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化疗的护理要点

2021-06-09 18:49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腔内化疗护理要点如下:

1、热灌注化疗以后需要关注导管有无渗漏,如果沿导管壁出现渗漏,需要及时向医生反映;

2、穿刺以后空气进到皮下,注意明确有无不良情况,包括出血、皮下气肿;

3、观察导管通畅性,因为导管放置到胸腔或腹腔以后,需要注射药物、引流液体,出现异常时需及时与医生反映;

4、注意定时翻身,定时使患者翻身可使药物最大限度发挥良好的作用。

分享:

214

相关推荐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骨髓抑制,是化疗之后比较常见的一种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常规的变化。血常规中,主要有三个指标来反映骨髓抑制:白细胞、红细胞,还有血小板。这三个指标的变化,在护理当中各有侧重。白细胞,主要与机体抵抗外界感染有关。因此,出现白细胞下降的患者,比正常人抵御感染的能力下降。在这段时间,要从饮食和平日活动当中注意,比方进食的时候,要保证食物的洁净。另外,出门要戴口罩,来减少感染的风险。还要进行药物的干预,来促进白细胞的恢复。红细胞,主要与机体的缺氧有关,因此,当出现红细胞下降,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贫血的时候,患者经常有乏力和活动后气不够用的这种表现。因此,对于伴有贫血的患者,应该限制活动,来减少机体对氧的需求。这样的话,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是有一定帮助的。对于红细胞下降,一般人都不需要做特殊的处理,但如果特别低的情况下,可以采用EPO,也就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来促进红细胞的恢复。但是由于红细胞的自然寿命比较长。因此,真正在化疗期间,接受EPO治疗的患者的比例还是比较少的。第三个就是血小板。血小板主要与机体的凝血机制有关。因此出现血小板下降的患者,可能出血风险会增高。最常见的是皮肤黏膜的出血,比方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甚至皮肤磕碰触之后出现青紫,都可能与血小板的功能下降有关。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平日要注意口腔黏膜的湿润,还要注意避免的磕碰。这样的话,对于减轻出血的情况,都是有所帮助的。如果血小板低到一定程度,特别是5万甚至3万以下的时候,患者出现脏器出血的风险,是明显增高的。这个时候,需要进行短期内的血小板的输注,甚至给予促血小板生成药物进行干预,让患者平稳度过这段时期。"

语音时长02:44''

李博北京天坛医院

2018/04/02收听(9906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58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