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癌
挂号科室: 肿瘤综合
发病部位:血管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有遗传性
相关症状:胸痛、胸闷
相关检查:X线检查、血液检查
相关手术:切除术
相关药品:顺铂、芬必得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00—90000元)
肝转移癌的介入治疗怎么样
49991次播放111次点赞
颅内转移癌手术方法
35208次播放221次点赞
多发脑转移癌手术效果怎么样
33735次播放458次点赞
脑转移癌放疗后可以再手术吗
43893次播放184次点赞
脑转移癌的治疗方法
61328次播放393次点赞
什么是多发脑转移瘤?
99766次播放197次点赞
怎样治疗脑转移瘤?
99451次播放50次点赞
什么是皮肤转移癌? 答:皮肤转移癌是恶性肿瘤通过血路或淋巴道转移、组织间隙扩散或手术种植而继发于皮肤的病变。 皮肤转移癌的最常见表现是什么? 答:皮肤转移癌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大多数为结节,其次为丘疹、斑块和瘢痕样组织,也有一些转移癌的临床表现类似许多良性皮肤病如环形红斑、蜂窝组织炎、硬下疳和淋巴水肿。 皮肤转移癌最常见于哪些部位? 答:男性好发部位是头、颈、胸和腹部,女性则以胸和腹部居多,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腺癌最多见。 皮肤转移癌最常来源于哪些部位? 答:原发部位:多为肺癌、乳腺癌,其次胃肠道肿瘤。 女性:乳腺肿瘤(69%),结直肠肿瘤(9%),恶性黑素瘤(5%),卵巢癌(4%); 男性:肺癌(24%),结直肠肿瘤(19%),黑素瘤(13%),口腔鳞状细胞癌(12%)。 早期发现皮肤转移癌的重要性? 答:出现皮肤转移癌也提示肿瘤有其他部位转移的可能,应进一步做其他部位的检查。皮肤转移癌在临床上发生率较低,国外报道恶性实体瘤皮肤转移的发生率为2.9%-10%,尽管发生率较低,但是皮肤转移癌的诊断十分重要,因为皮肤转移癌有时是内脏肿瘤的首发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原发肿瘤而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 皮肤转移癌是否都能找到原发部位? 答:在全身的转移性肿瘤中,有些甚至经过详细的临床、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都不能明确原发部位,这一组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15%。如果我们能从病理上明确诊断,尤其是能帮助确定肿瘤的原发部位,对这类肿瘤的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如何确诊皮肤转移癌? 答:诊断主要靠组织活检病理确诊。X光片,CT,PET-CT,血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早期发现恶性肿瘤也是非常重要的。 皮肤转移癌为什么还要做免疫组化? 答:以往仅凭HE切片观察,很难对转移癌做出明确诊断,近年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大量有价值的抗体在临床中实际应用,为人们明确转移性肿瘤的性质及来源提供了极大帮助。
作者:杨淑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阅读量: 44030
复发以及转移性癌症的不可治愈性,使得人类对癌症的认识和研究提升到对癌前病变的研究,“癌前病变”这个词逐渐被老百姓所熟悉。好处是老百姓重视预防癌症了,不好的是名字跟“癌”相关,相当一部分患者对这方面知识了解不足,导致忧虑恐惧,甚至无法解脱。 事实上,癌前病变者体内连一个癌细胞都没有,两者关系类似鸡蛋和小鸡的关系,鸡蛋会成为小鸡吗?没有孵化条件,鸡蛋永远是鸡蛋,即使有了孵化条件,不见得所有鸡蛋都能成为小鸡。鸡蛋的未来不一定是小鸡,癌前病变的未来也不一定是癌。 医学上有些疾病被认为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如肝硬化可能发展为肝癌,萎缩性胃炎可发展为胃癌,宫颈糜烂可能会发展为宫颈癌,Barrett食管可发展成食管癌,等等,这些疾病称为癌前病变。提出这个概念的目的是肿瘤三级预防的需要,将防癌关口前移,“防癌于未然”,最大程度规避患癌风险。比如乳腺增生病(BI-RADS分级不良者)最好手术切除;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可以根据HP情况选择性服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要定期查肝功和肝脏彩超,一旦异常就需规范治疗;对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建议肠镜下切除;宫颈糜烂的患者定期妇科检查,必要时行物理治疗,并注意避免不良性生活习惯和性卫生,像宫颈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这种宫颈癌前病变真正需要患者本人加以重视。 