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和心梗都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

2019-12-25 11:34阅读:

手机浏览

  说起动脉硬化,相信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是要特别注意。那么动脉粥样硬化在生活中该怎么预防呢?
  一、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由血液中的脂质在血管内壁沉积,钙盐也沉积在此,长期积存使血管结构发生改变,结缔组织增生,引起血管局部内膜增厚,在血管内形成斑块,时间一长,在斑块深部软化有粥样物,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二、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
  3、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
  4、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严重时肠壁坏死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等症状;
  5、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严重狭窄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坏疽。
  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它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是其主要危险因素有肥胖、大量吸烟,高血压、高血脂、还有糖尿病和遗传因素等相关。
  四、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1、科学健康饮食:预防本病,首先就要合理的安排饮食,提倡饮食清淡,进食低糖、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的食物,食用植物油,粗细稂搭配,多多吃低糖水果和富含纤维食物;经常吃蔬菜,忌暴饮暴食;
  2、其次切要忌烟酒;
  3、控制体重的增加:一般以体质指数(BMI)20~24为正常体重。或以腰围为标住,一般以女性≥80cm、男性≥85cm为超标;
  4、适当锻炼: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做剧烈活动,可在平时参加散步、太极拳等体育活动,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以感到不劳累为主;
  5、生活规律: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劳逸结合,睡眠充足;
  6、还要保持精神上的乐观,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
  7、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肝病、肾病综合征和有关的内分泌病等;
  8、终生使用阿司匹林抗栓,长期或者终生使用他汀类调脂药物;
  9、定期复查血脂和动脉超声(颈动脉、锁骨下动脉、上肢动脉、下肢动脉),冠脉CTA、颅脑动脉CTA,血管造影的检查。

分享:

26

相关推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生活中如何应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进一步发展,狭窄的程度超过50%,可以诊断为冠心病。如果血管狭窄进一步发展,就会引起...

刘亚民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2020/12/17阅读(4820)

生活中该如何预防湿疹?

在日常生活中要预防湿疹,涉及到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因为我们的皮肤是保护我们机体内部的一个屏障,跟外界直接接触,而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的变化都可以造成它的变化。所以比如穿衣,我们要穿宽松、纯棉、贴身的,最好不带颜色。因为衣物的染料,衣服的一些抗皱的,还有其他的一些添加剂。我们知道一个衣服它里面可以添加几百种这些化学品,所以如果穿得太紧了,这个或者是颜色太鲜艳,往往都会出现这种刺激,或者是过敏的问题。然后吃东西要少吃刺激性的食物,不要长期的偏食、挑食,长期喜欢吃某一类的食品,就会造成这种,食物都有偏性,中医叫偏性。就是有的是偏寒凉的,有的偏热的,那么你长期的总是吃一种,机体的状态就改变了。所以食物一定要均衡,一定要杂。一般来讲,我们对于这种湿疹的患者,如果他对环境中的一些尘螨、霉菌等等过敏的话。如果对霉菌过敏,你就不能够住在地下室这种比较潮湿的,或者说你环境里边,家里养了一些很多这种花需要浇水,那这种霉菌都比较高,还有的人对动物毛过敏,那你就不能养动物,所以这个涉及到我们很多的。还有洗澡,这个湿疹的病人到底能不能洗澡,实际上是可以洗的,洗的目的可以清除皮肤上表面的一些细菌和一些污秽的痂皮,但是洗完了之后一定要擦油,洗的方式注意不能水温太高、烫,好多人为了止痒去烫。洗的时间要短,最好5分钟的淋浴就可以了,水温要正常,不要太烫也不要凉。外出要减少日晒,因为一般的湿疹的患者日晒会加重,日晒对我们的机体的免疫力,也是有影响的,尤其暴晒,实际上是一种抑制机体免疫的。比如对尘螨过敏的,床铺被褥最好能多弄几层罩。这个罩勤洗勤换,就可以解决尘螨的问题。每一个人具体的,他的湿疹的病因和诱发因素加重因素可能都不同,所以最好到医院跟医生去进行交流,根据医生的经验告诉你怎么去合理的去预防,这样会更好。

语音时长03:02''

李邻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017/07/10收听(11801)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7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