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容易踢地怎么回事

2023-05-17 13:04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走路的时候容易踢地,说明脚背不容易抬起来,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腓总神经的损伤,会导致支配背伸的肌肉的肌力减少,走路是脚先抬起来,然后走下去,肌力减少脚抬不起来的时候,脚尖就容易碰到地,这样就会产生脚踢地的症状。

腓总神经最容易受压的地方,在腓骨小头,就是膝关节稍微下方的外侧,可以摸到突出来骨头,腓骨小头的下方腓骨颈的地方最容易受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腰椎椎间盘突出,走路的时候时间长了以后,腰椎的椎间盘受到压力越来越大。

若原先就有病变的基础,椎间盘突出了以后就会压迫硬膜囊跟神经根,导致支配腓总神经的神经纤维受到压迫,脚的背伸神经受影响,这个时候也会产生走路踢地的现象。

分享:

56

相关推荐

走路头晕不走路不晕是怎么回事

"走路头晕而不走路不晕,主要与脑血管原因、前庭方面、颈椎病、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有关。走路头晕而不走路不晕有可能由四方面原因导致:一、如果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需要首先排除脑血管的原因,应该做头部CT或磁共振及脑血管成像,确认是否有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导致慢性供血不足,如果由血管狭窄导致,应该用改善循环的药物进行治疗或进行血管内治疗解决狭窄。二、前庭方面的问题,如果同时伴有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前庭功能减退者,应该应用针对前庭的药物及前庭康复训练治疗。三、颈椎病,如果颈椎病压迫比较明显,可以出现走路头晕、走路踩棉花感,应该做颈椎磁共振来明确诊断,针对压迫的严重程度决定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四、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是中老年慢性头晕患者的最常见的原因,一般会出现持续慢性头晕、走路不稳,以及改变姿势、体位后出现明显的加重感,有患者表现为一走路就头晕,停下休息头不晕,检查头部影像学和前庭功能均无异常,患者常伴有着焦虑或抑郁症状,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抗焦虑及抑郁药、前庭康复训练三方面。头晕的发病原因复杂,一定要明确病因后对症下药,治疗头晕最好的方式是通过中医调理,从人体内部改善,达到益气养血、全面康复的目的。"

语音时长02:31''

刘建丰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2020/05/18收听(7811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76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