大多数癌前病变发展成癌一般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所以仅仅发现癌前病变,不要大惊失色,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合理规范治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吸烟者戒烟,嗜酒者戒酒,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并要养成定期检查身体的好习惯。
作者:曹云桂 上海市嘉定区妇幼保健院 阅读量: 78613
颅内转移瘤为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癌瘤、肉瘤及黑色素瘤均可转移至颅内。临床所见颅内转移瘤大多数为癌瘤转移,占90%以上。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有三条途径:血流;淋巴;直接侵入。其中经血流为最多见的途径。转移途径和转移部位与原发瘤的部位有关。如肺癌、乳腺癌、皮肤癌等主要经血流转移,易在脑内形成多发转移癌,没有治疗者多迅速致死。消化道癌瘤较易经淋巴系统转移,而播散于脑膜。 1、头颅X线片 常用于已发生颅骨转移患者,对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特别是有松果体移位者更有助于诊断。 2、CT检查 CT是目前诊断颅内转移瘤的首选检查手段,不仅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发现脑转移瘤,还能显示转移瘤的形状、大小、部位、数目、伴随脑水肿及继发脑积水和中线结构移位程度。CT显示转移瘤大多位于皮层或皮层下,圆形或类圆形,呈现低密度、等密度、高密度或混杂密度。也可是囊性肿块,囊腔内可有结节,伴有出血时可显示出高密度区或液平面。若肿瘤生长快,可显现出肿瘤中心部分的坏死及囊性变。 3、MRI检查 MRI检查不仅能进一步提供转移瘤的影像学固有特点,还能发现多个病变而易于诊断。因为MRI比CT能发现更小的肿瘤,且多发性病灶为转移瘤的特点。对于颅后窝及近颅底的病变由于去除了骨质的伪影而易于检出。典型的转移瘤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周边有更长信号的水肿带,由于T2加权像上水肿常呈明显长T2信号,因此比T1加权像更易于发现病变,特别是易于发现较小的病变。 4、腰椎穿刺 绝大多数颅内转移瘤不应采取此种检查方式,常用于确定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等是否发生了颅内转移,脑脊液查见瘤细胞后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贾栋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阅读量: 36600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现代药理学的快速进展,小分子络氨酸激酶抑制(TKIs)在肺癌等疾病治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大改善了此类患者治疗治疗效果和预后。但对TKIs药物有效的患者,大部分会在8-10个月左右发生耐药,从而出现病情进展。然而,对于TKIs进展之后的治疗选择,则是大有学问,不可不知! 对于EGFR有突变的患者,TKIs治疗后的耐药一般有三种情况: 1)快速全面进展,出现较多新病灶或原有病灶大幅增大; 2)缓慢进展,无新病灶出现; 3)原有病灶稳定,有新病灶出现,但新病灶局限。 那么在这三种情况下,应如何应对呢? 对于第一种情况,肯定是要换药,而对于第二、第三种情况,则需要谨慎决定,有时需要加强局部治疗,而保留原有治疗。如:易瑞沙治疗过程中出现脑部孤立性转移灶,此时则需要对脑部病变进行局部处理,如行伽马刀治疗等,同时继续应用易瑞沙治疗,如此则可以将有效的药物作用发挥到极致。
作者:孙君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85091
