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重金属中毒

本词条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 李小刚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重金属中毒是指相对原子质量大于65的重金属元素或其他化合物通过口服或吸入等方式,进入体内,超过体内正常储存量后,破坏人体内蛋白质,使其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进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重金属中毒在现代环境中比较少见,多与接触重金属有关,其临床表现与重金属的种类、体内重金属的剂量等有关,只要通过药物治疗,预后一般良好,但有并发症时较为严重,常见的并发症有癫痫、周围神经炎、中毒性脑病、肝炎等疾病。

就诊科室
急诊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Heavy metal poisoning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癫痫、周围神经炎、中毒性脑病、肝功能损害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精神-神经异常、齿龈肿胀、指趾甲颜色改变、头痛、恶心与呕吐、无力、惊厥、嗜睡、抽搐、头昏、腹痛

好发人群
长期职业接触重金属制剂者、长期处于重金属制剂污染环境中者、误服重金属制剂者、长期使用质检不过关化妆品或竟然染发者
常用药物
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硫酸阿托品注射液、二巯基丁酸钠、二巯基丙磺酸钠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尿重金属含量测定、血重金属含量测定、肝、肾功能检查、脑电图
疾病分类

根据重金属种类不同,常见的重金属中毒有以下几种:

汞中毒

以慢性中毒为多见,主要发生在生产活动中,长期吸入汞蒸气或汞化合物所致,以精神-神经异常、齿龈肿胀、震颤为主要症状。

铅中毒

重度者一般有铅及铅化合物接触史,小儿多见,以神经、消化、造血系统障碍为主的全身疾病,以嗜睡、抽搐、头昏、顽固性便秘、衰弱、食欲不振为主要症状。

砷中毒

多因误服或药用过量中毒,生产加工吸入其粉末、烟雾或污染皮肤中毒也常见。以呼吸困难、指趾甲颜色改变、剥脱性皮炎等为主要症状。

铊中毒

多是因为服用铊盐或外用含铊软膏治疗皮肤病所引起,少数由于误服含铊的毒鼠、杀虫、灭蚊药所致,以头痛、无力、惊厥、糖尿主要症状,严重者最终导致多器官损伤、死亡。

锑中毒

大多是由于大量误用锑剂如酒石酸锑钾等以及误食含锑染料、安全火柴头等所引起,以腹痛、窒息、紫绀、血红蛋白尿等为主要症状。

根据所接触重金属物后发病时间,将重金属中毒分为:

急性中毒

因短时间内大量毒物经口、鼻、伤口等途径,进入体内引起,常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处理不及时危及生命。

慢性中毒

小量毒物持续缓慢或多次进入体内蓄积引起,常经皮肤途径进入体内,起病慢、病程长,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和漏诊。

病因

重金属中毒多与接触重金属有关,重金属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口服、吸入、皮肤接触等为主,男性中毒首要原因是职业接触,女性为使用化妆品,以急性或亚急性中毒的病例居多。重金属中毒的主要病因包括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吸入性烟雾、生活接触、投毒等。

主要病因

重金属中毒是因职业性接触、误吸、误服、自杀、投毒及环境污染等各种原因,通过蒸气、气溶胶、烟尘颗粒、化学内含物、脂溶性溶液等多种形式,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吸收等多种途径进人人体,引起中毒。常见如下

汞中毒

  • 职业性接触和非职业性接触汞都可引起中毒。职业性接触汞的机会较多,经常由呼吸道进入体内,常见的有冶金、化工、仪表、材料等行业。

  • 非职业接触常为误服误用,多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如误服无机汞化合物,或用含汞药物过量(如朱砂),以及汞污染食物等。

铅中毒

小儿铅中毒大多经消化道摄入引起。婴儿中毒常因舔食母亲面部含有铅质的粉类,吮吸涂拭于母亲乳头的含铅软膏以及患铅中毒母亲的乳汁所致。当小儿乳牙萌出时,可由啃食床架、玩具等含铅的漆层而致中毒。有异嗜癖的儿童可因吞食大量油漆地板或墙壁等脱落物引起铅中毒。还有食入含铅器皿内煮、放的酸性食物或饮、食被铅污染的水和食物等,误服过量含铅的药物,皆可引起急性中毒。此外吸入含铅的气体,长期在含铅的环境中生活皆可引起铅中毒。

