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状腺瘤——61岁高大爷常年解胶冻状大便的元凶!

2022-06-24 17:05阅读:

手机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高大爷61岁,由于常年解胶冻状大便,伴间歇性右下腹绞痛来我院就诊。经影像学检查后诊断为直肠肿瘤。就病情与患方详细沟通后,行经肛门括约肌径路直肠节段性切除术,最终病理结果提示为直肠绒毛状腺瘤。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无肿瘤复发或转移迹象。


【基本信息】男、61岁

【疾病类型】直肠绒毛状腺瘤 

【就诊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3月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经肛门括约肌径路直肠节段性切除术)+药物治疗(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治疗周期】入院5天,随访2个月

【治疗效果】术后两个月随访,患者切口愈合良好,经影像学检查暂无肿瘤复发或转移迹象


一、初次面诊

2021年3月,患者在家属的陪伴下来到我科室就诊。根据其描述得知,患者在几年之前就开始反复解出胶冻状大便,早期出现的频率很低,1年也没有几次,2年前曾到当地诊所就诊,诊断为多发性直肠息肉,行肛门息肉切除术后未予病理检查。术后不久患者再次出现解胶冻状大便,未再行诊治,最近1年频率明显升高,量较术前明显增多,并且还伴有间歇性右下腹绞痛,呈进行性加重,难以忍受,于是前来就诊。经过进一步询问了解到,患者解出的胶冻状大便无明显诱因,量较少,呈透明果冻样,出现于便前或便后,病程中无便血、黑便。

经过直肠指检发现患者肛门缘内存在一个质软环状结节,用指尖未触及其上缘,无出血。核磁共振检查显示患者直肠内有一蒂状软肿块;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患者肛门缘内黏膜有一个向腔内隆起的乳头状结节,表面呈分叶状,进行病理检查提示为直肠绒毛状腺瘤。于是将患者收治入院。


图片8.jpg

(MRI 序列显示直肠内有一蒂状软肿块)

图片9.jpg

(乳头状结节向腔内隆起,呈分叶状)


二、治疗经过

根据患者病情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决定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表示同意。在高质量清洁肠道后,行经肛门括约肌径路直肠节段性切除术,术中切开肛管外括约肌和盆底肌后,沿盆底肌和直肠间的间隙由两侧向中间分离,于直肠前壁会合,继续向上下游离,切除含有肿瘤的肠段后做直肠的端端吻合。术中留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直肠绒毛状腺瘤,部分腺瘤已经发生癌变,病变侵及黏膜层,但未累及黏膜下层,标本切缘阴性。术后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进行抗感染治疗。


三、治疗效果

手术后,肿瘤被完整切除,经术后抗感染治疗后,患者未继发感染、直肠瘘等并发症。入院治疗5天后,患者排便恢复正常,腹痛消失,患者自觉身体恢复良好,遂嘱患者出院。2个月后随访,患者切口愈合良好,经影像学检查暂无肿瘤复发或转移迹象,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四、注意事项

1、很高兴患者经过治疗腹痛症状消失,但患者出院后的前半年内建议每个月要按时进行一次复查。随访期间若再次发生排便异常、腹痛等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检查,避免拖延导致延误病情诊治,如果半年后病情稳定,可以根据情况更改为每隔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

2、患者术后应从流食开始逐渐恢复饮食,待患者胃肠功能基本恢复后,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建议以柔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高脂饮食为患者的肠道增添负担;

3、患者出院后应该注意肛门处的卫生护理,避免继发感染,影响术后恢复。


五、个人感悟

绒毛状腺瘤好发于直肠,是一种公认的癌前病变,原则上一经发现,应尽早通过手术完整切除,术前病理活检结果是选择术式的重要依据。本文中的患者由于出现症状后没有及时就医诊治,导致病情延误多年,以至发展到癌变的程度,导致需要切除大段直肠。因此一旦发现排便异常等消化道症状应及时就诊,不要大意。对于直肠绒毛状腺瘤的切除手术,术中正确处理肌肉的切断、修复及完整彻底的切除肿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分享:

76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