一些男士以行动拖拉而臭名昭着,特别是接受医生的例行检查。这是很不幸的,常规的预防检查能够在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早期发现问题,此时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选择能够治疗和治愈疾病。有些男人甚至从不去看医生,除非他们旁边的女人督促他们。由美国国家癌症协会的首席医疗副总监Leonard Lichtenfeld得知,通常推动男人进行癌症筛选的是女人。专家指出男性发现癌症症状时就医宜早不宜晚。 男性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些癌症症状是特定的。它们涉及的某些身体部位,甚至可能直接指向癌症的可能性。比如,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可能有很多原因也不一定是癌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去看医生就排除癌症。 男士的第1个癌症症状:乳腺肿块 如果你像大多数男士一样,从来没有考虑过有乳腺癌的可能性。尽管它不常见,却也可能发生。Lichtenfeld指出“每个男士的乳房都应该接受医师的检查。” 此外,美国癌症协会列出几个其他涉及乳腺癌的令人担忧的迹象,男士和女士都应注意。它们包括: 1、皮肤凹痕或皱起 2、乳头凹陷 3、乳头或乳房皮肤发红或掉皮 4、乳头溢液 当你就这些迹象咨询医生时,希望他深入了解病史并进行检查。然后,根据诊断医生可能会要求做一个乳房的X光检查、组织活检或其他检查。 男士的第2个癌症症状:疼痛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经常抱怨更多的疼痛。但是疼痛很可能是癌症早期的症状,尽管很多的疼痛并不是由癌症引起的。美国癌症协会建议有疼痛持续,就应该就医。医生会深入了解病史,获得更多细节,然后决定是否有做进一步的检查的必要。如果不是癌症,你仍然会从求医中获得益处。因为医生会找出疼痛的原因并让你知道该怎么解决它。 男士的第3个癌症症状:睾丸的变化 睾丸癌通常发生在20岁~39岁的男士中。美国癌症协会建议男士应该接受例行检查并将此作为癌症相关检查的一部分。并且一些医生建议每个月应该自检。余医师对路透社说在检查中告诉医师睾丸癌的相关症状是明智之举。余指出“睾丸的任何大小变化,增长或缩小都应该引起注意。”此外,发现肿块和肿胀也不应该被忽视,阴囊也不应该有沉重感,有些睾丸癌发生的非常快。因此,早期发现非常重要。余提起一个年轻人的睾丸发展到柚子大小才来寻求帮助。“如果发现睾丸有硬块,一定要立即进行检查”余说。医生将做睾丸检查同时也会对您的健康进行全面评估。如果怀疑是癌症,需要化验血液。也许你需要做一个阴囊的超声检查,医生也许会用睾丸组织切片做一个活检以检查是否有癌症。 男士的第4个癌症症状:淋巴结的变化 如果你发现腋下、颈部或身体的其他任何地方有肿块或肿胀,很可能需要关注淋巴结问题,汉娜.林登医师说。林登是一名内科肿瘤学家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副教授,也是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如果你有一个淋巴结在逐渐肿大,而且时间已经超过1个月,去看医生”她说。医生会给你做检查,找出引起淋巴结肿大的任何相关原因,如感染。如果没有感染,医生通常会要求做一个切片检查。 男士的第5个癌症症状:发烧 如果发生不明原因的发烧,可能暗示癌症。当然也可能是肺炎或其他疾病需要治疗的迹象。大多数癌症在某些时候会引起发烧。通常情况下,发烧发生后癌症已经扩散,并从原来的病灶入侵了身体的其他部分。由美国癌症协会获知发烧很有可能由淋巴癌、白血病等血液癌引起,最好不要忽视不明原因的发烧。请医生做个检查找出发烧的原因,做应该做的事。 男士的第6个癌症症状:没有减肥而体重下降 医师说“也需要关注意外的体重下降,我们中大多数人很难减肥”他谈论了很多,在繁忙的工作表中很难靠增强运动或少吃而使体重减轻一磅。他说如果某人在短时间内,如几周内体重减轻了10%,那就需要立即去看医生。你的医生会进行常规检查,询问你的饮食及运动量,以及其他一些症状。基于这些信息,可能会要求你做其他的检查。 男士的第7个癌症症状:胃肠疼痛和抑郁 医师说“每个感到胃肠疼痛和感觉抑郁的人都需要做个检查。”专家们已经发现抑郁症和胰腺癌之间有关系,其他症状包括黄疸或者大便变色(通常会发灰)。期望医生深入了解病史并做好记录,医生可能要求做胸部X光,CT检查,核磁共振,也有可能做其他扫描和检查。 男士的第8个癌症症状:疲劳 疲劳是可能预示男性癌症另一种模糊的症状,但有可能由其他问题导致。如发热,疲劳感也可能随癌症的发展而增长。由美国癌症协会得知,疲劳感也可能发生在癌症早期,如白血病、结肠癌或胃癌。如果你经常感到疲劳,并且不会因为休息而好转,请医生做个检查。医生将对其进行评估,并确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可以采取什么措施等。 男士的第9个癌症症状:持续咳嗽 预期的咳嗽经常伴随流感、过敏而来。有时也可能是药物的副作用引起的。但是长时间的咳嗽-持续时间超过3~4周-不应该被忽视,华盛顿乔治大学医学院的家庭主任医师,Ranit Mishori 医师指出。这类咳嗽值得家庭医师访视。这可能是癌症的症状也可能反映其他问题,如慢性支气管炎或胃酸反流。医生会深入了解病史,检查你的喉咙,看看你的肺部功能,而且,特别注意如果你是一个吸烟者,或许会照X光片。