砷中毒

由于服用含砷量过大的药物,误食含砷的杀虫剂或鼠药和被砷污染的瓜果、蔬菜所致。母亲中毒可导致胎儿及乳儿中毒。

铊中毒

急性铊中毒多数为非职业性中毒、源于误食含铊化合物、饮用含铊水源,少数则是由于误服含铊毒鼠、杀虫剂所致。急性职业中毒主要为吸入大量含铊烟尘、蒸气或可溶性铊盐经皮肤吸收引起。

锑中毒

  • 由于锑进入人体或与人体接触而发生的组织破坏、生理机能障碍等现象。锑中毒引起的是全身性疾病。短期内吸入高浓度锑尘或口服锑化合物或注射锑制剂治疗过量、 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吸入较低浓度锑尘、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炎症或锑尘肺。锑也可引起皮炎。工业生产中接触锑的作业、主要有锑矿的开采、冶炼、锑合金制造以及橡胶、半导体等工业。

  • 工业生产中、 锑主要以粉尘和蒸气形式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体内、 主要分布于肝、脾甲状腺、骨髓、肺和心肌等组织中。经呼吸道进入的难溶性锑化合物、在肺内沉积。锑毒性由大至小的顺序为:锑、三硫化二锑、五硫化二锑、三氧化锑、五氧化二锑。锑在体内有蓄积作用。体内锑经粪便和尿排出。锑在体内与巯基结合、抑制含巯基酶的琥珀酸氧化酶的活性、破坏了细胞内离子平衡、 引起细胞内缺钾。

锰中毒

  • 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吸收过量则可引起中毒。生产中锰主要以锰尘或锰烟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由消化道进入、但吸收缓慢且不完全。

  • 锰矿石开采及加工可产生大量锰粉尘。锰用于生产二氧化锰粉、焊药、高硅自动埋弧焊剂。锰在冶炼锰钢时用作还原剂、并用于制造锰合金。上述工业生产过程中均能产生锰尘或锰烟。生产干电池、玻璃、橡胶、塑料和高锰酸钾时使用二氧化锰 (MnO2)。生产酸性枣红玻璃和颜料时使用二氯化锰(MnCl2)和碳酸锰。 生产油漆、火柴、陶瓷、鞣皮、防腐剂、饲料、以及纺织品漂白时、分别使用环烷酸锰、锰酸盐、过锰酸盐、四氧化三锰、醋酸锰及硫酸锰等。农业上使用代森锰作为杀菌剂。

镉中毒

金属镉属微毒物质。工业上常用的上述镉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毒性。镉尘及烟雾可经呼吸道吸入。经消化道进入的吸收率低于5%。能接触有镉作业的工作包括有镉冶炼、焊接、镍-镉电池制造、颜料工业、塑料加工、电镀、半导体元件生产等。

镍中毒

工业中金属镍和镍盐多以粉尘由呼吸道进入体内,缓慢吸收,分布各器官,以肺含量最高,其次为脑、肝和肾等组织。体内镍由粪便、尿和汗液排出。经口进入的镍几乎不被吸收,毒性低。它们还是皮肤致敏剂。羰基镍是呈无色液状,常温下易挥发,以蒸气形式迅速经呼吸道吸收, 引起肺水肿等临床症状。主要发生在镍矿的开采、冶炼、镀镍、镍合金制造、化工、炼油及电池等行业接触镍、镍化合物等行野中。

流行病学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重金属中毒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重金属中毒较为少见,患病率在逐年下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季多发,多发于重工业地区。患者多为长期接触重金属者,例如生产农药、电子产品的工人或者牙医,在各个季节都有可能发生,临床上最常见的重金属中毒为汞、铅、砷、铊、镉等。

好发人群

长期职业接触重金属制剂者

由于在长期接触过程中,个人保护措施没有到位,就会很容易发生中毒。

长期处于重金属制剂污染环境中者

例如一些生活在工业区周围,长期吸入或误服少量重金属,经过时间的积累,也会出现中毒症状。

误服重金属制剂者

需要口服某些特殊治疗药物,在未遵遗嘱的情况下,极易发生中毒。

长期使用质检不过关化妆品或经常染发者

由于化妆品特别是质检不过关的化妆品汉重金属量超标,染发剂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长期使用者,特别是女性朋友,会有中毒发生。

