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

本词条由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 王翀审核认证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预后
  • 饮食
  • 护理
  • 预防
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本病常见致病菌有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寒战、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和婴儿前囟饱满等,应早期诊断以及及时合理的抗生素,对患儿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感染科、急诊科、儿科、新生儿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purulent meningitis
疾病别称
化脑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硬脑膜下积液、硬膜下脓肿、脑脓肿、脑积水、脑室脑炎
治疗周期
受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与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临床症状

高热、畏寒、剧烈头痛、呕吐

好发人群
婴幼儿、儿童、头颅外伤者、感染性疾病、免疫力低下患者。
常用药物
青霉素、头孢、地塞米松、甘露醇
常用检查
血常规、脑脊液检查、脑电图、头颅CT、头部核磁共振
疾病分类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导致,根据致病菌不同,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肺炎双球菌脑膜炎

由肺炎双球菌感染导致的化脓性脑膜炎。

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

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导致的化脓性脑膜炎。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

由流感嗜血杆菌B型导致的化脓性脑膜炎。

葡萄球菌性脑膜炎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的化脓性脑膜炎。

其他化脓性细菌性脑膜炎

由链球菌、变形杆菌、厌氧菌等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病因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B型,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方式包括血性传播、直接蔓延、创伤、医疗操作等。

主要病因
  • 感染的来源可因心肺以及其他脏器感染波及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系统,或由颅骨、椎骨或脑实质感染病灶直接蔓延引起。

  • 也可以通过颅骨、鼻窦或乳突骨折或神经外科手术侵入蛛网膜下腔引起感染,由腰椎穿刺引起者罕见。

流行病学

化脓性脑膜炎每年新发病例可达120万,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4/10万~5/10万,而发展中国家仍高达40/10万~50/10万。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发病率已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仍在5%~5%。

传播途径

化脓性脑膜炎不会造成人与人传染,但患病却由于感染所致:

血性传播

心肺以及其他脏器或皮肤感染经血液循环波及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系统,导致化脓性脑膜炎。

直接蔓延

颅骨、椎骨或脑实质感染病灶可从颅外向颅内直接扩散。

创伤

颅骨、鼻窦或乳突骨折,可破坏蛛网膜下腔的相对密闭结构,致细菌侵入感染。

医疗操作

神经外科手术侵入蛛网膜下腔引起感染。

好发人群
  • 婴幼儿及儿童。

  • 头颅外伤患者。

  • 先天颅脑发育畸形人群。

  • 免疫力低下且身体其他部位存在化脓性感染病灶的人群。

症状

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类似,主要包括感染症状、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增高、局灶症状及其他症状。

典型症状

感染症状

表现为发热、寒战或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如咳嗽、咳痰、咽肿痛等。

脑膜刺激征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强直,可伴有头痛、呕吐等,新生儿、老年人或昏迷患者脑膜刺激征常不明显。

颅内压增高

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昏迷等,有的在临床上甚至形成脑疝。

局灶症状

患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失语、谵妄、易激惹等。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有比较特殊的临床特征,如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可出现皮疹,开始为弥散性红色斑丘疹,迅速转变成皮肤瘀点,主要见于躯干、下肢、黏膜以及结膜,偶见于手掌及足底。另外,若感染侵犯大脑皮层,患者可出现癫痫。

并发症

硬膜下积液

多见于2岁以下婴儿流感杆菌感染,与发生化脑时脑血管壁通透性明显增加有关,血浆白蛋白易进入硬脑膜下腔而形成积液有关,或在化脑发展过程中脑膜及血管表浅静脉发生炎性栓塞而致渗出、出血,使局部渗透压增高,周围水分进入硬膜下腔有关。

硬膜下脓肿

常见于成年人,通常伴鼻窦炎或耳源性感染,常有发热、癫痫发作,局部性神经体征。

脑积水

患脑膜炎时,脓性渗出物发生黏变而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产生脑积水,常见于治疗不当或治疗过晚患者,粘连性蛛网膜炎好发于枕骨大孔、颅底及脑表面蛛网膜,可导致脑脊液吸收障碍,引起交通性脑积水。

脑室脑炎

也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预后不良和后遗症的原因之一,年龄越小,延误诊治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感染途径主要是经血行播散、脉络丛裂隙或经脑脊液逆行扩散。

脑脓肿、脑梗塞、静脉血栓形成:较少见。

全身并发症

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细菌性心内膜炎、肺炎、化脓性关节炎、肾炎等。

就医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十分重要,在早期合理足量应用抗生素治疗,部分患者预后较好。对于有疑似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在体检中发现异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高热畏寒、喷射性呕吐、昏迷、惊厥、颈项强直等,高度怀化脓性脑膜炎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病情稳定时,成年患者可就诊于神经内科、感染科,儿童及婴幼儿可就诊于儿科、新生儿科。该病起病急骤,一旦有危急症状,应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 目前出现了哪些异常症状?持续了多久?

  • 头部或其他部位有没有发生创伤?

  • 有没有感染性疾病病史?