一旦被确定为咳嗽,医生将与您一起确定治疗方案。 男士的第10个癌症症状:吞咽困难 Lichtenfeld说“一些男性口述有吞咽困难但是他们会去适应这种现象。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会改变饮食习惯增加更多的流质食物。他们开始更多的喝汤。”他指出“但吞咽困难很可能是消化道癌症的信号,如食道癌。”让你的医生知道你发生吞咽困难,医生可能会深入了解病史,有可能做胸部透视,也可能用胃镜检查你的食道和上消化道。 男士的第11个癌症症状:皮肤的变化 Mary Daly医师指出“不仅要留意皮肤癌得标志特征-痣的变化,也要留意皮肤色素的变化。”Daly是一个肿瘤专家,也是费城的福克斯蔡斯癌症中心临床遗传学的主任。她还指出皮肤持续性出血或过度缩放都是接受医生检查的理由。很难说皮肤变化要观察多久才去就诊,但大多数专家不建议等待超过几周。为了找出病因,医生会仔细询问病史并仔细检查,可能会要求活检以排除癌症。 男士的第12个癌症症状:不明原因出血 “不管何时,之前你没见过的身体任何部位出血都应该就诊” Lichtenfeld指出“如果你开始咳血或痰中有血,便血或尿血,都需要去就医。”Mishori指出“不要简单的把便血归咎于痔疮,这也很可能是直肠癌的信号。” 医生可能会询问关于病症的一些问题,也可能要求做结肠镜检查,就是用一个端头有镜像仪的软管子对结肠进行检查。结肠镜检查的目的就是发现有无癌症或癌变前期或者是何原因引起的出血。 男士的第13个癌症症状:口腔变化 如果你抽食烟草就需要特别注意口腔或者舌头上的变化,特别是发现局部发白。这些变化可能显示白斑膜症,这些区域很可能受到刺激而发生癌变,进而发展为口腔癌。 你应该把这些变化告诉你的医生或牙医。牙医或医生可能会仔细询问病史,检查已发生的变化,并决定是否做进一步的检查。 男士的第14个癌症症状:泌尿问题 Yu说“男士到了一定年龄会经常出现泌尿系统的问题”。 他谈到会有总想小便的欲望,尿急或尿不净的感觉。“步入老年这些问题都会随之而来”他说“但是你应该引起注意,尤其是症状变得更糟糕时”。 医生将做直肠指检,以判断是否前列腺增生。前列腺通常会随年龄而增长,通常会造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医生也可能通过验血来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是有前列腺产生的的蛋白酶,该指标能检测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如果医生注意到前列腺的异常或PSA高于正常值,可能会建议你转到泌尿科或做一个活检。 男士的第15个癌症症状:消化不良 许多人特别是上了年纪之后,当他们消化不良的时候以为是“心脏病发作”, 尽管刚刚吃过也会在观看马拉松比赛时喝醉。但是持续的消化不良可能提示食道癌、咽喉癌或胃癌,告诉你的医生。医生会仔细询问病史和消化不良症状,基于病史和你的回答决定给你做什么样的检查。
作者:苏远涛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阅读量: 62067
脐尿管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因为发病率较低,泌尿外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较少,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进行了复习。一、胚胎学、解剖学和组织学 脐尿管是位于膀胱顶部和脐之间的胚胎期结构,目前对脐尿管的发生、正常和异常解剖的认识绝大多数来自Begg和Cullen的研究。 在胚胎第5周时,泄殖腔开始分隔开,最终在其背侧形成直肠,在腹侧形成尿生殖窦和膀胱。膀胱膨胀成一个上皮性囊,其顶部逐渐变细,在脐水平与尿囊连接在一起。有两个假设可以解释脐尿管的发生。一种假设认为脐尿管起源于尿囊的上部分,而下部分构成膀胱。然而,得到广泛认同的假设是,脐尿管起源于泄殖腔,膀胱的上部分在脐水平与尿囊连接在一起,当膀胱的下部分降至耻骨后时,其上部分变得狭窄,形成脐尿管。 在成人,脐尿管在Retzius间隙内经腹横筋膜和腹膜之间穿过,由膀胱前顶部向脐部伸展。脐尿管长约5-5、5cm,其向头侧有3cm的一段被埋入膀胱顶部。脐尿管分为粘膜内段、肌层内段和膀胱上段。 当脐尿管呈管状时,可见到三层细微的组织:(1)立方上皮层,或者更为典型的移行上皮层;(2)粘膜下结缔组织层;(3)平滑肌外层。内部管腔不规则,呈串珠状,充满了脱落的上皮碎屑和上皮岛。当脐尿管上段蜕变成一条纤维索时,其内部的结构成分就无法辨认了。 脐尿管癌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有研究者认为,脐尿管内被覆的移行上皮经化生而形成腺癌。Culp根据脐尿管癌常分泌粘液的特点推测,由于膀胱和直肠在泄殖腔内具有共同的胚基,脐尿管内处于休眠状态的肠细胞可以重新恢复到未分化状态,形成可分泌粘液的腺样上皮。 