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Q热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病科 黄勋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Q热由贝氏柯克斯体(俗称Q热立克次体)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4周。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多以发热、头痛、全身肌肉疼痛为主要症状,但无皮疹,有时伴间质性肺炎,少数患者出现慢性肝炎或致命性的心内膜炎。急性Q热多数预后较好,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慢性Q热易并发肺炎、心内膜炎、肝炎等并发症,不治疗或未经规范治疗时,预后差。

就诊科室
感染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Q Fever
疾病别称
寇热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心内膜炎、关节炎、间质肺炎、慢性肺炎
治疗周期
急性Q热治疗周期一般为2周,慢性Q热疗程数年
临床症状

急性型Q热症状(发热、乏力、食欲缺乏、全身酸痛及大量出汗等)、慢性型Q热症状(不规则发热、贫血、杵状指、心脏杂音及呼吸困难)

好发人群
青壮年男性,从事畜牧业、乳肉品、屠宰场等工作的劳动者,孕妇、免疫抑制人群、原有心脏瓣膜基础病和血管异常的患者
常用药物
多西环素、羟氯喹、复方磺胺甲噁唑、红霉素
常用检查
血常规、血清学检测、病原体分离、尿常规
疾病分类
  • Q热感染根据病程、血清学特点和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感染。

  • 急性感染潜伏期2~5周,50%~60%患者无症状,仅有血清学变化,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自限性的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肌痛、关节痛等,少部分可出现肺炎或肝炎表现。

  • 慢性感染常在接触病原体数月至数年后出现,约75%患者表现为血培养阴性的心内膜炎,也可出现细菌性动脉瘤、血管植入物感染、骨关节感染等,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体重下降、肝大和(或)脾大、虚弱、夜间盗汗等。

病因

Q热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源是动物,病原体为贝氏柯克斯体(俗称Q热立克次体),蜱虫是传播媒介,病原体及病原污染物可经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以及接触传播使人感染。

主要病因

贝氏柯克斯体感染

贝氏柯克斯体(俗称Q热立克次体)是引起动物和人类Q热的病原菌,是立克次体族中目前已知唯一含有质粒的病原菌。感染贝纳柯克斯体后形成贝纳柯克斯体血症,导致小血管及心、肝、肺、肾等脏器发生炎症甚至坏死。

诱发因素

牛奶污染

饮用病原菌污染的牛奶可能引起此病。

流行病学

Q热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病,无明显的季节性,Q热呈散发性,疫区已遍及全球各大洲几乎所有国家,成为当前分布最广的人兽共患病之一,以牛羊等家畜为主要传染源。Q热立克次体多以气溶胶、胃肠道及皮肤黏膜接触方式感染人类,从事畜牧业、屠宰场、皮革或肉食品等工作的劳动者发病率较高,以男性青壮年多见。在自然界中,牛、羊等同人类一样也以气溶胶方式感染为主。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为主要传播途径,贝氏柯克斯体多以气溶胶方式感染人类,因此临床上Q热间质性肺炎发生率很高,主要病变为肺泡隔及细支气管周围明显充血水肿,肺泡壁明显增厚,炎性细胞浸润。

消化道传播

部分患者可通过消化道直接传染,由消化道感染时,其临床病理变化则多为肉芽肿性肝炎。

接触传染

与病毒的羊水、分泌物、胎盘等感染器官有密切接触,或饮用病畜的生奶,接触感染的衣物,贝氏柯克斯体可通过受损的皮肤和黏膜感染人体。

虫媒传播

被感染的硬蜱或软蜱叮咬或蜱粪通过破损的伤口感染人体。

好发人群

青壮年男性

男性是Q热感染后出现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欧美文献报道,男性是女性的2.5~5.0倍。尤其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感染率更高。

从事畜牧业、乳肉品、屠宰场等工作的劳动者

这些工作地方的劳动者接触到病原菌概率大,感染机率较高。

孕妇、免疫抑制人群、原有心脏瓣膜基础病和血管异常的患者

这类人群易发展为慢性Q热。

症状

多数Q热患者有发热、乏力、食欲缺乏、全身酸痛及大量出汗等急性症状,少数急性型寇热病程持续一年以上不愈演变而来,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或慢性肉芽肿肝炎,有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失眠、腹泻、脑炎等症状,还有可能并发心内膜炎、关节炎、间质肺炎、慢性肺炎。

典型症状

急性型寇热

潜伏期14~39天,平均为20天。多数患者急性起病,发热体温常在2~3天内升高至39~40℃,呈弛张热,热程10~14天,以后可迅速下降。发热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伴有乏力、食欲缺乏、全身酸痛及大量出汗等,头痛剧烈,多在前额和眼眶,还有腰肌、腓肠肌及关节疼痛等。病程5~6天是开始出现干咳、胸痛。少数有粘液痰和痰中带血,但肺部体征不常见,多数患者有肝脏肿大和压痛,黄疸少见,不出现皮疹。

