:28''

陈学智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2018/05/07收听(9492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7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