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的最佳治疗方法

2020-05-25 16:53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重症肌无力治疗要分年龄段来说,重症肌无力有两个好发人群如20-40岁阶段以及40岁以后60岁左右。具体分以下几条:
1、年轻女性阶段,免疫系统比较活跃所以容易出现重症肌无力。重症肌力又分成好多型如,眼肌型即单纯眼睑下垂、四肢型即四肢乏力,严重者呼吸受累后导致呼吸肌无力,此时患者需要上呼吸机。这类患者到医院之后,看有无胸腺病变。若有胸腺病变如年轻女性合并胸腺增生或者胸腺瘤,先进行手术,胸腺免疫器官摘除之后,再根据眼肌型或全身型进行药物调整;
2、中老年人出现肌无力看其是不是副肿瘤综合征、肿瘤导致重症肌无力症状发生。首先需要进行肿瘤相关筛查,排除肿瘤原因之后,再看是不是胸腺病变如胸腺瘤。若是胸腺瘤,此时首先要对胸腺瘤进行手术治疗,之后根据胸腺病理类型和患者肌无力分型,选择合适的免疫抑制剂进行症状治疗。
常见治疗重症肌无力药物如溴吡斯的明,常用免疫制剂如他克莫司,还有一些单抗类药物如美罗华、环孢素、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但是这些药物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选择,针对性的进行个体化治疗。

分享:

491

相关推荐

重症肌无力最佳治疗

"重症肌无力的最佳治疗是需要根据患者重症肌无力的分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介绍如下:一、单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初始治疗,应该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比如溴吡斯的明口服。个别患者疗效不佳时可以考虑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甚至可以应用免疫抑制剂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减轻不良反应。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这时单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已经不能完全改善症状,而且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几率比较高。因此对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最佳治疗,是需要在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基础上,尽早地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比如硫唑嘌呤、环孢菌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和利妥昔单抗等等。三、部分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需要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病情可能会有一过性的加重,甚至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因此这时要非常的注意,可以应用小剂量逐渐递增的方法,增加激素的用量,直到维持用量,以避免患者症状一过性加重。如果病人伴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应尽早的积极进行胸腺瘤切除手术。如果患者出现了肌无力危象,应尽早进行人工辅助呼吸,包括呼吸机正压通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如果出现肌无力危象,应该增加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剂量。如果是胆碱酯能危象,需要尽快减少或停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另外,还可以应用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方法来治疗重症肌无力。"

语音时长02:36''

刘建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05/03收听(93976)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应该说还是有一些很好的选择的。它的治疗首先就是药物治疗,首先就是激素冲击,这种治疗它对于减轻病程,减轻疾病的持续时间都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它一大问题就是在早期的时候,可能容易出现肌无力加重,对于某些病人来说,可能会出现呼吸肌无力,出现这个病最大的一个能够威胁生命的问题,就是说这种肌无力危象,是它的一个受限制的地方。再有一个就是免疫抑制剂,对于预防病情复发是很有帮助的。现在可选的免疫抑制剂也比较多,比如常见的有硫唑嘌呤、环磷酰胺,以及现在比较新的他克莫司等等,这些都可以根据病情来选用。还有一类就是丙种球蛋白,它对于病情的急性期控制是很有好处的,它的优点就是不会像激素冲击那样出现肌无力症状加重的副作用,特别是对于已经有呼吸肌无力的病人是很好的一种选择。但是缺点就是价格比较昂贵,所以它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还有一个就是血浆交换,在急性期的时候,通过血浆交换这种办法,把循环在病人血液中的一些有害的,跟免疫相关的物质清除掉,所以叫血浆交换,这个办法在有条件的地方是可以应用的。这些都是药物治疗,实际上在药物治疗起始之前,医生还往往给你考虑是不是做手术,做手术治疗它的基本原理是因为患者身上有一种叫跟肌无力相关的一些抗体,这些抗体的来源可能和胸腺有关系,所以在差不多90%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中,都会有胸腺的异常,在这里边又差不多有15%的人是有胸腺瘤的。所以对于这些有胸腺异常的人,在核实情况下,是应该考虑做胸腺切除的,有些人做了胸腺切除以后,病情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总的来说,治疗是医生考虑的,但是有一些可以诱发重症肌无力复发,或者诱发重症肌无力病情加重的因素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是要注意有些药物应用以后会对重症肌无力的病情加重,有不好的作用,比如安定的药,比如一些抗菌素,还有一些药,在重症肌无力患者用其它药物的时候,要让医生去评价一下,是不是适合用于重症肌无力的病人,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很多因素比如感染、劳累,这些都可以使重症肌无力的病情加重,甚至诱发危及生命的肌无力危象,也应该尽量避免。

语音时长03:36''

乔立艳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2017/07/10收听(9507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0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