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舌燥是什么病引起的

2023-04-10 10:56阅读:

手机浏览

以下几种疾病在临床上会出现典型的口干舌燥的症状:

一、糖尿病:糖尿病的病人如果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就会出现渗透性的利尿而出现脱水。在这样的情况下口干舌燥是非常明显,即使是喝了很多的水可能也不能缓解口干舌燥。这个检查比较简单,查血糖就可以知道。

二、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通常发生于女性,很少出现在男性,一般情况下是中老年的女性容易出现。它的典型的表现是以口干、眼干为主,这种口干是原发性的口干,患者的主观症状非常明显,经常都觉得这种干燥的感觉让人觉得非常不适。做实验室检查主要是一些风湿相关的指标升高,特别是SSA、SSB抗体,还有Ro-52这几项抗体的水平升高,滤纸试验是阳性,如果去做腮腺的ECT,会发现腮腺的分泌功能明显下降。对于干燥综合征的治疗就需要采用全身和局部性的治疗,局部性的治疗包括口含维生素,或者是维生素C。全身的治疗就要看患者是否伴有其他的器官功能损伤,特别是肝肾的功能损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一些免疫制剂治疗。

三、尿崩症:尿崩症既可以是中枢性尿崩症,也可以是肾性尿崩症。这两种尿崩症发生的时候,最大的表现就是尿频、尿急,症状非常明显。患者的禁饮时间基本上不能超过2-4个小时,超过2-4个小时不喝水根本无法耐受不,会感觉到非常的口干舌燥,而且这个时候尿量还没有明显地减少。但是这种患者一般特别明显的表现就是还伴有明显的夜尿增加,这个对于睡眠的干扰也非常的大。对于尿崩症的治疗,首先需要判断是中枢性还是外周性的尿崩症,从而给予相应的治疗,主要的治疗原则是补充抗利尿激素。

分享:

278

相关推荐

口干舌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口干舌燥常见的临床疾病有以下三个:第一、糖尿病,伴随有明显的高血糖或者高血糖危象的时候,都会出现口干舌燥的表现,这个症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血糖水平极高,引起渗透性的利尿,从而引起身体脱水引起来的,检查的方式很简单,去查血糖就可以知道。第二、干燥综合征,常常见于女性,很少发生于男性,通常在中老年女性当中比较常见,是原发性的口干,患者最开始出现的症状是口干,由于口干而饮水过多引起小便量增加。患者除了口干以外,还可以表现为眼干,在临床当中的检测指标,主要是风湿类的相关的指标,特别是抗SSA、抗SSB、抗RO-52抗体阳性,并且患者滤纸试验阳性,腮腺ECT提示腮腺的分泌功能明显下降,根据这些检查结果就能够协助判断是否合并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的用药主要根据是否累及全身其他器官系统,特别是肝脏和肾脏来决定用药。第三、尿崩症,肾性尿崩症和垂体性尿崩症都可以引起口干舌燥,在这样的情况下主要是由于原发性排尿增加引起来的。因为在这种疾病当中排尿的水平会增加,尿渗透压下降,因此身体长期处在脱水的状态会感觉到明显的口干,而且这种类型的患者耐受禁饮时间会缩短,不喝水可能撑不过2-4个小时,液量明显增加。实验室的检查就需要去查抗利尿激素的水平,做禁水加压素试验,去进一步的确认病因。"

语音时长02:18''

代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2020/05/29收听(57222)

口干舌燥是什么原因

"当口干舌燥时,喝水以后仍然不解渴,而且不仅喝水多尿的也多,甚至身体有其他的不舒服的时候,就可能需要去医院,由医生帮助寻找原因,医生可能会问吃了什么特殊的药物,因为有些药物在治疗某些疾病时会造成口干、口腔唾液分泌减少,医生找准特殊的药物原因,就会帮助调整使用药物,既得到了治疗的效果,又减轻了口干的副作用。糖尿病也会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可以经过血糖的检测明确诊断,且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以后症状就可以得到缓解,还有内分泌科的疾病,如尿崩症,由于身体缺乏抗利尿激素引起,这种激素最主要的作用是避免肾脏的水分丢失太多,如果这个激素缺乏以后,即使不喝水,尿也非常的多,这样尿丢失多了就会出现口干、口渴,治疗上可能会明确诊断以后,补充抗利尿激素。若出现高钙血症的电解质异常,也会导致口干,主要的原因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甲状旁腺生长肿瘤后,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出现了高钙血症,就可以表现为口干,医生经过定性、定位的诊断,找出瘤子切除以后口干就缓解了,也有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像干燥综合征,表现的是非常严重的口干,说话不停的喝水,同时吃一个馒头或固体的食物都要随水才能咽下去,也可以出现严重的龋齿以及眼睛干燥,需要医院医生进行各种免疫学的检查,确诊这个疾病后,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此外,有些人的饮水习惯也需要注意,比如领导干部在台上讲话,一会一喝水,这种情况会造成体内的抗利尿激素被抑制,出现口干,需要拉长喝水的间隔,小口喝水就能缓解症状,平常注意适量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以及少盐、少油、少糖、少辛辣、戒烟限酒,总之口干舌燥找出原因,就知道用什么治疗方法。"

语音时长03:03''

胡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0/04/21收听(1442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7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