症状

重金属中毒的严重程度取决于重金属种类、接触方式、接触剂量、接触时间和个人体质等具体状况而定。临床表现精神-神经异常、震颤、眼晶状体前房棕色光反射、齿龈肿胀、呼吸困难、指趾甲颜色改变、鼻出血、剥脱性皮炎、头痛、恶心与呕吐、贫血、无力、惊厥、糖尿、抽搐、腹痛、窒息、紫绀、血红蛋白尿等,部分会有癫痫、周围神经炎、中毒性脑病、肝功能损害并发症等。急性中毒时患者症状多不典型,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中有金属味、全身无力等。

典型症状

汞中毒

腹痛、神经-精神异常、震颤、眼晶状体前房棕色光反射。少数慢性重度者可伴有体重减轻、性功能减退、妇女月经失调或流产等症状。汞急性中毒时口服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铅中毒

神经-精神异常、腹痛、头痛、昏迷、心悸、恶心与呕吐、贫血。可伴有失眠、多梦、乏力,严重者也可有消化道出血、麻痹性肠梗阻,女性甚至可以出现不孕不育、早产、流产等症状。铅急性中毒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绞痛、口内金属味、血压升高等症状。

砷中毒

呼吸困难、指趾甲颜色改变、鼻出血、剥脱性皮炎。可伴有全身酸痛、身体麻木、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砷急性中毒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铊中毒

典型症状

头痛、无力、惊厥、糖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麻木或疼痛,严重者可有毛发脱落等。铊急性中毒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全身乏力等症状。

锑中毒

腹痛、窒息、紫绀、血红蛋白尿。可伴有恶心、呕吐,流涎、气促发热、肌痛等,严重者可有传导阻滞、休克、肝衰竭等。锑急性中毒时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口中金属味等症状。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在初期可无症状,后逐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癫痫、周围神经炎、中毒性脑病、肝损害等一系列并发症。

并发症

癫痫

以慢性铅中毒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于正常同龄人、四肢抽搐等症状。在早期停止铅毒的吸收,预后良好,如果再出现脑部症状后才发现铅毒,常常会有并发症癫痫出现。

周围神经炎

以砷中毒较为常见,常表现为受损神经支配范围内的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功能异常,多发性或单一性,对称性或非对称性。

中毒性脑病

铊中毒时病情较严重时可发生急性中毒性脑炎,出现头痛、嗜睡、昏迷、惊厥、震颤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也可以出现血尿,蛋白尿皮肤干燥呈鳞片状,视力下降,视神经萎缩等。

肝功能损害

锑中毒者较为常见,锑中毒者如果症状较轻,可能不会出现肝功能损害,病情较重者会出现中毒性肝炎、肝坏死,更为严重者会出现腹水、肝昏迷甚至死亡。

就医

凡怀疑或确定是重金属均要立即就医,在不能确定是重金属中毒史,应该优先去急诊科就诊,立即行体格检查,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清胆碱酯酶、血液生化六项、肝肾功能、神经系统检查、心电图检查,再根据职业接触史、环境居住情况、误服食物等行体格检查,进而诊断疾病,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给予相对应的解毒药物,以免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

就医指征
  • 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鼻出血、全身无力、指趾甲颜色发生改变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 当患者出现恶心、喷射性呕吐、全身无力外,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急诊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四肢抽搐、嗜睡、昏迷等,可到神经内科。

  •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肝区叩击痛、腹水、黄疸等,可到感染科。

医生询问病情
  • 这些症状存在多长时间了?

