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神经内科

发病部位:精神

多发人群:成年人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失眠、嗜睡

相关疾病: 失眠 心理障碍 抑郁性神经症

相关检查:多导睡眠监测

相关手术:

相关药品:艾司唑仑、安定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睡眠障碍视频

更多>

睡眠障碍文章

更多>

“鬼压床”别担心,这几个方法轻松解决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意识很清醒,却怎么也动不了,就像被“鬼压床”一样。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鬼怪作祟,而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别担心,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个轻松解决“鬼压床”的方法,让你安心入眠。放下恐惧,冷静应对首先,我们要明白,“鬼压床”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它只是一种生理现象。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慢慢地调整呼吸和心态。你可以试着先转动眼球,再慢慢地移动手指,逐渐扩大活动范围,直到完全清醒。规律作息,健康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鬼压床”的关键,平时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饮酒、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的摄入。加强锻炼,放松身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减少“鬼压床”的发生。调整睡姿,改善环境睡觉时尽量避免趴着睡或让身体过度疲劳,选择一个舒适的睡姿有助于减少“鬼压床”的发生。此外,改善睡眠环境,保持房间安静、整洁、舒适,调整适宜的室内温度和光线,有助于放松心情,进入深度睡眠。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鬼压床”症状持续严重或影响到日常生活,不要犹豫,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总之,“鬼压床”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了解它、面对它、克服它,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调整作息、放松身心、改善环境,告别“鬼压床”,拥有一个美好的睡眠。

作者:唐黎黎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阅读量: 4057

睡眠紊乱的症状

睡眠紊乱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指睡眠处于不正常状况,主要症状包括入睡困难、夜间觉醒次数增多、总体睡眠时间缩短等。由于睡眠紊乱状况持续存在,会对人的身心和白天的工作生活造成影响,所以如果以下症状严重,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1、入睡困难:处于情绪平稳状态下,一般可以在10-30分钟进入睡眠状态。睡眠紊乱者的入睡时间可超过30分钟,甚至在1小时以上仍无法入睡;  2、夜间觉醒次数增多:正常人群夜间入睡后可至天亮方醒。睡眠紊乱者可在夜间频繁觉醒,惊醒以后又难以入睡,难以维持正常睡眠状态;  3、总体睡眠时间缩短:正常人睡眠时间一般在7-8个小时。睡眠紊乱容易引起总体睡眠时间缩短,低于7小时或更短,使第2天的精力不足;  4、其他症状:如长期处于睡眠紊乱的状态,可容易出现感冒、发热等情况。此外,还可能导致植物神经发生紊乱,影响到机体各系统,出现无食欲、恶心、记忆力下降、头晕、麻木、反应迟钝等症状。而且常伴随情绪异常,如烦躁、焦虑、易紧张、生气、悲观、失望等特点。  此外,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障碍对应表现较多,治疗方法各异,但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基本一致。患者应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睡觉前不要喝咖啡、浓茶等饮品,不进行兴奋活动,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这样可以减少睡眠紊乱的发生。当然,睡眠紊乱发生后如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也可以就诊于精神科或者神经内科,由医生指导进行治疗。

作者:李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阅读量: 6765

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和失眠怎么办

患者出现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和失眠的症状,首先考虑与生理性因素有关,如环境较为嘈杂、精神紧张等。症状较轻时,可先进行观察,通过适应环境、转移注意力或稳定情绪等方法进行缓解,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如患者症状表现较明显,则考虑与病理性因素有关,应根据以下不同病症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1、睡眠障碍:即入睡障碍或保持睡眠障碍,可能表现为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和失眠的症状。可通过针灸、按摩,及适当进行运动锻炼来进行治疗,如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还可选择药物治疗,如艾司唑仑、右佐匹克隆等,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2、抑郁症或者焦虑症:抑郁症、焦虑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通常表现为思维迟钝、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失眠早醒等,严重时可出现悲观绝望等情绪,通常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可根据医嘱选择三环类抗抑郁药、苯二氮䓬类药物等进行治疗;3、甲亢:患者有甲亢疾病时,常表现为精神亢奋,可能导致出现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和失眠等症状。通常可采用药物治疗,主要选择抗甲状腺药物及辅助药物,疗效较长但损伤较小,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甲硫咪唑、丙硫氧嘧啶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选择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治疗。患者出现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和失眠症状时,应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程度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法,如患者症状持续不见好转或出现伴随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积极接受治疗。患者生活中应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可选择听音乐、做手工、练书法等方式让情绪稳定,从而逐步缓解症状。

作者:王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阅读量: 7491

晚上总是控制不住胡思乱想失眠怎么办

胡思乱想有可能是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引起,晚上睡觉前胡思乱想、思虑过多是很容易造成失眠的,长期失眠得不到控制会进一步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对于这种失眠,首先要控制不良情绪,尽量避免胡思乱想,要注意自我调节,另外可以配合药物治疗调理。1、自我调节:在认知上,不要过分关注睡眠、强迫自己入睡,不把问题都归咎于失眠,以免加重原有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需要舒缓压力,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找人适当的倾诉,听取他人的意见,同时注意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喜剧电影、做室外活动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适当增加体育锻炼,释放自己的压力;2、药物治疗:症状比较轻的,可以考虑先使用谷维素,配合改善睡眠的中成药,比如安神补脑液、枣仁安神胶囊等,观察一下症状好转情况,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并且伴随有焦虑或者抑郁的表现,建议神经内科就诊,请医生开具镇静催眠的药物,配合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治疗。日常应注意保持适量的运动,清淡饮食;睡前可以喝一杯热牛奶,用热水泡脚,适当按摩头部,促进睡眠。

