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别名:震颤麻痹;帕金森病;帕金森氏症;柏金逊症;帕金森综合征)
发病部位:肌肉
多发人群:60岁以上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有遗传性
相关症状:震颤、肌僵直
相关检查:CT、MRI检查
相关手术:无
相关药品:普萘洛尔、纳多洛尔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20000元)
帕金森是什么病
50835次播放116次点赞
帕金森手抖是什么症状
43340次播放63次点赞
帕金森病人能活多久
93642次播放395次点赞
帕金森起搏器效果如何
36754次播放34次点赞
轻度帕金森需要治疗吗
32028次播放105次点赞
帕金森震颤特点
28337次播放349次点赞
帕金森患者最好坐什么样的椅子
41851次播放60次点赞
脑深部电刺激能治愈帕金森吗
91804次播放103次点赞
经常有人问我:“医生,我被诊断为帕金森病,我还能活多久?”我知道很多患者和家属可能一听到“帕金森”,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生活质量下降、寿命缩短。那事实真是如此吗,今天我就让我来带大家正确认识一下帕金森这个病。首先,澄清一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患上帕金森病并不意味着你的寿命就此大大缩短。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和动作迟缓等症状,并不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寿命。那么,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期是多久呢?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都不同。许多患者在患病后只要尽早治疗,并且加强护理,就可以延长患者的寿命,如果治疗及时,并且患者自身抵抗力强,生存期可达十几二十年。在这里,我也有几点建议,希望各位帕金森患者能多加注意。1、积极治疗:一旦出现帕金森症状,就要积极进行治疗,并且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这才是控制帕金森的关键。2、坚持运动:虽然帕金森病会导致运动能力下降,但是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改善症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对身体负担较小的运动,比如散步、瑜伽等。3、健康饮食:帕金森患者要多吃蔬果、全谷类食物,少油少盐,尽量避免糖分高的食物。4、保持良好的心态:帕金森病的确会给生活带来一些困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消沉。保持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病情。
作者:唐黎黎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阅读量: 1611
脑起搏器植入手术的专业名称叫做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手术(简称DBS)。1987年法国的Benabid教授报道了一项研究,通过电刺激丘脑Vim核团,可以有效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症状,由此正式开创了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的先河,至今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 脑起搏器可以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症状,如: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同时,也可以减少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引起的异动症状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减少症状波动;还能够减少左旋多巴类药物的用量。总之,脑起搏器疗法通过长期电刺激大脑运动核团,可以持续有效地控制运动障碍症状,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那么什么时候植入脑起搏器合适? 帕金森病患者什么时候可以选择接受脑起搏器植入手术非常关键。一般来说,帕金森病患者最初服药时,效果会非常好,称为药物“蜜月期”。但随着时间进展,“蜜月期”后,患者会发现药效逐渐减弱,即使增加药量也不能达到病程初期服药时的满意效果。另外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还会出现一些药物引起的特异性并发症,如“开关”现象、异动症等。这个时候,就是接受脑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最佳时机。 当然,患者到底适不适合接受脑起搏器植入手术,还是得经过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功能神经外科医生、神经内科)详细地评估,充分权衡利弊后再做决定。目前认为,出现药物疗效下降或运动并发症的患者,平衡能力、语言能力、认知功能等还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此时接受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效果比较理想,疗效也比较持久。如果接受脑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时间太晚,疗效有限,手术的风险也会增高。
作者:王学廉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阅读量: 86461
区别药物引起的帕金森,先是患者要有用药的病史,比如长期服用血管扩张剂如西比灵,患者长期服用癫痫的药物如丙戊酸钠,还有一些患者长期口服黛力新等药物,容易引起帕金森病的表现,主要的表现是以肢体的震颤为主,肌肉的强直和行动的缓慢表现比较少。停用相关的药物以后,引起的症状,比如震颤,手部的震颤可以随着停药的时间慢慢的缓解。如果不是药物引起来的帕金森,主要的表现是以肢体的震颤和行动的迟缓为主,对于抗帕金森的药物效果比较好,服用抗帕金森的药物以后症状可以完全控制。如果是因为药物引起的帕金森病,在服用抗帕金森药物以后,患者症状有些不能控制。
作者:许宏伟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阅读量: 5388
一直以来都强调:“药物、手术、康复,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三驾马车。”帕金森病需要规范化的、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在非药物治疗中,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是排在第一位的,但做手术是有黄金时期的,需要在合适的时期进行,能达到良好治疗的目的;而贯穿始终的是康复治疗,良好的康复治疗对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中,康复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结合患者自身情况指导患者正确的锻炼方式、适合的家居生活模式,以此来提高患者功能、延缓病情进展。在最新版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中,康复治疗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患者如果能尽早开始康复训练,且训练规范、到位,所需服用的药物就可相应减量,可能推后运动并发症出现的时间,这可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身体无法控制才训练已太晚 众所周知,帕金森治疗药物有个“蜜月期”,很多患者是病情发展到中后期,药物蜜月期过后,身体的不适无法控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才想到康复训练。