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
挂号科室: 肛肠外科
发病部位:下腹
多发人群:久病体弱和身体瘦高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里急后重、肛门坠胀
相关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相关手术:直肠前壁折叠术
相关药品:黄芪颗粒、溃疡灵胶囊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10000元)
直肠脱垂严重吗
26590次播放436次点赞
直肠黏膜脱垂手术好还是保守治疗好
43397次播放282次点赞
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治疗方法
45119次播放161次点赞
拉大便肠子掉出来是怎么回事
27703次播放468次点赞
脱肛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40547次播放312次点赞
脱肛应该怎么治疗
33893次播放321次点赞
女人脱肛是什么原因
42128次播放497次点赞
脱肛能治愈吗
28609次播放483次点赞
直肠脱垂和痔疮脱出是一回事吗?直肠脱垂和脱出的区别在哪里?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如何辨析二者的区别,一起往下看吧。很多在门诊看病的病人常常误把痔疮脱出当成直肠脱垂,并称自己患了“脱肛”的毛病。脱肛就是直肠脱垂,只是中医称为脱肛,西医称为直肠脱垂,称谓不同而已。实际上,直肠脱垂与痔疮脱出是有很大区别的。 1、痔疮脱垂由于各痔核间多有明显分界,痔核黏膜常充血,且由于痔核区黏膜为移行上皮(直肠黏膜柱状上皮与肛管皮肤鳞状上皮之间过渡区),颜色多紫红。又因脱出的痔核内有曲张的血管团,故其表面有时呈桑椹状。而直肠脱垂在早期多为直肠黏膜脱出,或半环或全周,肿物无明显界限,表面呈粉红色,有时出现环状皱褶。到后期如为直肠全层(包括肌层)脱出时,很难看到肿物出现皱褶,而是呈锥状或柱状的肿物脱出。 2、痔疮脱垂体积相对小,有时仅为某个部位的痔核脱出,即使痔核全部脱出时,其体积也不及直肠脱垂,尤其是后者伴有肌层脱垂时,脱出物的体积相对更大,有时脱出物长度可达400px,甚至更长。 3、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痔核脱出常导致肛门紧缩或狭窄,直肠脱垂反复脱出反而肛门松弛。痔核脱出仅是黏膜下的肌腱断裂,不伴有肌层脱出。反复的痔核脱出由于慢性炎症刺激,原痔核组织出现纤维化,且常年的痔核脱出、水肿、炎症刺激,可导致肛门疼痛,肛门括约肌反复痉挛,最终在括约肌表层出现了纤维化增生,出现肛门变小,排便困难,一旦病人努挣,更容易导致痔核的向外脱出,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就是临床上常见的未曾手术也会出现肛门轻度狭窄的原因。直肠脱垂刚好相反,由于直肠全层的脱垂,经年累月,最终将整个肛门括约肌群彻底“撑松”,这就好比弹簧反复牵拉,终有一天弹性也会大大减弱。当然,直肠脱出也有恶性循环,即直肠脱垂导致了肛门括约肌松弛,而肛门括约肌松弛,张力减弱,肛管压力明显减小,不能对抗来自直肠的垂直压力,又导致了直肠脱垂的惯性脱出,所以手术应恢复肛门直肠的压力平衡,才能治愈本病。
作者:辛学知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阅读量: 23489
怎样预防肛肠脱垂?很多网友这样咨询。肛肠脱垂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肛肠疾病。治疗肛管直肠脱垂疾病治疗方法较多,根据脱垂部位及程度分类简易、复杂手法不一。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怎样预防肛肠脱垂。 怎样预防肛肠脱垂: 1、生活规律化。切勿长时间地蹲坐便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大便干燥,便后和睡前可以用热水坐浴,刺激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对预防肛肠脱垂有积极作用。 2、积极除去各种诱发因素。如咳嗽、久坐久站,腹泻、长期咳嗽、肠炎等疾病,婴幼儿尤要注意。 3、平时要注意增加营养,肛肠脱垂患者饮食宜清淡,容易消化,少渣滓,以免排粪次数增多。有习惯性便秘或排粪不畅的病人,平时要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保持粪便柔软。成人大便时,姿势宜斜卧,不宜直立,注意调理饮食,避免便秘或腹泻,以防肛肠脱垂。患者不宜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油、芥末、辣椒等;不宜过食油腻;不宜食用带鱼、螃蟹等食物。 4、妇女分娩和产后要充分休息,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宫下垂和内脏下垂者应及时治疗。 5、肛肠脱垂患者多数因中气不足,虚证居多。平时宜多食木耳、茄子、山药、芡实、鸡肉、羊肉、无花果、香菜等食物以增加营养,补其不足。避免负重远行,积极治疗慢性腹泻、便秘、慢性咳嗽等,防止腹压过度增高。局部可采用丁字形托带垫棉固定,或每天进行提肛运动锻炼。 以上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怎样预防肛肠脱垂,预防肛肠脱垂,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患者,除了要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外,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 温馨提醒:肛肠疾病多由日常饮食和卫生习惯影响,一定要引起重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饮食。一旦有症状存在,一定要定期进行肛肠疾病筛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辛学知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阅读量: 26659
