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的临床介绍

2023-12-21 15:41阅读:

手机浏览

小肠吸收功能试验的临床介绍,主要包括试验概述、试验方法、试验正常值以及试验的临床意义这几个方面。具体诊断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

1、概述:小肠吸收不良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患者粪便中排出大量脂肪。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的脂肪吸收率达94%,每天进食100g脂肪时,通过粪便排出的脂肪量应小于69g。若每日粪便中脂肪含量超过69g,则视为异常;

2、试验方法:试验前三天,患者需每日摄入含脂肪80-100g的饮食。随后,在继续给予相同饮食的情况下,连续收集三天粪便进行检测,以测定粪便内的脂肪含量。收集的粪便标本应在三天内不少于300g,以确保粪便标本收集充分。此外,患者在近期内不应接受过胃肠钡餐检查,因为钡剂可能会影响粪便脂肪的检测结果;

3、正常值:每日饮食中含脂肪80-100g时,人体排出的粪便内脂肪含量应小于69g。

4、临床意义:粪便内脂肪含量增加常见于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例如乳糜泻患者粪便内脂肪含量每日可达10-30g。胰腺功能不全和空肠旁路术后,患者粪便内脂肪含量每日可能达到粪便总量的50%。

参考资料:[1]景德怀等主编,实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9

分享:

37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