慢性型寇热

慢性型寇热是少数急性型寇热病程持续一年以上不愈演变而来,主要表现为心内膜炎或慢性肉芽肿肝炎,感染寇热立克次体到出现心内膜炎症状,时间可从1~20年不等。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贫血,杵状指、心脏杂音和呼吸困难等。慢性肉芽肿肝炎可有疲倦、食欲减退和肝脾肿大等。

其他症状
  • 肝炎,Q热常可引起肝炎,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和黄疸。少数病例有失眠、腹泻、脑炎等。

  • 本病患者还可有间质性肾炎、动脉瘤、心包炎、心肌炎、心肌梗死、脑膜脑炎等少见表现。

并发症

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Q热感染最严重及可能致命的类型。1%~5%急性Q热感染和60%~80%慢性Q热感染患者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Q热心内膜炎症状往往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瓣膜赘生物的仅约12%,且赘生物往往较小,不易发现。有的患者是在反复出现心脏瓣膜损伤及置换后才诊断为Q热心内膜炎。

关节炎

表现为关节痛,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链球菌、结核杆菌。发病机制包括直接细菌感染所致和感染过程中细菌释放毒素或代谢产物致病包括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后关节炎等。直接细菌感染所致的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并出现关节功能障碍。下肢负重关节不对称受累。大关节受累多见,如髋关节和膝关节。关节腔穿刺液常呈化脓性改变。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细菌。可有结节性红斑,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细菌代谢产物或毒素所致的关节炎1-2周可以自愈,关节症状呈游走性。

间质肺炎、慢性肺炎

Q热引起肺炎的比例较高,常有咳嗽、胸痛等症状,肺部体征极少,X线多见肺部阴影。肺炎变化于病期第10~14d最明显,2~4周消失,有时可并发胸膜炎。肺炎超过三个月的时间,称为慢性肺炎,如果出现肺炎治疗的时候没有彻底、疗程不足、剂量不足,病人的免疫力的低下都可能导致肺炎的病程的迁延,然后出现慢性肺炎。

就医

当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肌痛等症状或触过Q热患者的人群时要及时到感染科就诊,通过血常规及血沉、血清学检测及分离病原体等检查、结合流行病学依据可对本病进行诊断,但要注意Q热要与流感、布鲁氏菌病相鉴别诊断。

就医指征
  • 接触过Q热患者的人群,即使无临床症状,应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从事畜牧业、乳肉品、屠宰场等工作的工人突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等症状时,则应及时就医。

  • 当地有该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存在,从事畜牧业、乳肉品、屠宰场等工作的工人突然出现高热、急性黄疸等时,则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感染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肝功能异常和黄疸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消化科等。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从事何种职业?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 是否在流行病区居住?

  • 近期有没有接触该类型病人?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及血沉

血常规是常规检查,一般血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轻度左移,血沉增快。中性粒细胞及血沉均为反应炎症情况的指标,可用药前后进行检查并对比,了解患者体内炎症情况及治疗效果。

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技术比由临床样本中分离病原体要经济、简便、迅速和安全,因而广泛用于Q热的诊断。诊断需要双份血清,急性发热期和恢复期血清各一份。实验室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有补体结合试验(CF)、微量凝集试验(MA)及间接免疫荧光(IFA)技术等。

分离病原体

在发热期可从血液中分离到该病原体,也可从痰液、尿液和脑脊液中分离到。用姬姆萨染色法,并结合免疫荧光法可直接检出感染组织中的病原体。这类检测方法特异,但获得临床标本有时较困难。

尿常规检查

Q热患者也可发生泌尿系感染,尿常规检查时可能会有隐血阳性,尿白细胞增高等情况。

病理学检查

累及肝脏时需要做的检查,慢性型寇热可发现肝脾明显肿大。病变器官含有大量寇热立克次体,病理学检查发现寇热立克次体有利于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有炎症,常见肺下叶周围呈节段性或大叶性模糊阴影,也可在肺门或支气管周围呈纹理增厚及浸润现象。

B型超声波检查

慢性型寇热可发现肝脾明显肿大。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依据

询问是否有接触史,及工作场所等病史。

临床表现

有发热、头痛、胸痛、咳嗽等自限性的流感样症状,部分可出现乏力、关节痛、肺炎或肝炎等慢性寇热表现。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中性粒细胞偏高,血沉增快,血清学检查需要双份血清,急性发热期和恢复期血清各一份,一般血清抗体滴度增高4倍即可考虑诊断为Q热感染。

鉴别诊断

流感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而呼吸道症状较轻,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强,但病程短,常呈自限性。Q热也会有发热、头痛、乏力等表现。流感血常规检测会出现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而Q热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正常,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分离可直接检出感染组织中的病原体,故结合临床表现、血常规及病毒分离试验可将两者相鉴别诊断。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由布鲁菌引起的急性发热性传染病,起病可急性暴发或缓慢发作,临床以发热、肝脾大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可伴有皮疹。多见于兽医或与布氏杆菌感染动物接触的人。患者的血清培养布鲁菌菌落呈阳性。血清特异性凝集素试验滴度超过1∶100为可疑,超过1∶300可以确诊,血培养和骨髓培养分离。Q热由贝氏柯克斯体而引起,多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为主要症状,一般血清抗体滴度增高4倍即可考虑诊断为Q热感染。故结合临床表现、血清学培养及血清特异性凝集素试验可将两者相鉴别诊断。