帕金森病患者一旦确诊最好尽早开始康复训练,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以延长帕金森药物的蜜月期,维持更久的生活自理时限。帕金森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和吞咽治疗几个大部分。 具体而言,物理治疗以运动治疗为主,理疗为辅,重点是提高患者的平衡、协调、步态,缓解疼痛,由专业治疗师指导患者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而作业治疗重点是帮助患者进行认知训练、手功能训练,并指导其重学穿衣、就餐、洗浴等,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有一部分帕金森病患者疾病进展到中后期会出现流口水、喝水呛咳等症状,正确的吞咽训练可以大大减轻这些症状,帮助患者更好地独立吃东西和喝水。而有针对性的言语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帕金森病运动治疗有一整套简便易行的训练手段: 1、面部训练:对着镜子做皱眉、用力睁闭眼、撅嘴、抿嘴、伸舌和鼓腮等表情动作。 2、头颈部训练:头后仰5秒钟,两眼上视天花板,然后头向下,下颌尽量触及胸部。头向左转并向后看约5秒钟,然后同样的动作向右转。 3、手部训练:手指抓放训练、手指对指训练、数指训练、手精细动作训练,如捡豆子等。 4、下肢训练:屈髋屈膝运动、直腿抬高运动、下蹲运动、踢腿运动。 5、躯干训练:桥式运动——患者卧位,双腿弯曲,双臂紧贴床面,防止滑动,由治疗师或家属扶住,慢慢抬起臀部,维持一段时间后再慢慢放下。 6、翻身训练:身体往右侧翻,头转向右侧,左手搭向右侧,左腿放在右腿上,利用身体旋转的惯性进行翻身。反向重复。 7、关节活动度训练:手膝位支撑下,重心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使肩、肘、髋、膝得到锻炼。 8、平衡训练:坐位、跪位、站立下分别进行重心前后左右、侧方移动。 9、起坐训练:起坐四步曲——伸胳膊、弯腰、撅屁股、起身。 10、步态训练:起步时先足跟着地,然后脚掌,最后足尖着地,跨步要尽可能慢,双臂在行走时尽量前后摆动。 康复训练应该终生坚持 目前康复训练采取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大部分患者在门诊进行运动指导和治疗,定期复诊进行随访;第二种是少部分患者短期住院,由专业康复医生和治疗师根据其功能障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确保患者掌握相应的训练方法,回家后在家人的帮助下继续锻炼。 帕金森病患者仅仅靠在医院短时间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在家中进行日常训练更为重要。用握笔来打比方,错误的握笔方式一经别人纠正后可立即改正,但是如果缺乏监督和持续的训练,原来错误的握笔姿势会不知不觉又回来了,帕金森康复治疗也是如此,需要家人不断地提醒和纠正患者“走样”的动作。因此,鼓励患者的配偶或子女陪同患者来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回家后监督患者持续训练。 对帕金森病人而言,康复训练应该伴随终生。
作者:王学廉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阅读量: 4745
帕金森病是由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导致患者肢体不自主运动,影响到患者的工作与生活。一旦发现症状,需及时就诊治疗,确诊为帕金森病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遵嘱服药,有效控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有效预防开关现象。 开关现象是指帕金森病患者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后出现的药效波动现象,是该类药物产生的一种副作用。“关”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肢体僵直,运动不能,就像断电一样,比如在走路时突然迈不开步子,脚上好像戴了脚镣铅锤,举步维艰。“开”时尽管未加用任何相关治疗,而突然活动正常,肢体僵硬消失,可以自如活动。 这是应用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后期的比较常见而难以解决的并发症,其控制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受体对多巴胺水平反应变化产生急剧波动(超敏状态)。所以,提醒患者们遵嘱服药,因为临床治疗中,确实有些患者擅自调整药物,加减药物,加减药量,不规律服药,有的患者甚至长期只吃美多巴药物,且吃很多,这样结果就很容易引起开关现象及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 如果发现已经出现开关现象,调药效果仍不佳,可考虑脑起搏器的手术治疗,术后开机调控,有效控制肢体不自主运动障碍,术后可减少药物服用,大多数患者术后只服用美多芭一种药物即可,术后还可延长“开”期时间,缩短“关”期时间,缓和“开-关”的剧烈波动,消除不自主运动和“剂末”恶化效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学廉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阅读量: 5856
帕金森病患者70%存在睡眠障碍(包括失眠、异态睡眠和嗜睡)。半数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在发病前数年,就已经存在睡眠障碍,如梦魇、说梦话、喊叫、梦中挥拳踢脚,有些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分类: 夜间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频繁觉醒、早醒。有研究发现帕金森病伴痴呆患者更易发生睡眠觉醒周期破坏,合并焦虑、抑郁是导致入睡困难和早醒的重要因素。同时运动障碍所致翻身困难或痛性抽搐等常常导致夜间频繁觉醒,导致睡眠片段化而影响睡眠质量。 白天嗜睡:大约有3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白天嗜睡,且以使用左旋多巴的时间长、剂量高、幻觉多、疾病晚期者居多。造成帕金森病患者白天嗜睡的原因很多,夜间失眠是造成白天嗜睡的主要原因。 异态睡眠:表现为睡眠中的出现与梦境相关的各种粗暴的行为,如拳打、脚踢、翻滚、跳跃、尖叫等猛烈动作,可导致自己或同睡的人受伤,患者常诉有噩梦出现。 如何面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问题? 一、晚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有助于增加睡意。 二、夜尿较多的患者睡前减少喝水量及排空膀胱,床边放置轻便的便盆,以利小便。 三、调整好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配偶要多安慰和鼓励患者并保持安静的环境。 四、调整帕金森病药物用量及给药时间。对于一些服用时间离睡眠时间太近就会引起失眠的药物,最好改成早晨服药或减少剂量。 五、翻身困难、痛性抽搐导致失眠的患者,睡前追加小剂量的多巴胺可改善睡眠连贯性。 六、必要时可使用起效快、速代谢型的安眠药,但长期服用安眠药容易形成依赖,年龄较大或合并痴呆的患者不宜使用。
作者:王学廉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阅读量: 3624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