直肠脱垂中医学称为脱肛等,是指直肠粘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下移脱出外脱的一种疾病。 直肠脱垂患者要坚持做体育锻炼和强壮腹部肌肉锻炼,以改善人体气血亏虚及中气不足的状况,这对于巩固疗效和预防直肠脱垂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体预防措施有: 1、积极除去各种诱发因素,如咳嗽、久坐就站、腹泻、肠炎等疾病,婴幼儿尤要注意。 2、平时要注意增加营养,生活规律化,切勿长时间地蹲坐便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大便干燥,便后和睡前可以用热水坐浴,刺激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对预防直肠脱垂有积极作用。 3、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者,除了要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外,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 4、妇女分娩和产后要充分休息,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宫下垂和内脏下垂应及时治疗。 5 、做肛门体操,促进提肛肌群运动,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对本病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如何进行饮食调护? 1、直肠脱垂患者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渣滓,以免排粪次数增多。 2、有习惯性便秘或排粪不畅的病人,平时要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保持粪便柔软,排便时不要太用力或蹲厕过久。成人大便时,姿势宜斜卧,不宜直立,注意调理饮食,避免便秘或腹泻,以防直肠脱垂。 3、患者不宜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油、芥末、辣椒等;不宜过食油腻;不宜食用带鱼、螃蟹等发物。
作者:辛学知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阅读量: 37057
病史 一个好的病史可能是最重要的单项研究。病人将告诉你他们是否不得不使劲排便。病人也能知道他们是否间断出现相对正常的排便。如果一个病人有针对排空困难的长期导泻的历史,那么行结肠切除术要被慎重选择。在有缓泻支持的病人中,经腹直肠悬吊术后便秘可能会更严重。因此,如果结肠活动无力被确定,则可能要选择结肠次全切除并回直肠吻合术。同样,发现一个有症状的三度乙状结肠疝而结肠传输功能正常,则可能会选择乙状结肠、结肠同时切除。 直肠切除固定术应值得注意。脱垂固定术和乙状结肠切除吻合术可能会控制脱垂或使便秘改善,但是如果进行的左半结肠切除过长,就可能带来急性失禁的风险。大多数直肠脱垂的病人有一个比较开阔的肛门,这与支托力弱和压缩力减低有关。因此,直肠切除固定术将提供给那些有明确术前便秘病史而没有括约肌功能减弱因素存在的病人。而且,临床检查、肛管测压将提供满意的发现。 因此,在直肠脱垂病人中,术前研究的意义不仅能够确定结肠的传输功能和减弱的直肠排空,而且可以评估括约肌是否足够强大以抵抗结肠切除后的后果。尽管这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但数据似乎提示,与单纯的直肠固定术比较,有损伤的直肠切除固定术对支托或肛门肛管压力并无有害作用。而且,与单纯直肠固定术比较,直肠切除固定术引起的持续的肛门失禁的发病率并不高(表2)。事实上,术后便秘的发生率更少。两项前瞻性随机研究显示,直肠切除固定术比单纯直肠固定术保留了更优的功能。特别地,Luukkonen和合作者们前瞻性随机选择了30名病人,进行了经腹直肠固定术并乙状结肠切除术与单纯直肠固定术的比较。直肠切除固定术后,有3名病人便秘消失了,而单纯直肠固定术后,有2名病人便秘消失了。另外有5名单纯直肠固定术后的病人便秘更严重了,其中1名需要行结肠切除术。作者注意到,尽管外科手术不能显著改变乙状结肠传输次数,并且可能还会增加手术后的发病率,但是,乙状结肠切除术确实能消除术后的便秘,特别是更少引起梗阻。在一项类似的研究中,Mckee和助手们前瞻性地把18名直肠全层脱垂的病人分为乙状结肠切除术组和未切除组。用术后的结肠传输研究方法,他们发现,单纯行直肠固定术的病人与行乙状结肠切除术并直肠固定术的病人相比,明显有更多病人术后传输延迟。肛门直肠的生理研究可能对这个不同提供一些答案。单纯行直肠固定术的病人比行直肠切除固定术的病人有一个显著的更高的直肠顺应性。他们认为是多余的乙状结肠可能延迟肠的内容物的信息传输,并且导致乙状结肠和直肠连接部位的扭折。
作者:罗成华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阅读量: 25678
直肠内脱垂的手术适应证和注意事项:(1)排粪造影检查诊断为重度直肠内脱垂,最佳手术适应证为直肠脱垂至肛管或双重内脱垂;(2)应从严掌握手术适应证,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后方可考虑手术;(3)术前行盆腔四重造影,可了解直肠内脱垂是否合并盆底疝、膀胱脱垂及子宫脱垂,以便了解盆腔整个形态改变,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客观依据;(4)肛肠测压测定能够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和直肠感觉功能,重点要了解有无盆底肌痉挛,如合并盆底肌痉挛则不能行单纯的直肠内脱垂手术;(5)结肠传输试验正常。 直肠内脱垂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经肛手术和经腹直肠固定术。 (1)经肛手术方式:包括直肠黏膜间断缝扎术、硬化剂注射术、经肛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术(PPH)、经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经肛手术优点是创伤小,患者容易接受,应作为首先。目前,上述手术方法中主要采取PPH术和STARR术。邓业巍等[15]采用PPH术加直肠黏膜松弛柱状结扎术治疗43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术后6~12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纯PPH术。