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

2023-11-01 10:26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比较简单也好记,正常的血尿酸浓度在180-420μmol/L的范围,>420μmol/L就称为高尿酸血症,即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只是体检发现,只要数值>420μmol/L,就称为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能看见的是影响关节,随时血尿酸高,随时出现痛风性关节炎,毁损关节,最终是关节变形,失去关节功能。无法看见的是毁损肾脏,对于肾脏的损害,痛风性肾病及尿酸结晶、肾结石等,最终造成尿毒症透析。

血管病变主要是心脑血管,会提早出现冠心病、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病变如脑出血、脑梗塞、脑卒中等疾病,对靶器官,如眼睛等。

高尿酸血症要积极治疗,目前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并不像以前放任自流,只要没出现痛风就不用治,搁置下来,目前最新理念是因为高尿酸血症的危害,应该积极治疗,积极的防和治。

分享:

47

相关推荐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已经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血尿酸水平升高除可引起痛风以外,还与肾脏、内分泌代谢、心脑血管等系统的疾病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对于血尿酸诊断的水平,是非同日两次空腹的血尿酸水平检测,男性大于420μmol\/L,女性大于360μmol\/L,有的地方是将血酸水平的大于420μmol\/L统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在血液中的饱和浓度是420μmol\/L,如果超过尿酸盐结晶就会稀出,在关节腔或者其它组织中沉积,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尿酸由饮食摄入和体内分解的嘌呤化物在肝脏当中合成,2\/3经过肾脏排泄,其余经过消化道排泄。如果尿酸合成或尿酸排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形成。当血尿酸的水平能超过饱和浓度,尿酸盐就会稀出并且直接粘附、沉积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肾小管血管会启动一系列炎性因子,引起关节软骨、骨质、肾脏以及心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导致急慢性炎症。高尿酸血症可以促进心、脑、肾等多脏器的损害,包括一系列机制和途径,同时可能会引起炎性反应,导致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高尿酸血症的危害非常大,尽管高尿酸血症早期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可以通过规律的血液检查早期发现,特别对于一些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尽早进行体格检查,发现血尿酸水平异常,尽早开始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避免并发症发生,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语音时长02:44''

杨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0/05/08收听(92342)

高尿酸血症出现什么可以诊断痛风

"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会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会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肾结石,称之为痛风,有的学者将痛风性关节炎称之痛风。如果高尿酸血症的患者突然出现第一跖趾、踝关节、膝关节等单关节的红、肿、热、痛,应该考虑痛风发作的可能。痛风发作通常是单关节的发病,以下肢和足部的关节比较常见。如果长期反复发作的患者,可逐渐累及上肢的关节,伴有痛风石的形成,这就是痛风常见的部位。根据病程可以把痛风分为四期:第一、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期;第二、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第三、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间歇期;第四、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节炎期。痛风性关节炎以中青年男性多见,首发的是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和膝关节比较常见,起病比较急,通常在24小时内的症状达到高峰。初次发病通常是累及单个关节,持续数天或者是数周,自行完全缓解。反复发作可以受累的关节逐渐的增加,症状持续的时间不断延长,两次关节炎发作间期不断的缩短未经治疗的患者的首发症状应该是20年以后,约有70%会出现痛风石,痛风石的形成是相当漫长的过程。痛风石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和膝关节等部位,有的小好像芝麻粒大,大的像鸡蛋或者更大,时间长以后可以破坏或者形成瘘管,还有白色豆腐渣样排泄物、分泌物的出现,可以进行相关的影像学的检查,比如X线片、关节超声、双光能的CT可以有助于痛风性关节炎的鉴别。"

语音时长02:37''

杨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0/05/11收听(9913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71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