  • 从事什么职业,居住在那里?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无力等)

  • 是否就诊过,做过哪些检查?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重金属中毒的患者,行一般检查如体格检查、血常规、尿重金属含量测定、血重金属含量测定、肝肾功能、屈工试验、脑电图;行特殊检查如红细胞原卟啉和游离卟啉、驱铅试验。驱汞试验、脑电图。

体格检查

可以进行眼、腹部及神经系统检查,如果发现眼晶状体前房棕色光反射,可以明确是汞中毒,腹部体格检查,可以明确是否有肝肾区叩击痛,神经系统检查,可以明确是否有神经系统的损伤,砷中毒患者指趾甲厚而脆,无光泽。

血常规

一般在早期血常规检查结果有可能是正常的,铅中毒患者会出现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急性砷中毒会出现血白细胞数升高,血铅、血砷,血超唱过正常值,可作为急性重金属中毒的依据。

尿重金属含量测定

尿重金属含量在一段时间都有可能是正常的,但是并不能排除重金属中毒,尿重金属含量增高可作为急性重金属中毒的依据,但不能作为靶器官中重金属积累量,由于铊在体内几乎完全经肾代谢,故尿液的监测最为重要,尿铊浓度超过正常值,便可以确诊铊中毒,尿锑阳性或尿锑定量测定超过正常值,可以确诊锑中毒。

肝肾功能

肝肾功能在一段时间内都可以是正常的,这是因为中毒症较轻,还未损伤肝肾功能,如果肝肾功能中的监测指标出现异常,那就说明中毒症状比较严重。

特殊检查

红细胞锌原卟啉和游离卟啉ZPP和EPP

铅中毒将引起ZPP和EPP增高,可持续增高2~3个月,是铅接触较持久的灵敏指标。

驱铅试验

如果怀疑是铅中毒,但是尿重金属含量测定是正常的,可以做该实验室,该实验可以反映体内铅负荷。

驱汞试验

将二疏丙磺钠或二疏丁二钠,静脉注射,如注射后尿汞排出量超过正常值,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依据。

脑电图

慢性汞中毒患者可有脑电波波幅、节律的改变。

诊断标准
  • 长期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环境中工作或生活,血常规出现异常,尿重金属含量测定超过正常值可以确诊是重金属中毒。

  • 怀疑或已经明确误服重金属,尿重金属含量测定超过正常值可以确诊是重金属中毒。

  • 怀疑是重金属中毒,但是血常规、肝肾功能、尿重金属含量测定均未见异常,但是特殊试验,如驱铅试验、驱汞试验等出现异常,也可以确诊重金属中毒。

鉴别诊断

急腹症

常见的急腹症包括急性胃肠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患者常是因为饮食不当或饮酒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急腹症患者通过尿重金属含量测定为阴性以及腹部彩超,可以和急性重金属中毒患者区分开来。

吉兰-巴雷综合征

是由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炎症性周围神经病,肌肉力量减弱,对疼痛敏感性降低,出现戴手套和穿袜子样的感觉,同时重金属含量测定是阴性,这可以使吉兰-巴雷综合征与本病相鉴别诊断。

癫痫

癫痫患者在发作之前,有些患者在数小时之前甚至数天之前能预感到自己即将发病,发作时会有意识丧失、全身抽搐、持续10~20秒后发生阵挛,在阵挛停止后,会有瞳孔散大、唾液分泌物增多以及呼吸停止等。在发作间歇期表现和正常人一样的,其发作有重复性,癫痫患者的脑电图检查阳性和重金属含量测定是阴性的,以此相鉴别诊断。

治疗

对于重金属中毒来说,目前是可以短期治愈的,一般治疗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立即终止与毒物接触、清除毒物等和药物治疗以及其他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特效解毒药物。

治疗周期
本病目前通过短期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一般不会影响患者寿命。
一般治疗

立即终止与毒物接触

撤离污染环镜,如果是生活或工作环境中含重金属偏高,需要搬离该地或做好保护措施;脱去污染衣服,用清水反复冲洗污染皮肤;如果是误服重金属,应立即清洁口腔。

清除毒物

在临床上常用的清除胃肠道未吸收的毒物的方法一般是催吐、洗胃、血液净化、导泻、灌肠等,不同的重金属种类洗胃是所用的药物一般是不同的:对于铅中毒患者可予以硫酸镁或硫酸钠溶液洗胃,以形成难溶性铅,减少吸收;对于铊中毒患者可予以口服1%碘化钠,使铊变成不溶性的碘化铊,以减少胃肠吸收;对于汞等带有腐蚀性的重金属中毒患者可口服鸡蛋清、牛奶或米汤保护胃黏膜;对于砷中毒患者洗胃后可口服氢氧化亚铁解毒剂,其可与砷形成难溶性络合物砷酸铁,减少吸收。