周正旋等[16]采用STARR手术治疗24例直肠黏膜内脱垂、内套叠和/或直肠前突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8个月(9~68个月),便秘症状改善率61.1%。欧洲STARR协作组对2 224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与术前相比,出口梗阻型便秘评分(15.8比5.8,P<0.001)、症状严重程度评分(15.1比3.6,P<0.001)、便秘症状均显著改善[17]。Schwandner和Fürst[18]采用STARR手术治疗379例梗阻性排便障碍,手术后6和12个月,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排便梗阻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PACC.QoL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分别为7.34和6.59比13.02(P<0.001)、6.43和6.45比11.14(P<0.001)、0.83和0.63比1.37(P<0.001)。(2)经腹直肠固定术:采用该手术方法时直肠的固定应首先选择直肠单侧固定,使直肠保留一定活动度,防止发生肠梗阻[19,20]。根据盆腔四重造影的结果,经腹手术时要同时纠正盆底形态的异常,如行盆底抬高消除盆底疝,行子宫圆韧带缩短纠正子宫后倾[19,20],乙状结肠冗长者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采用腹腔镜经腹直肠固定术治疗直肠内脱垂,进一步减少了手术创伤的程度。李春穴等[20]报道了30例采用经腹直肠功能性悬吊术治疗直肠内脱垂病例,随访22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10年,排便困难缓解率为77.8%,排便不尽感缓解率为61.1%。Collinson等[21]采用腹腔镜直肠固定术治疗75例直肠内脱垂患者,术后3个月86%(56/65)患者梗阻性排便困难症状改善,85%(50/59)患者大便失禁症状改善。 尽管国内外文献报道经肛或经腹手术治疗直肠内脱垂有较好疗效,但术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疗效欠佳,并且手术疗效随术后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因此,对直肠内脱垂采用手术治疗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应继续保守治疗。
作者:陈伟达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阅读量: 49073
定义: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又称脱肛) 直肠脱垂的分类: 直肠脱垂可根据脱垂程度,分部分性和完全性两种: 1、部分脱垂(不完全脱垂):脱出部仅为直肠下端粘膜,故又称粘膜脱垂,脱出长度为2~3cm,粘膜皱壁呈放射状,脱垂部为两层粘膜组成; 2、完全脱垂:为直肠的全层脱出,严重者直肠、肛管均可翻出至肛门外。脱出长度常超过4cm,甚至20cm,呈宝塔形、粘膜皱壁呈环状排列,脱垂部为两层折叠的肠壁组成,触之较厚,两层肠壁间有腹膜间隙。 直肠脱垂分度标准: Ⅰ 度: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黏膜脱出肛外,长度在3cm以内,便后脱出部分可自行回纳,一般无分明自觉症状; Ⅱ 度: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脱出肛外,长度在4~8cm不能自行还纳,需用手助其还纳,多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 Ⅲ 度:排大便或增加腹压时肛管、直肠、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外,长度在8cm以上,用手复位都比较困难,可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直肠黏膜糜烂、肥厚,便血,大便失禁等症状; 直肠脱垂手术方式选择: 1 、注射治疗: 适用于Ⅰ度直肠脱垂,对儿童与老人疗效尚好;优点:患者基本无痛苦, 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短, 医疗费用低, 可重复使用等;缺点:成年人容易复发。 2、经会阴部手术: 适用于Ⅰ度、Ⅱ度早期直肠脱垂和年老体弱不能耐受经腹手术患者,其术式有: (1)经会阴直肠黏膜切除; (2)肠壁肌层折叠缝合术; (3)肛管环缩术等等; 适用于脱垂直肠不能返纳或已有坏死患者,其术式有:经会阴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优点:手术操作安全,围手术期并发症少和疼痛较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住院费用少;缺点:经会阴部手术只能解决直肠脱出肛门外的症状,并不能解决脱垂的原因,复发率是经腹手术的4倍。 3、经腹部手术: 适用于Ⅱ度、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其术式很多,在这里经我科200多例手术经验,推荐经腹直肠悬吊固定术+盆底重建术作为首选术式;优点:疗效肯定,复发率低,手术过程不复杂;缺点:可引起骶前静脉出血、部分患者可以出现便秘;若直肠脱垂患者同时伴有便秘者及乙状结肠冗长者,建议同时加做乙状结肠切除术。
作者:沈瑜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43966
蔡亭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肛肠科
脱肛是指直肠黏膜下垂,脱出在肛门口,导致患者出现肛门阻塞感、坠胀感。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肛门胀痛以及排便困难。大多数情况下脱肛是需要采...
李进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普外科
脱肛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直肠壁部分或者全程向下位移称为直肠脱肛,相对而言较为少见,另一种是内置的脱垂,比较多见。一般而言,如果是偶...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