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
挂号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全腹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功能性烧心
相关检查:血、尿、便常规
相关手术:无
相关药品: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50000元)
功能性胃肠病能治好吗
77122次播放98次点赞
功能性胃肠病怎么治
23095次播放63次点赞
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3235次播放50次点赞
功能性胃肠病病因
40742次播放177次点赞
功能性胃肠病治疗方法
38212次播放103次点赞
功能性胃病能治愈吗
42170次播放364次点赞
胃神经功能紊乱怎么治
47234次播放272次点赞
引起功能性腹胀的原因
22883次播放185次点赞
功能性胃肠病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该类病又称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动力紊乱以及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该类疾病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系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主要为胃肠的运动与分泌机能失调,无组织学器质性病理改变,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 功能性胃肠病的特点: 病程都比较长,一般应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起病较缓慢,呈间歇性发作,常有缓解期,即症状时轻时重,时好时坏。 病人的症状有差异性,即同一种疾病,不同的个体可有不同的表现;常有过度精神紧张、家庭纠纷、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等。 常伴有心悸、气短、胸闷、面红、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手足多汗、多尿、头痛等植物神经不平衡的表现。 功能性胃肠病的表现: 功能性胃肠病主要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多数患者伴有焦虑、失眠、健忘、神经过敏、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不同的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表现也不同,病人往往表现有一种或几种消化道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主要有上腹痛和不适、上腹胀满、早饱、恶心等。 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常以伴有大便次数与性状异常的腹部不适或腹痛为主要症状。 而功能性便秘的表现主要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未尽感等症状。 还有一类功能性胃肠病较为常见,就是以胀气、排气增多或不畅、绞痛等腹部不适,或伴有便秘腹泻等表现的功能性肠病。 需要强调的是这类疾病的确诊依赖于内镜检查和常规的生化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功能性胃肠病的病因是什么 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往往与胃肠运动紊乱、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改变,以及心理-社会-生理因素存在密切关系。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是重要的因素,如工作量大、经济负担加重、工作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太快、下岗失业、亲人故去、意外事故的刺激、人际关系紧张和家庭纠纷等。 食物因素如酸味水果、香料、酒类、辣椒和浓咖啡等也是本病的诱因。 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 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关键是生活调理,用药为辅,针对病因纠正诱发因素。 首先,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此病是功能紊乱,不会恶变,不影响寿命,消除紧张和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胃肠道不适症状不要太在意,尽量正常工作。正确对待生活工作中的挫折和压力,减少不良情绪的干扰,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 第二,合理安排生活,保证正常的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及集体活动分散注意力,避免久坐、久站,多进行有氧运动,每周运动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 第三,注意饮食调理。饮食要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粮,多喝水,多喝酸奶。避免粗糙、油腻、刺激性食物,忌用冷饮,少食多餐,避免烟酒和咖啡等。避免烟酒及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避免个人生活经历中能诱发症状的食物。 第四,针对胃肠动力紊乱和胃肠内脏高敏感,可以使用调节胃肠运动和减少胃肠道刺激因素的药物。常用的促胃肠动力药包括:莫沙必利、多潘立酮、伊托必利。胃肠解痉药有:匹维溴铵、奥替溴铵。减少刺激药物包括常用的有胃酸抑制药物、消化酶制剂和肠道益生菌。对于有明显抑郁、焦虑障碍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可以辅以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事实上,药物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作者:刘谦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 阅读量: 6203