治疗

Q热应尽早开始治疗,不同临床症状需特定的治疗,急性Q热治疗周期一般为2周,慢性Q热疗程数年。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根据病人的临床分类,决定疗程长短。Q热最常用的药物为多西环素,此外复方甲恶唑及红霉素也有效。并发心内膜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尽早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急性Q热治疗周期一般为2周,慢性Q热疗程数年。
一般治疗

并发症的治疗

如有心内膜炎、间质肺炎、慢性肺炎等并发症,应积极进行原发病治疗。心内膜炎需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若药物治疗无效,需进行心脏瓣膜修复术。肺炎应选择广谱的强力抗生素,并应足量、联合用药,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多西环素

多西环素为广谱抑菌剂,高浓度时具杀菌作用。许多立克次体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非典型分枝杆菌属、螺旋体也对本品敏感。急性Q热推荐口服多西环素,除非是对多西环素过敏、孕妇或年龄<8岁的儿童。

多西环素联合羟氯喹

慢性Q热感染推荐多西环素联合羟氯喹口服治疗。天然瓣膜病变需要连续抗感染治疗18个月,而人工瓣膜病变则需要2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复方甲噁唑及红霉素

  • 复方甲噁唑适应症为敏感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莫根菌属敏感菌株所致的尿路感染及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2岁以上小儿的急性中耳炎。

  • 红霉素对对支原体、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奴卡菌、少数分枝杆菌和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故复方甲噁唑及红霉素也有一定效果。

手术治疗
  • 并发心内膜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尽早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 手术治疗包括瓣膜修复术,主要通过对损害的心脏瓣膜进行修复改善病情。瓣膜置换术,使即用人工瓣膜或生物瓣膜替换受损的心脏瓣膜,以达到治疗效果。

预后

急性Q热多数预后较好,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慢性Q热易并发肺炎、心内膜炎、肝炎等并发症,不治疗或未经规范治疗时,预后差。

能否治愈

急性Q热能治愈,约有1%的病死率,慢性型Q热,未经病原治疗,常因心内膜炎死亡,病死率可达30%~65%。

能活多久

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后遗症

骨髓炎、骨髓坏死

少数患者由于贝纳柯克斯体所致严重感染,还会出现脊椎骨髓炎、骨髓坏死等疾病。

复诊

Q热患者建议每1~2个月行血常规、血沉等检查了解患者体内炎症水平,每3~6个月血清学检测判断疾病恢复情况及用药的疗程。

饮食
饮食调理

服药期间避免饮用奶制品,忌油腻、高盐高脂肪食物,此外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

Q热患者应注意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以及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按医嘱规律,全程服用药物,保持心情舒畅,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需定期行血清学检测及肝功能检测。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患者应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在服用多西环素时采取直立位并予充分的水送服。

日常清洁

勤洗手,勤洗澡,患者的毛巾、衣物要隔离洗涤,用开水烫,以免传播。

病情监测

复诊时行血清学检测,检查病原抗体是否呈现阳性,患者在治疗期间1~2月进行肝功能检测,以免造成药物性肝损害。

特殊注意事项
  • 患者在使用多西环素时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胃溃疡等胃肠道反应,光敏反应,肝损害等不良反应,患者在服用多西环素时采取直立位并予充分的水送服,服药期间避免饮用奶制品,避免日光照射,警惕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监测肝功能,关注消化道不良反应症状。

  • 对于不宜使用多西环素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米诺环素、克拉霉素、氟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

预防

畜牧业、乳肉品、屠宰场等工作场所的劳动者平时宜加强个人防护,经常接触动物的正常人应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

早期筛查

Q热应进行彻底治疗,检査有无其他并发症如心内膜炎等,及时发现并治疗。

预防措施

管理传染源

患者应给予隔离,痰液和大小便应消毒处理。注意家畜、家禽的管理,对病畜分娩期的排泄物、胎盘及其被污染的环境应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

  • 在屠宰场、皮毛制革厂和肉类加工厂与牲畜有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必须按防护条例进行工作。

  • 灭鼠灭蜱。

  • 对疑被污染的牛羊奶应煮沸10min以上才能饮用。

保护易感人群

对接触家畜机会较多的工作人员可予疫苗接种,以防感染。牲畜也可接种,以减少发病率。弱毒活疫苗用于皮上划痕或糖丸口服,无不良反应,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李孝容,沈宏萍,邵盛春.临床药师参与2例Q热会诊的分析与体会[J].海峡药学,2018,30(011):240-242.

[2]刘思彤,尹家祥.Q热立克次体主要宿主动物,媒介及其疾病影响因素[J].重庆医学,2019,v.48(24):127-130.

[3]张雪飞摘译,王明贵审校.贝氏柯克斯体感染--寻常与不寻常[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6):615-615.

[4]王萧,张永斌.人兽共患病[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80-18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