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不良反应

2023-08-01 14:46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针灸的不良反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晕针:晕针是由于较多患者对针较恐惧,针刺时过于紧张容易出现。部分患者针刺几次后还出现晕针,往往是由于状态不佳,例如过于饥饿、刚进食完、饮酒完、过于疲劳、体位姿势不对等,站立或坐位时针灸刺激量较大,可能出现晕针,引起心慌、气短、出汗、血压下降、心跳加速等症。处理方法为尽快将针拔掉,使患者平躺,适当补充糖盐水或巧克力等,一般可以缓解,如果不能缓解,可能需要进行吸氧等急救措施;

2、滞针:滞针是针刺后由于肌肉过于紧张,将针紧紧地卡住不能拔出,患者感觉较疼痛,导致针被卡住更牢固,更不能拔出。主要是过于紧张,在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出现。滞针一般在旁处再扎一针,使其注意力散开后可以拔出;

3、其它不良反应:例如血肿、弯针、断针等,均为针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也需进行注意。

分享:

0

相关推荐

01:27

使用吗啡不良反应

吗啡是阿片类镇痛药,

王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21/09/26播放(89864)

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有哪些

"临床上长期、过量的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造成医源性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过量激素引起脂质代谢、水盐代谢紊乱,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皮肤变薄、多毛水肿、高血压、低血钾、糖尿病,停药以后症状可以自行消失。必要时加用抗高血压、抗糖尿病的治疗,同时要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甚至加入氯化钾的治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也可以诱发感染,使体内潜在的病灶扩散。特别是原有疾病已经使抵抗力降低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更容易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使感染加重。糖皮质激素可以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而抑制胃黏液的分泌,降低胃肠黏膜的抵抗力,诱发和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和穿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由于水钠潴留、血脂增高,可以造成高血压、动脉硬化。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分解、抑制、合成,增加钙磷的排泄,可以造成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变慢。由于糖皮质激素可以促进糖原异生,降低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长期应用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以引起糖代谢紊乱,半数病人可以出现糖耐量受损甚至糖尿病。"

语音时长02:16''

胡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0/07/20收听(27947)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51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