西医学的化疗是目前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化疗在发挥抗癌作用的同时又对胃肠粘膜损伤,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一系列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又在无形中削弱患者的营养状况,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代研究发现化疗诱发胃肠反应是由于外周或中枢受到刺激后,过度释放5-羟色胺所致。应用5-羟色胺受体阻滞剂治疗化疗诱发胃肠反应有一定效果,但此类问题的药物要么价格昂贵要么效果又不好,化疗诱发的胃肠反应已成为困扰医生和折磨患者的一大难题。 中医学认为化疗诱发胃肠反应主要是由于化学药物(毒邪)致脾胃受牫,中焦运化功能失常使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可以取耳穴脾、胃、神门、肝。医者手持火柴棒用一头在患者耳部脾、胃、神门、肝各穴点处逐个力量适度的反复按压,找出穴点处最为胀痛的点作一标志,将事前挑选并于75%酒精中浸泡过的生王不留行籽一粒放于约6×6毫米的医用胶布中间,药粒对准选好的穴点标记上贴敷于耳廓上。嘱患者每日自行用手按压贴有胶布处3至5次,每次每穴点处约10余秒钟,以局部有热、胀、痛感为度。左右耳交替施术3天一次,15次一疗程。 中医学认为耳穴是耳廓皮肤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同时也是脉气输注的所在,更是用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的特定点。方中所选耳穴脾和胃具有调中焦、和脾胃、理气降逆作用,神门具有镇静、安神、止吐作用,肝能调理情志,畅达气机,调和气血。生王不留行籽别名“奶米”;“王不留”;“麦蓝子”;“剪金子”;“留行子”,为常用的耳穴贴压药物。用其于以上耳穴点处贴压利用其硬性刺激及本身的药性作用,与所选耳穴相辅相成,共同起到补益气血、镇静安神、降逆止吐的功效,最终达到解除胃肠道反应的目的。 该法方法简单,效果很好,费用又不高,值得推广。
作者:蔡晓刚 洪洞县医疗集团中医医院 阅读量: 4169
病怕无名病是一位老太太见我时诉说最多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老太太诉说自己肚内有气乱窜,周身不适,伴眠差将近4年,曾先后至多家三甲医院诊治,未能明确病情,花费颇多,亦未取得良效。可见是个疑难杂症。 分析病情,患者表现出因恐惧疾病而出现进食减少,不敢食用蔬菜、水果等。病人惶惶不能终日,反复诉说自己的痛苦,而我们的辅助检查和体格检查均提示患者的身体状况正常,且病人既往在多家医院的检查亦未见明显异常,而病人现况明明是不舒服的,也长达4年,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这是为什么呢?西医学目前对该疾病的诊断已上升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此病为躯体形式障碍,表现广泛,而与消化相关的多为功能性胃肠病,也算一种心身疾病。而中医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其实更早,如怒伤肝,思伤脾等理论。中医可采用辨证论治,多采用逍遥散及柴胡疏肝散,可以疏肝理气、解郁,配合针灸及拔罐疗法更可取得神奇疗效。 进一步通过心理检测,患者存在明显的躯体化焦虑因素,采用改善躯体形式障碍药物配合柴胡疏肝散及针灸治疗及适当的心理支持治疗。病人3到5日已感到肚内气乱窜较前减轻,周身不适已较前改善。乘胜追击,鼓励病人食用少量水果、蔬菜,提高生活质量,病人仍未出现特殊不适。10日左右,患者精神面貌已大为改观,基本不存在肚内有气乱窜现象,睡眠也较前有较大改善。病人满意出院,道不尽的声声感谢。 这并不是偶发的例子,许多文献显示其实我国存在很多这样的病人,目前临床上此类病人较多,且患者及患者家属难以发现,此类疾病多是因打击后(情感、生活压力、疾病等)出现的持续的多变且形象的奇怪症状,与患者的文化程度可能也有一定的关系,此类疾病周期长,影响因素多,长时间困扰患者及家属,患者多困惑于未能明确诊断疾病或担心的得了某种可怕疾病如肿瘤等,而患者家属同样对此不理解多认为患者仅仅为抑郁症或焦虑症甚至有些家属认为患者装病。所以应对此类疾病有所认识,现在生活节奏快,各种压力大,此类疾病发病率高,应注意识别和治疗。
作者:王新亭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45450
如果胃肠道内的菌群紊乱,可以补充益生菌,一般可以进食食物,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来进行补充,如果想要使用药物,不要私自使用,以免药不对症不利于身体恢复。1、进食食物:如果想要调节胃肠道内的菌群,建议多吃奶酪、泡菜、豆豉等食物,也建议喝酸奶,可以帮助补充益生菌,但是不要一次性进食过多,否则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引起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2、使用药物:如果进食食物并不能缓解症状,可以听从医生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酪酸梭菌活菌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药物,用药之后,可以调节胃肠道内的菌群,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不适症状。但是也要注意,如果没有腹泻、胀气等不适症状,肠道内菌群正常,不需要额外补充,也不用去进食含有益生菌的保健品。如果想要补充,建议到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由医生查看具体的情况,然后根据症状来选择合适的药物,以防对自身肠道原有菌群造成破坏。
作者:石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阅读量: 85751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