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如何治疗

2018-08-23 15:07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心脏早搏可由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若由于紧张过度、情绪激动及运动而引起功能性早搏,首先需解除顾虑,可使用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以治疗心脏早搏频繁发作;症状明显并伴有器质性早搏的患者需明确病因、诱因及潜在疾病,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房性及房室交界性早搏可采用Ⅰa、Ⅰc、 Ⅲ类及Ⅳ类药物;室性早搏可采用Ⅰ类及Ⅲ类药物。

分享:

446

相关推荐

心脏早搏怎么治疗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通过窦房结这个部位发放冲动,然后它会引起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心房舒张、心室舒张,其目的是为了将更多的回心血量射到外周,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如果在窦房结以外的某个部位,比如心房、心室的某个部位,出现了异位兴奋点,即兴奋比窦房结的兴奋要来得早,这时候引起的心脏电活动,称为心脏的早搏。有些早搏,它比如说房早或者是某些室早,它属于一种生理性,比如在饮酒或者喝咖啡、疲劳、精神过度紧张,这时候会出现频率不是很频繁的早搏。这种情况下需要消除诱因,保持乐观心态,保证睡眠,纠正紧张的情绪,患者能得到很好的治疗。但是有些早搏,由于它发作的比较频繁,比如频繁的房早或者室早,需要药物的干预,常用的药物,要β受体阻滞剂,比如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索他洛尔。还有钙离子拮抗剂,比如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胶囊(Ⅱ)、盐酸胺碘酮片,这些药物都是可以纠正频繁的早搏。对于室性的早搏来讲,如果24小时之内要是大于一万次,需要做动态心电,去监测室早的发作频率。如果每24小时之内要大一万次,这时候建议患者要进行射频消融手术,因为大于一万次的室性早搏会应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会出现不良的临床表现。

语音时长02:15''

王喜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2019/07/02收听(21121)

心脏早搏如何治疗

"心脏早搏的治疗,要先看早搏的类型和数量,也就是要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准确评估24小时早搏的数量,到底是房性早搏,还是室性早搏,据此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早搏干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内容:第一、药物保守治疗:根据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据此来制定相匹配力度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因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药物的种类非常多,哪种类型的早搏需要制定哪种类型的药物方案,二者之间就是要通过动态心电图进行匹配,这样才能够帮助患者干预早搏。第二、射频消融术:24小时早搏的数量>10000次,可以采取射频消融术,这是微创的介入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避免长期服用药,通过这个手术可以有效减少早搏的发作,改善症状。第三、生活方式的干预:除了进行药物的干预处理或者是射频消融术,生活方式的改善同样也非常重要,早搏属于生活状态和情绪状态密切相关的一种心律失常,所以维持健康的生活状态,必然会有利于早搏的减少,少喝咖啡、浓茶,按时休息,不要劳累,劳逸结合,保证睡眠的时间和质量,保证情绪状态的稳定,将非常有利于减少早搏的发作。因此,早搏的治疗是基于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主要是通过药物保守治疗,射频消融术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来进行解决。"

语音时长01:47''

吕永楠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1/08/21收听(90102)

心脏早搏治疗

"对于心脏早搏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如果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出现早搏或者是提前收缩,大多数不需要特殊治疗,有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解除顾虑,比如由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运动诱发的期前收缩,可以使用一些镇静剂或者β受体阻滞剂,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避免一些刺激的因素,通常可以得到缓解。对于发作特别频繁或者是自觉心悸、胸闷、憋气、头晕症状特别明显,或者是既往伴有一些器质性病变、心脏病变,比如冠心病、风心病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尽早找出诱因,到底是因为生活方式引起的还是因为本身的器质性病变所带来的早搏的并发症,应该找出致病的原因,同时对于发病的诱因和致病原因给予相应的治疗。这种情况下,原发疾病得到了救治以后,早搏的发作也应该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除了病因治疗以外,还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针对早搏的治疗,比如房性或者是房室交界期的早搏,大多选择作用于心房或者是房室交界处的1a类、1c类、2类或者是4类的抗心律失常药。对于室性早搏,多选用作用于心室的1类或者是3类的抗心律失常药。有潜在致命危险,比如室性早搏,通常需要紧急的静脉给药,包括频发室早、室颤或室速,这种情况下是以1b类的药物作为首选。如果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该首选给予利多卡因。心梗后若无明显的禁忌,通常可以使用β受体阻滞剂。原发或继发Q-T间期延长综合征禁用1类抗精神药,可以选择β受体阻滞剂、苯妥英钠或卡马西平。如果是继发原因的情况下,应该先祛除病因,可以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或者是心房、心室起搏的治疗。"

语音时长03:08''

杨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0/05/23收听(39509)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6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