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后跟痛怎么治

2023-09-01 13:31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足后跟疼也叫跟痛症,是中老年人脚跟底部疼痛的常见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局部的劳损、长期的负重,跖筋膜在跟骨附着处出现了退变和炎症反应,就引起了疼痛。

有时还会刺激跟骨形成骨刺,在局部有明显的痛点。有一些体重比较大的人,由于跟骨的负担过重,也会在早期,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出现足跟底部的疼痛。治疗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体重:体重过大的应该控制体重;

2、减少走路:由于劳损或者走路过多引起的足跟疼痛,应该适当减少走路的距离和短时间内过量走路的问题;

3、佩戴跟痛垫:然后可以佩戴跟痛垫,跟痛垫是缓解的硅胶垫。放在脚踝部位让痛点缓冲,这样能够缓解疼痛,有利于疼痛的缓解;

4、冲击波治疗:还可以在痛点部位进行冲击波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足跟底部的疼痛;

5、封闭注射治疗:更有效的方法是在足跟底部的痛点部位进行封闭注射,由于跟痛症的原因是局部有无菌性炎症反应。封闭的药物是抗炎、镇痛的药物,是对无菌性炎症反应最有效的,一般经过1-2次封闭之后都能够获得比较好的缓解。疼痛缓解之后也要注意局部休息,减少活动量,这样以后才能恢复正常,过量走路反而容易出现反复的发作;

6、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没有效果,还可以采用手术的方法,对于跖筋膜进行分解,也能起到治疗的作用。

分享:

79

相关推荐

足后跟常年干裂的原因

足后跟常年皮肤干裂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第一、本身是干性皮肤,全身皮肤都干燥,足跟部皮肤干燥尤其明显,伴有足跟部皮肤的干燥、角化、增厚、脱皮、皲裂。第二、角化皲裂型足癣,可以表现足跟部皮肤角化、肥厚、脱皮、皲裂。第三、足跟部角化皲裂型湿疹也可以引起足后跟干裂。第四、足部经常外用抑制汗腺分泌的药水除臭,例如3%的甲醛溶液等,长时间外用抑制汗腺的鞋垫也可以引起足跟部皮肤干燥、角化、肥厚、皲裂。对于不同的原因引起的足后跟部的干裂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1、干性皮肤患者应该经常外用润肤膏,洗澡、洗脚水不要太烫,不要香皂、浴液洗,脚跟部用高浓度的保湿乳膏,像20%-40%的尿素乳膏或者5%的水杨酸软膏,还有经常用保湿的软膏来护肤。2、角化皲裂型的足癣是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局部应该抗真菌治疗,选用具有抗角化作用的抗真菌的外用药,例如5%的水杨酸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局部封包治疗。3、足部的角化皲裂型湿疹,湿疹是过敏性皮肤病,所以局部不要热水烫,不要香皂、浴液洗,用温水洗脚,另外穿鞋不要太捂,可以口服抗组胺药例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足部外用高浓度的保湿药膏和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例如20%的尿素膏配合卤米松等等。4、足部停止使用抑制汗腺分泌的外用药。

语音时长03:07''

汪晨中日友好医院

2020/03/13收听(21884)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7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