药物治疗

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可给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缓解恶心、呕吐,一般无不良反应。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

如果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可给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用于解除胃肠道痉挛引起的疼痛,一般无不良反应。

依地酸钙钠

该药是铅中毒的特效解毒药,如果出现鼻黏膜出血、喷嚏、流涕或者是高血钙等不良反应和肾脏损害一般在停药后恢复。

二巯丙磺钠

该药是汞、砷、锑中毒的特效解毒药,常见副作用有头晕、头痛、恶心、食欲减退、无力、过敏等。对二巯丙磺钠过敏的患者可用二疏丁二钠,常见副作用有口臭、头痛、恶心、乏力、四肢酸痛等反应,可于数小时内自行消失。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肾衰竭时,不宜驱汞、砷、锑治疗。偶有过敏反应,如皮疹、寒战、发热、甚至是过敏性休克等,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轻症者可给予抗组胺药,反应严重者应用肾上腺素或肾上腺激素。

普鲁士蓝

普鲁士蓝是目前治疗铊中毒的首选药物,可以治疗铊中毒的还包括二巯基丙酸钠、双硫腙、硫代硫酸钠等,与利尿药同时使用,以提高排铊的效率。此外,口服氯化钾溶液也可以加速铊的排泄。

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血液透析

如果患者症状较重,可以进行血液透析,将血液中的重金属过滤出来,对于快速回复患者的病情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对于有严重心脏疾病或难治性心衰患者、具有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者是不能进行血液透析的。

预后

重金属中毒如果处理得当、就诊及时,预后一般都比较好,如果就诊较晚或服从性较差,预后就会不理想。

能否治愈

重金属中毒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重金属中毒及时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后遗症

本病如果患者就诊不及时或病情较重会出现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女性不孕、男性不育、反应迟钝、记忆力和智力减退、肢体运动不协调及周围神经病变等。

复诊

重金属中毒患者治愈后,若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可以不用复诊。

饮食
饮食调理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护理

重金属中毒患者的护理以药物促进重金属排除并使患者保持稳定为目标,帮助患者调节情绪,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日常护理

药物

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可给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缓解恶心、呕吐,一般无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可给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用于解除胃肠道痉挛引起的疼痛,一般无不良反应。

运动

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开展运动,循序渐进,不可过量运动,因为如果在病情尚未恢复时进行激烈运动,可能加快病程进展。

心理

患者应有充分的休息时间,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心理压力,要注意帮助患者调节好情绪,以免压力过大,影响病情恢复。

病情监测

应密切关注患者精神、呼吸、循环情况,监测患者体内重金属含量。

特殊注意事项
  • 由于砷可分泌入乳汁,哺乳期妇女砷中毒后应停止哺乳。

  • 烧烤、爆米花、松花蛋、油炸食品等含有一定量的铅,所以即使病情恢复以后也不不建议患者长期大量进食。

  • 汞作业工人应每年体格检查一次,及时发现汞吸收和早期汞中毒患者,以便及早治疗,含汞废气、废水、废渣要处理后排放。

  • 在日常生活中,不用含锑器皿盛放酸性食物或烹煮加热食物,不用合锑餐具。

预防

重金属中毒病因明确,一般也有特效解毒药物,早期筛查是可以预防的。定期心理疏导、定期体检、重金属环境中工作时做好保护措施是可以避免该病发生的。

早期筛查

本病可以通过早期筛查进行预防,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接触重金属者每半年进行一次重金属定量测定,可以预防重金属中毒的发生。

预防措施
  • 及时对情绪不佳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出现服毒、自残等不幸的发生。

  • 对于长期接触重金属工作的工人,应做好防护措施,定期进行毒物监测。

  • 对于地方性重金属含量超标地区,应禁止食用含有重金属的食物和水,如果无法彻底清除毒物,应该搬离该地区。

参考文献

[1]邱泽武.重视重金属中毒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11):1069-1071.

[2曾碧霞主编.常见重金属中毒防治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9.

[3]张文武.急诊内科学(第4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04-406+803.

[4]赵玉沛,陈孝平.外科学(全2册).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40-44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