二、发病率 脐尿管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从1863年Hue和Jacquin报道首例脐尿管癌以来,英文文献中有完整组织学和临床资料的病例数不超过150人。在西方国家,脐尿管癌每年的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估计为1/5,000,000,占成人所有恶性肿瘤的0、01%,占所有膀胱癌的0、17-0、34%,占原发性膀胱腺癌的20-39%[6]。就诊时,2/3(68%)的病人年龄在41-70岁之间(4月-84岁),其中65%为男性。日本学者对在本国收集的157例病人进行分析,发现脐尿管的发病率在日本占所有膀胱癌的0、55-1、2%,高于西方国家,其中男性占72%,发病率最高的年龄阶段是50-60岁[7]。 三、组织病理学 绝大多数脐尿管癌为粘液性腺癌或非粘液性腺癌。较少见的组织学类型还有肉瘤、移行细胞癌以及鳞状细胞癌。Sheldon等[1]对117例脐尿管癌的组织学类型进行了统计,其中粘液性腺癌69%、非粘液型腺癌15%、肉瘤8%、鳞状细胞癌3%、移行细胞癌3%以及未知型2%。 Ghazizadeh M[7]等复习了157例日本文献中所报道的脐尿管癌病例,其中腺癌138例(88%)、移行细胞癌5例(5%)、鳞状细胞癌3例(3%)、未分化癌6例(4%)以及混合型癌5例(3%)。 非粘液性腺癌包括小细胞癌和其它非膀胱上皮源性的未分化癌,粘液性腺癌进一步分为结肠细胞型(最常见)、胶质型和印戒细胞型等。鳞状细胞癌有时会与脐尿管结石和囊肿并存[9]。脐尿管肉瘤的突出特点是发病年龄小,67%的患者小于20岁,而小于20岁的病人中,75%为肉瘤。 目前尚无一个能够被普遍接受的组织学分级系统。Mostofi等曾提出脐尿管癌的病理诊断标准为:1)肿瘤局限在膀胱顶部;2)膀胱粘膜无腺性膀胱炎和囊性膀胱炎改变;3)肿瘤主体位于肌层或更深层的组织,与膀胱浅表上皮之间有明显的分界面,并且浅表上皮无腺样或息肉样增生;4)残存脐尿管可见肿瘤;5)肿瘤侵犯膀胱壁,经Retzuis间隙侵犯下腹壁或脐部。Johnson等认为Mostofi等提出的标准限制太多,他们认为只要肿瘤位于膀胱壁并与膀胱粘膜间有明显的分界面,在排除其他脏器的腺癌侵及膀胱的情况下,就可诊断为脐尿管癌。Henly分析了38例脐尿管癌后提出,如肿瘤局限在膀胱顶部或前壁,膀胱粘膜无腺性膀胱炎和囊性膀胱炎改变,残存脐尿管可见肿瘤,就已经具备脐尿管癌的诊断标准。 四、自然病程 脐尿管癌的预后明显差于原发性膀胱腺癌[12],其一是解剖位置隐匿决定了患者就诊时常常已为晚期,多数已经扩散;其二是脐尿管癌常因误诊而切除不彻底,导致术后局部复发。早期的报道称该病的5年生存率仅为6、5%,近期报道为43%。 脐尿管癌易于局部侵润,最常侵及Retzius间隙、腹膜、腹壁及膀胱。浸润的范围和部位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关,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最常侵及膀胱,而肉瘤则主要侵犯腹膜、腹壁和脐部,只有不到半数的肉瘤侵及膀胱。 脐尿管癌术后的局部复发尤为常见。最常见的复发部位是盆腔(21%)、膀胱(16%)以及手术切口和腹壁(6%)。局部复发常发生在术后2年内(81%),术后4年以上出现局部复发的病例少见。David等[15]报道的38例脐尿管癌病人中,15例(39%)在术后平均1、8年(0、2-5、3年)时出现局部复发,中位时间为6个月。但目前尚无关于脐尿管肉瘤在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出现膀胱内局部复发的文献报道。 脐尿管癌的远处转移通常为晚期表现。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网膜、肝脏、骨以及髂腹股沟淋巴结。 Nakanishi等对脐尿管癌的预后因素应用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与脐尿管癌的预后有密切相关性,可以作为预后因素。 五、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 脐尿管癌最常见的症状是血尿(64%),但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的出现机率并不相同,其中脐尿管肉瘤的出现机率为0,而腺癌则为71%。另一个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耻骨上区肿块,尤其多见于肉瘤(64%),可能是其仅有的特征。脐尿管癌的其他表现还有:腹痛、排尿刺激症状以及脐部血性或脓性分泌物等,但均较少见。肉眼下或显微镜下粘液尿是一个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比血尿出现早,但仅有25%的病人有此表现,而且无特异性。 六、诊断 脐尿管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较困难,目前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B超及CT等手段来诊断。 