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期

2022-02-14 19:40阅读:

手机浏览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出现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分四期:

1、初期常常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表现就是烦躁、多汗、枕秃等,如果进行检查会发现血液生化学的变化,骨骼的X线可能是正常的;

2、活动期,病情继续加重会导致骨骼的病变,比如方颅或者串珠胸、鸡胸,也可能由于骨质比较软出现骨质的变形,比如X形腿、O形腿等情况,严重的时候会导致脊柱的变形、侧弯;

3、恢复期,经过治疗或者补充维生素D以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就会消失和减轻,此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4、后遗症期,经过治疗以后维生素缺乏得到了改善,这个时期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会看到由于疾病造成的骨质畸形,常见的如O形腿、X形腿、鸡胸等。

分享:

142

相关推荐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分期有哪些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分为四期:第一、初期,多见于3-6个月内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烦躁、夜间哭闹明显、经常出汗,会刺激头部、皮肤,表现为出现枕秃。第二、激期,激期除了初期症状之外,主要表现为骨骼的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的迟缓,主要的骨骼改变是头部,头部往往出现颅骨软化、方颅、前囟闭合延迟,还可以出现乳牙的萌出延迟。胸部的畸形多见于一岁左右的婴儿,可以出现肋骨的串珠,还出现鸡胸和漏斗胸,还可以出现郝氏沟。四肢出现畸形骨骼,可以出现佝偻病性的手镯、脚镯改变,下肢畸形一般可以出现在一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出现O形腿和X形腿。脊柱可以出现后凸、前凸畸形,肌肉方面可以出现全身肌肉松弛、乏力、肌张力下降,坐立行运动发育落后。其它孩子的表现是表情比较淡漠、语言发育落后、条件反射形成缓慢、免疫功能低下。血生化能和X线表现,血钙比较低降低。骨骼片子显示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改变,这是激期的变化。第三、恢复期,孩子经过了足量的维生素治疗后,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孩子的骨骼影像出现了不规则的钙化线,以后钙化带密度增宽,骨质密度逐渐恢复正常。第四、后遗症期,重度佝偻病可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多见于两岁的儿童,这时候的临床症状消失了,血生化及骨骼线已经正常了。少数患儿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和运动障碍,比如严重的O形腿和X形腿的骨骼畸形改变。

语音时长02:44''

周小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0/03/31收听(21908)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原因有哪些?

"维生素D是维持高等生物生命所必须的一个营养素,是钙磷代谢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就是以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钙磷代谢紊乱和骨骼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就是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是由皮肤经日照产生的,但是现在尤其在大城市中,高大建筑物遮挡了日光的照射,还有大气污染,以及冬季日照时间比较短,紫外线也比较弱,相对室外活动也比较少,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的合成不足。第二、就是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天然食物含维生素的比例是比较少的,只有少数的动物性食品中有少量的维生素D,比如像鸡蛋黄、牛肉、黄油,这些里面有少量的。而新生儿和小婴儿一般都是纯母乳喂养,母乳中含的维生素D含量更少,是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出生后就要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的原因之一。第三、就是孩子生长发育过快,需要量增多,比如像早产儿、双胎、低体重,这些孩子本身体内储存的维生素D就少,再加上生长发育快,他就需要更大量维生素D来满足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这些孩子一般在头三个月也会相应地多给一些维生素D来满足他的需要。"

语音时长02:24''

崔文莉太原市第七人民医院

2018/02/07收听(3037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790
有来健康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