作者:杜志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阅读量: 17670

25岁女子患睡眠觉醒障碍失眠多梦早醒,竟和饮酒有关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睡眠觉醒障碍主要包括失眠、睡眠过多、睡眠相关异常和睡眠-觉醒节律紊乱,上述经常重叠出现,大部分属于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本病例患者近期有入睡困难、早醒、夜间多梦等症状,由于担心为器质性病变,遂来就诊。通过相关检查,确认患者为睡眠觉醒障碍,经过药物治疗,患者失眠症状缓解,疾病逐渐恢复。【基本信息】女、25岁【疾病类型】睡眠觉醒障碍【就诊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时间】2022年1月【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艾司唑仑片、酒石酸唑吡坦片、百乐眠胶囊、盐酸文拉法辛胶囊)【治疗周期】住院治疗5天【治疗效果】失眠症状缓解,疾病逐渐恢复一、初次面诊患者自述:平时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情绪不佳。入院前1个月出现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常常上床后2小时才睡着,伴有早醒,早上5:00之前已经醒来,夜间睡眠多梦,常做噩梦,白天精神不佳,困倦,心悸,胸闷气短,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工作学习能力下降,自觉脑袋一团浆糊,头部胀痛感,患者对此十分困扰,担心器质性疾病,来我门诊。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少数早搏,其余未见异常,行头CT检查显示未见异常,但是患者症状很多,自身很烦恼,故收入院治疗。二、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专科查体:神清,言语流利,血压120/80mmHg,心率96次/分;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焦虑量表17分,抑郁量表20分,考虑患者有焦虑抑郁情绪,伴有睡眠觉醒障碍。行头磁共振显示脑小缺血灶,MRA未见明显异常,DWI未见弥散受限。给予患者艾司唑仑片、酒石酸唑吡坦片交替口服、给予百乐眠胶囊口服改善睡眠,给予盐酸文拉法辛胶囊口服改善抑郁,同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安慰。(磁共振结果)三、治疗效果患者于我院治疗5天后,病情有所缓解,办理出院。患者就诊时提到的入睡困难、早醒的症状明显减少,近期睡眠改善,夜间多梦、噩梦的情况也大大减少。由于治疗后睡眠状况改善,因此,近期的精神状态良好。此外,患者自述,经过治疗后,记忆力有改善,在工作、学习中的效率不断提升,患者对于治疗效果十分满意。四、注意事项很高兴患者经过治疗症状得到改善,该患者以往无睡眠障碍,近期出现入睡困难、早醒,醒后不易入睡,考虑患者工作生活压力大有关系,建议患者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平时工作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晚上睡前可以喝杯热牛奶、热水泡脚都有助于安神。患者也有心前区不适,叹气样呼吸,后来排查心内科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均无异常,考虑躯体形式障碍,轻度焦虑抑郁,可以在改善睡眠药物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家属应及时劝导,安慰。在家中,改善睡眠镇静类药物不宜过量服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可能出现依赖、抑制呼吸等副作用。五、个人感悟本例患者考虑焦虑抑郁相关性失眠,日常心烦意乱、焦躁、易激惹、紧张和恐惧不安等,常有头痛、头晕、无力、厌食、心悸、胸闷气短。首先要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学会控制和纠正各种影响睡眠的行为和认知因素;其次是重建睡眠模式,恢复正常睡眠结构,摆脱失眠的困扰。如果出现睡眠觉性障碍,不要担心,及时就医,及时治疗,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作者:程喆歆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阅读量: 3722

抑郁发作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

抑郁相关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如下:1、夜间睡眠障碍,包括夜间患者入睡困难、睡眠等待时间较长、维持睡眠困难,反复出现觉醒、早醒,患者常表现为多梦、烦躁不安甚至情绪低落;2、白天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对生活事物热情消退,部分患者表现为困倦、难以入睡,部分患者则在白天出现短睡,但睡眠感受差、多梦。对于抑郁相关睡眠障碍应与单纯睡眠障碍进行区分,长期单纯睡眠障碍的患者可能出现精神焦虑、抑郁症状,而焦虑、抑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作者:徐晔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阅读量: 5324

睡眠障碍问答

更多>

睡眠障碍医院

更多>
睡眠障碍 推荐专家
易军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精神心理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易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近20年,擅长老年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儿童精神病、人格障碍、网瘾、酒精依赖、药物依赖等疾病的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及强迫症的森田疗法、青少年的心理咨询。曾多次接受中德、中美高级心理治疗及心理咨询的系统培训,对于治疗各种心身疾病、... 展开
个人擅长: 老年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儿童精神病、人格障碍、网瘾、酒精依赖、药物依赖等疾病的药物治疗以及...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北京纵横无双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