尽管伴有血尿的脐尿管癌偶尔在膀胱镜下会见不到任何病变,但是,在88%的病人中,膀胱镜下仍可发现肿瘤,通常表现为局部隆起物、扁平样上皮瘤、乳头状或息肉样肿物,有时也可见到脐尿管孔处溢出条纹状或血性液体。因此,出现在膀胱前壁或顶部的任何病变均应引起膀胱镜检查者的高度重视。而在麻醉下行双合诊检查则有助于估计病变的大小和活动度。经尿道活检通常可以确诊,如无法确诊,建议行开放活检,术中作快速冰冻切片检查以确诊。 脐尿管癌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是膀胱顶部可见充盈缺损及点状钙化,这是该病的典型特征之一。当在常规X线平片上发现膀胱上区有点状钙化时,结合存在膀胱病变,即应考虑为脐尿管癌。CT对确定脐尿管癌的大小、膀胱外侵犯程度和临床分期、以及了解肿瘤有无复发是有帮助的,这可以弥补膀胱镜检查的不足。这是因为当脐尿管癌尚未侵及膀胱粘膜时,膀胱镜检可无异常发现;其次,膀胱镜检所见到的膀胱顶部肿瘤往往小于B超或CT扫描时的肿瘤大小。在CT上,肿瘤由两部分组成:膀胱内部分和膀胱上部分。膀胱上部分呈囊性表现,在Retzius间隙可见一囊泡包裹肿瘤;侵及膀胱顶部的膀胱内部分呈水蛭样,无囊泡包裹。也有学者认为,由于MRI有多平面成像功能,且对肿瘤区域软组织显像清晰,故而在脐尿管癌的早期诊断和肿瘤分期方面优于CT。B超检查的准确性不如CT和MRI,但膀胱内超声却可对脐尿管癌的病变特点和浸润范围作出准确的判断,而且该方法简单、经济、安全,值得推荐。 鉴别原发性膀胱腺癌和脐尿管癌很重要,单纯依靠膀胱镜和临床表现很难做到,因为约有15%的原发性膀胱腺癌发生于膀胱顶部。需借助于B超和CT等影像学技术和组织活检进行鉴别。 另外,原发于直肠、胃、子宫内膜、子宫颈、前列腺和卵巢的腺癌在发生局部浸润或转移时,也可表现为膀胱顶部肿物。但这种情况常出现在原发病的晚期,病人常已有明显的原发病症状,或者已经过直肠盆腔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或钡灌肠检查而明确诊断。 七、分期: 脐尿管癌的临床分期系统多种多样,目前公认的最标准的分期系统是由Sheldon 等于1984年提出的。由于脐尿管癌在早期发病隐匿且呈局部浸润生长,并在晚期易于转移,约83%的病人就诊时即已达Ⅲ期。 八、治疗: 脐尿管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其中以手术治疗为主。 (一)手术: 脐尿管癌容易局部复发,手术治疗的重点是控制局部病变。但是,对于术式的选择目前尚存在争议。很多作者主张所有脐尿管癌的病人均应施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手术范围包括膀胱全切除+脐尿管肿瘤、直肠前筋膜、部分腹膜和脐部整块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另一些作者认为仅有部分病例需行根治性手术;近来多数学者建议对所有病例均施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手术范围包括膀胱顶部、腹横筋膜、脐尿管和部分腹膜连同肿瘤整块切除。以往,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一直作为首选术式,但近年来倾向于采用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因为文献显示行根治性手术并不能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Kakizoe等认为对所有脐尿管癌病人均应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他们发现脐尿管腺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很高,72例脐尿管腺癌中37例术后复发,复发率达51%。但在该组病例中,行膀胱全切除术的病人与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病人在生存率上并无明显差异。 Sheldon等认为绝大多数脐尿管癌病人需要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仅I期肿瘤和脐尿管肉瘤适于行膀胱部分切除+脐尿管切除术。依据是:(1)脐尿管癌总的复发率为38%,其中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病人中有18%是膀胱内复发,而且这种复发通过再手术和放疗均无效,因此首次手术必须彻底;(2)脐尿管肉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出现膀胱内复发的情况尚未见报道。