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血液黏稠学会这五招帮你改善!

2022-03-18 14:52阅读:

手机浏览

  日常生活中,不良生活习惯和部分慢性病往往会伴随血粘度升高,如抽烟、无规律起居、肥胖、高血压、慢性炎症等,血液黏稠就会让血液流速减慢,导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动脉壁易磨损、诱发心梗、脑梗、动脉硬化、血栓等问题,如果身体经常出现晨起头痛、眩晕、视觉障碍、出血、下蹲时胸闷、午饭后犯困、劳动后气短或皮肤泛红等现象时,就可能预示着血粘度升高了,当发现血稠,应从以下几点调整生活方式。
  1、补足水分
  很多人血稠是由于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浓缩所致,夏天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喝水可使血液变稀,但要掌握好时机。一般来说,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时、晚间就寝前可以喝大约200毫升温开水。
  2、戒烟限酒
  香烟中的各种毒性物质能破坏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红细胞凋亡,经常吸烟容易破坏人们的血管健康;大量饮酒也会加重心、脑血管缺血缺氧症状。
  3、多吃素食
  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肉食,动物内脏含有大量胆固醇,可增加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促使动脉硬化。甜食糖分多,能升高血中的甘油三酯,也可提升血液的黏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补充营养,同时也可以降低血液方面的疾病。
  4、多运动
  血液黏稠的人应该多运动,有时间就多走走,运动一下,可以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变快,加快身体代谢,防止血液黏稠。推荐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轻中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当然运动之后不要忘记补充水分。
  5、学会减压
  中青年血稠往往与情绪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经常熬夜、睡眠质量差有关,建议放松心情、疏解压力、规律作息、保证睡眠,这样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分享:

56

相关推荐

血液黏稠怎么办

血液黏稠也被称为血稠,在医学上叫做高黏稠血症,中老年人易患,可经血液流变、血压检查确诊,影响血液黏稠度的主要因素有血细胞性因素,如血细胞数量的多少、大小、形态,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功能等。如果发生了血液黏稠,应该怎么办,怎么样降低血液黏度:第一、不要吃得太多:不让多余的脂肪和糖分积蓄在体内,尽量的控制不要吃零食。第二、适当的运动:适当的运动会使全身的血液畅通,这样能改善血液黏稠的状况,但是运动过后大量的失去水分而容易造成血液黏稠,所以一定要记得运动后要适时地补充水分。第三、释放压力:听歌、玩游戏、打球、散步、大笑、找朋友倾诉等,每天让自己的心情爽朗没负担,这样血液不容易变黏稠。第四、每天洗个舒服澡:在38℃-41℃的热水澡中,一整天的身心疲惫被冲刷干净,血液也会变得畅通起来,会稀释黏稠的血液,但是注意不要洗太热的热水澡,否则容易发生血栓。第五、水分补给非常重要:一是要掌握时机,早晨起床后三餐前和就寝前,最好饮水200ml,二是应该饮用稀释效果比较好的水,纯净水因为太纯,低渗状态会使血液很快进入细胞内,对稀释血液不理想,理想的水应该是20-25℃的白开水或淡槐花蜂蜜水,其张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和组织细胞。

语音时长02:20''

孙明丽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8/06/04收听(6573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53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