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多汗症的治疗方法

2023-03-06 11:34阅读:

手机浏览

原发性手汗患者往往手汗分泌过多,而且不受外界温度影响,甚至伴随有脚掌、腋窝等处的大量出汗,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因为当患有原发性手汗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相应治疗,而原发性多汗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电离子渗疗法:

电离子渗疗法主要是通过直流电流使离子化物质通过完整的皮肤来控制手汗,目前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其在实际使用中也确定有一定地控制手汗的效果,但也有患者反馈效果不佳,或者无效,部分轻、中度人群反馈效果良好。这种方法也有一些副作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精神萎靡、头昏、失眠等症状,且相对费时费力,皮肤敏感或伴随湿疹的患者忌用。

2、止汗剂:

止汗剂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产品,主要成分是可以吸收体表汗液的铝盐和乙醇等抑菌成分,其是通过将化合物涂抹于皮肤表面来达到抑制汗腺分泌的效果。不过这种止汗方式人为地干扰了汗腺的功能,会导致皮肤内的毒素无法排出,滥用止汗剂很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手部皮肤过敏发炎的情况,不建议症状严重的患者过度使用。

3、肉毒素注射:

除了在医美领域中的应用,将肉毒素注射到患处,也能通过暂时阻断刺激汗腺的神经发出的化学信号来控制手汗分泌的目的。不过肉毒素注射的维持时间仅能保持3-6个月,患者每年至少需要注射2-3次才能维持效果,需要反复治疗。每次治疗还要多点注射,并不轻松,平添患者的治疗痛苦,更不必说还有一定的副作用。

4、食疗法:

需要肯定的是,通过控制饮食确实会对我们身体的出汗情况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不过要是指望通过食疗的方法来治疗手汗症也不现实。轻度的手汗症患者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和作息等方法来规避轻度出汗的症状,如果手汗症状十分严重的患者,还是趁早放弃为宜,不建议使用此类方法。

5、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依然是目前公认的能确切有效解决手汗症的治疗方案,明确常用的为荧光显影ETS微创技术,该技术是通过无放射性、无毒副作用的荧光造影剂进行荧光染色,快速、准确、清晰地观察到覆盖在壁层胸膜及结缔组织内的胸交感神经节与其变异神经的走向和分布情况,继而针对控制手出汗的胸交感神经进行处理,以改善手汗的现象。

分享:

14

相关推荐

如何治疗多汗症

"常常听到有人说我出汗特别多,是不是气虚了?是不是阳虚了?是不是肾虚了?但是汗证是要分情况的,临床还要分虚证和实证。实证的汗出,多见于湿热证,常常是身体比较肥胖的,出油比较多的,然后喜欢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喜欢吃涮锅,喜欢抽烟,喜欢喝酒这一类的人。这一类人偏于湿热。所以,对于这一类人要进行清利湿热的治疗,饮食上可以吃红豆薏米粥这一类的,同时还可以吃一些中成药,四妙丸或者是二妙丸或者是一清胶囊,都是清利湿热的药物,同时可以多饮一些绿茶,平时多运动控制体重。对于虚证的汗出就要注意进行补虚来治疗,又分为气虚和阳虚。气虚的汗出是比较多,它常常见于那些气短乏力。然后有腹胀、腹痛,脾胃的消化功能下降,容易出现肢体的萎软,需要进行补气来治疗的,而这一类人多偏于瘦小,所以补气的药物常常用桂枝汤,还有玉屏风颗粒,平时饮食可以多吃一些温性的食物,比如甘草、生姜、大枣这一类的,对于阳虚的相对说比较少见,但是也可以出现,那些人都表现出恶寒怕冷、腰膝酸软,然后精神萎靡,很容易感冒,这一类人用一些中成药就可以用右归丸、肾气丸,这些辅养肾阳的一些药物。平时可以吃一些羊肉、牛肉,这些温性的食物;喝茶要喝一些红茶为主的茶叶。这些是对于汗证的分类和治疗。"

语音时长02:36''

王涛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2018/08/27收听(21501)

手足多汗症怎么治疗

"手足多汗症属于局限性多汗症的范畴,皮肤汗液排泄量过多称为多汗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可局限于某一部位或者是全身。汗腺活动受交感神经控制,主要是胆碱能纤维,情绪变化、体内外温度变化、药物、饮食等均可影响汗液分泌。手足多汗症比较常见,是手足部小汗腺分泌旺盛所致,往往与遗传因素、先天体质、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有关。患者支配手足部汗腺的交感神经过于丰富和敏感,每当行走或是跑步,甚至是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的时候,随之大量分泌汗液,所以手足容易出汗。还有的是因为穿的胶鞋不透气,也容易导致脚底长期出汗。另外,青壮年特别是青少年脚底出汗的情况也比较明显。遇到足部出汗的情况,应多穿宽松的鞋,有利于足部汗液的蒸发、透气。患者手足部多汗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短暂性的,局部湿冷甚至发绀现象,由于汗液浸渍、局部发白,常伴足臭易发生真菌或细菌感染,冬季足部多汗,还易发生足跟部皮肤皲裂。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应注意皮肤的清洁,可用5%甲醛溶液外涂,或1%甲醛溶液、0.5%醋酸铝溶液、5%鞣酸溶液泡手足或乌洛托品粉外涂。如有继发真菌感染,要配合抗真菌治疗,手足干裂的外用保湿擦手油。"

语音时长02:39''

汪晨中日友好医院

2020/03/26收听(8550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