但是,在他们所报道的5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的病人中有2例术后死亡,而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病人却全部存活。 近年来大部分文献提倡采用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同样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Herr主张对所有脐尿管癌病人施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在一组12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的脐尿管腺癌病人中, 8例无瘤生存超过2年,最长达13年。与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的病人相比,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病人具有更长的无瘤生存期和更高的5年生存率。马建辉等报道12例脐尿管癌,7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无1例术后局部复发。认为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可作为脐尿管腺癌的首选术式,在不影响病人生存率的情况下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特别强调首次手术治疗的彻底性,不应以膀胱腔内肿瘤作为膀胱部分切除的标准,否则极易造成肿瘤切除不充分而致术后复发。 (二)放疗: 目前,辅助放疗的作用仍不明确。Henly 等[15]给12例病人行骨盆辅助放疗,生存率未见明显提高。Sheldon [1]等对文献中行放疗的8例病人进行了复习,发现所有病人均死于癌症。他们认为放疗可能对晚期病人有一定的疗效,例如,1例未分化型ⅣB期病人在放疗后存活8年,还有1例因脐尿管腺癌复发行放疗后无瘤生存6年之久。有1/3的病人在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辅助放疗后3年内出现复发,继续放疗后可再生存2、5年。尽管如此,他们仍认为绝大多数脐尿管癌病人对放疗欠敏感。 (三)化疗: 化疗对转移性脐尿管癌有一定的作用。马建辉等对6例术后复发或转移的病人行化疗,2例部分缓解,有效率33%,认为以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顺铂和阿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对脐尿管腺癌有一定疗效。但是,Henly等所报道的病例中,7例接受以5-氟尿嘧啶为主的化疗方案后并未见明显作用。迄今为止,化疗的确切价值尚不能肯定,有待于进一步积累资料。 九、总结: 脐尿管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肿瘤发病位置隐匿、潜伏期长、易于膀胱外浸润和局部复发,故而预后较差。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腺癌,多数可分泌粘液,这一点对诊断有帮助。常见的症状有血尿、腹痛、排尿刺激症状和腹部肿物等,但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检和影像学检查。最典型的影像学特征是膀胱顶部可见充盈缺损及点状钙化。膀胱镜检时常可在膀胱顶部或前壁见到肿瘤,活组织检查可确诊。只要肿瘤局限在膀胱顶部或前壁,膀胱粘膜无腺性膀胱炎和囊性膀胱炎改变,残存脐尿管可见肿瘤,就已经具备脐尿管癌的诊断标准。鉴别原发性膀胱癌和脐尿管癌很困难,单纯依靠膀胱镜和临床表现很难做到,需借助于B超、CT等影像技术和组织活检进行鉴别。脐尿管癌的临床分期系统多种多样,目前得到公认的分期系统是由Sheldon等于1984年提出的。脐尿管癌的治疗要点是控制局部病变,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式的选择存在争议,由于文献显示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并不能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因此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推崇。至于放疗和化疗,由于目前积累的经验尚少,其确切价值还不能肯定。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与脐尿管癌的预后有密切相关性,可以作为预后因素。
作者:王光春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阅读量: 23402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