  • 是否进行过治疗?效果如何?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容、意识等,测量体温、心率、血压等。还会进行神经系统为主的检查,患者早期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发硬,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而局灶性神经体征少见。婴幼儿颈项强直常不明显,常表现为前囟饱满、角弓反张或周期性呼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严重病例白细胞降低到4×109/L以下,血小板计数减少。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有条件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协助诊断。

血培养和病灶分泌物的培养

血培养阳性率可达45%~85%,尤其是早发型败血症和疾病早期未用过抗生素治疗者较高,尿培养、皮肤或病灶分泌物的培养有时也可阳性。

脑脊液检查

临床怀疑化脑,没有临床禁忌,应及早做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临床征象提示颅内压升高明显或腰穿导致脑疝可能、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诊断性腰穿推迟。

影像学检查

头CT检查

有神经系统并发症时可见脑室扩大、脑肿胀、硬膜下腔积液、脑脓肿、硬膜外脓肿等表现,室管膜炎时脑室周围低密度异常。

头MRI检查

在脑膜炎早期可显示脑脊液信号改变,蛛网膜下腔扩张以及弥漫性脑水肿、皮层下梗塞及出血,或硬膜下积液等。

X线检查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如无并发症,X线检查无异常所见。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有脑积水时,可见患儿的颅缝增宽。

超声检查

脑超声检查可用于新生儿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

放射性核素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放射性核素可用于脑膜炎、脑积水的诊断。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由于脑血流量增加,TCD可以发现脑血流速度增高。

脑电图

变化较轻,主要为a节律不规则出现低幅慢波,急性期常持续出现弥漫性高波幅活动。经治疗后迅速恢复正常。

诊断标准

早期诊断是保证患者获得早期治疗的前提。凡急性发热起病,并伴有反复惊厥、意识障碍或颅压增高表现的婴幼儿,均应注意本病可能性,应进一步依靠脑脊液检测确立诊断。确诊应符合以下:

  • 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

  • 脑脊液外观混浊或脓性。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降低,蛋白增高。

  •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时,白细胞在95%以上,并可发现致病菌。

  • 有感染灶,如中耳炎、乳突炎、败血症。

鉴别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通常低于10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一般正常或稍低,而且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结果阴性。

结核性脑膜炎

通常亚急性起病,脑神经损害常见,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往往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明显,病原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隐球菌性脑膜炎

通常隐匿起病,病程迁延,脑神经尤其是视神经受累常见,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通常低于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测出隐球菌抗原,可资鉴别。

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病因治疗的原则为抗感染治疗,及早使用足量、足疗程抗生素,必要时还可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对症治疗为使用药物减少颅内粘连、脑积水等症状。

治疗周期
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周期受致病因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治疗法案、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急症治疗

对于急性期患者,应给予呼吸支持如氧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颅压治疗,抗感染,退热处理,抗癫痫,以及监测生命体征等。

药物治疗

抗菌治疗

应掌握的原则是及早使用抗生素,通常在确定病原菌之前使用广谱抗生素,若明确病原菌则应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未确定病原菌

三代头孢的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常作为化脓性脑膜炎首选用药,对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B型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疗效比较肯定。

确定病原菌

应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 肺炎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者可用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耐药者,可考虑用头孢曲松,必要时联合万古霉素治疗。通常开始抗生素治疗后24~36小时内复查脑脊液,以评价治疗效果。

  • 脑膜炎球菌:首选青霉素,耐药者选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可与氨苄西林或氯霉素联用。对青霉素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

  • 革兰阴性杆菌: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脑膜炎可使用头孢他啶,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可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

激素治疗

激素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稳定血脑屏障。对病情较重且没有明显激素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应用,通常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对症支持治疗

颅内压高者可脱水降颅内压,高热者使用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剂,癫痫发作者给予抗癫痫药物以终止发作。

手术治疗

脑室引流

可解除因脑积水对脑实质的挤压,适用于脑膜炎后期患者。

预后

化脓性脑膜炎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预后与病原菌、机体情况和是否及早有效应用抗生素治疗密切相关,若能及早诊断与处理,部分预后较好,有些患者可能遗留智力障碍、癫痫、脑积水等后遗症。

能否治愈

若能早期诊断,通过及时且正规的治疗,部分可治愈。

能活多久

化脓性脑膜炎若可早期诊断并接受合理治疗,部分患者预后较好,不影响寿命。若抗生素选择不当或未能及时处理,则可危及患者生命。

后遗症

部分患者可能遗留智力障碍、癫痫、脑积水、失明、耳聋等后遗症。

复诊

遵医嘱定期复诊,复查血培养、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等。

饮食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理,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食物。

饮食调理
  • 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如牛奶、米粥、果汁、豆制品等。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瘦肉、鱼肉等。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咖啡、辣椒。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生鱼片,未彻底加热的肉类等。

护理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以预防感染的发生为主,在感染发生时可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日常护理
  • 注意休息、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定期通风。

  • 注意个人卫生,餐前便后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物。

  • 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避免压疮的发生。

  •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诊,日常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记录,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 有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的患者,应进行康复护理。

病情监测

患者出院后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如有无活动障碍、身体抽搐等,婴幼儿及儿童还应监测生长发育情况。

特殊注意事项

若患者病情出现异常变化,应及时就医。

预防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细菌感染所致,日常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卫生,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早期筛查

对于化脓性脑膜炎的高危人群,如婴幼儿及儿童、重要脏器感染患者、头颅外伤患者等,宜及早开始进行筛查。

预防措施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不吃生冷食物,防止感染性疾病发生。

  • 注意保暖,换季时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的发生。

  • 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 注射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等。

参考文献

[1]唐学杰.急诊医学高级医师进阶 第1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371-375.

[2]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 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89-290.

[3]刘红梅,孙海晨.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治[J].中国全科医学,2008(18).

[4]李飞.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分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9∶222-223.

[5]赵静.现代儿科疾病治疗与预防[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20:115-117.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