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测定阳性什么意思

2023-04-20 13:04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血清的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一般用来诊断1型糖尿病。因为在机体内的很多抗体,包括胰岛素自身的抗体(IAA),抗胰岛细胞的抗体(ICA),有时在体内存在的时间会比较短,比如可能3-5年或7-8年基本上就消失了,因为免疫系统已经消除。

但谷氨酸脱羧酶的抗体在体内可能持续的时间会比较久,所以如果糖尿病跟自身免疫有关系,则相比较而言,谷氨酸脱羧酶的抗体可能会经过了10年、20年,甚至于30年仍然能够测得到,但是其他的抗体就测不到。

所以一般用谷氨酸脱羧酶的抗体,来反映患者是否是自身免疫性导致的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成人迟发1型糖尿病,血中的抗体浓度就会比较高,而且持续的时间会比较久。

有的时候可能在临床中,为了鉴别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会进行抗谷氨酸脱羧酶的抗体的检测。尤其是针对一部分成人迟发的1型糖尿病,是机体内自身免疫参与的糖尿病,此时患者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可能会是阳性。

但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免疫、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所以一般1型糖尿病患者的很多抗体是阳性,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但2型糖尿病的患者,一般谷氨酸脱羧酶的抗体是阴性。

分享:

62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94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