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小球病的主要病理特点

2023-03-22 17:42

手机浏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膜性肾小球病的主要病理特点
02:13

语音内容

膜性肾小球肾炎(即膜性肾小球肾病)主要的病理特点就是,在基底膜上皮一侧可以看到排列整齐的电子致密物沉积,并且伴有广泛的足突融合和基底膜增厚。所谓的膜性肾小球肾炎,现在临床上一般简称为膜性肾病。这种疾病在光镜下可以看到肾小球有弥漫性的病变,可能是在肾小球基底膜的上皮侧见到嗜红的颗粒,有钉突的形成,以后会出现基底膜的增厚。在免疫病理方面,可以看到以IGG和C3的小颗粒沿着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沉积。电镜下可以看到,在基底膜上皮侧有排列整齐的电子致密物,并且伴随有广泛的足突融合。根据电镜表现,可以把膜性肾病分为以下四期:
1、第一期:仅仅是上皮下少量的电子致密物沉积,这个时候基底膜还算正常。
2、第二期:基底膜出现明显的增厚,增生成分插入基底电子致密物之间,这个时候光镜下可以看到钉突。
3、第三期:因为基底膜增生明显,这个时候会出现电子致密物被新生的基底膜组成包裹,基底膜有明显的增厚,并且出现分层。
4、第四期:基底膜内电子致密物逐渐被吸收,然后出现电子透亮区,基底膜还是显著地增厚,但是顶突不是那么明显。
以上就是膜性肾小球肾炎也就是膜性肾病大致的病理特点。

分享:

99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51
马强的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