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别名:癍瘕积聚)
发病部位:上腹
多发人群:50岁以上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化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有遗传几率
相关症状:疼痛、体重减轻
相关检查:X线钡餐、纤维胃镜检查
相关手术:胃癌根治术、胃空肠吻合术
相关药品:氟尿嘧啶、丝裂霉素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0-90000元
胃癌早期的症状
70811次播放99次点赞
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试剂产品宣传片
43615次播放379次点赞
防癌真相之要足够重视幽门螺杆菌这种致癌物
22966次播放18次点赞
防癌真相之胃癌的预防要从中青年开始
37279次播放493次点赞
防癌真相之幽门螺杆菌的检测要趁早
43946次播放160次点赞
胃癌怎么治疗
25983次播放78次点赞
胃癌的中医治疗方法
45829次播放7次点赞
吃饱了饿了都打嗝是胃癌吗
25421次播放188次点赞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56岁的沈先生由于2个月前出现上腹部不适,阵发性疼痛,近2周症状加重伴黑便而前来就诊,经内镜以及病理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胃底腺型原位癌,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清除肿瘤后,沈先生腹痛消失,2个月后经内镜复查沈先生恢复良好,暂无肿瘤复发迹象。【基本信息】男、56岁【疾病类型】胃底腺型原位癌【就诊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时间】2021年2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药物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糖铝咀嚼片)【治疗周期】住院治疗5天,随访2个月【治疗效果】患者恢复良好,胃炎消失,暂无肿瘤复发迹象一、初次面诊沈先生前来我科就诊,自述:大概2个月之前出现上腹部不适的症状,表现为阵发性疼痛,近2周症状明显加重,昨日发现粪便异常发黑,于是赶紧就医检查。门诊进行常规检查,其中胃镜检查可见:胃内黏膜呈现出非萎缩性胃炎的表现,胃体上部前壁可见一处局限性褪色样的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大小约0.6 cm×0.9cm,病变表面光滑,并可见扩张的血管。CT检查可见:没有局部侵入邻近结构的迹象。根据沈先生的病史以及胃镜结果,将其收住院,进一步明确诊断。(CT:没有局部侵入邻近结构的迹象)二、治疗经过经过胃镜活检提示沈先生有泌酸腺息肉或腺瘤的可能性,与沈先生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考虑到病变较为局限,并且沈先生强烈希望能以微创的手术进行治疗,因此决定通过内镜进行手术治疗。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胃底腺型原位癌,主要的细胞成分为主细胞,病变范围0.4cm×0.7cm,癌组织局限于黏膜层,但未侵犯黏膜下层,脉管内未见癌栓,无继发溃疡形成,标本侧切缘和基底切缘未见肿瘤组织残留。术后经探查发现:病变周边胃黏膜组织仍表现为轻度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因此术后给予沈先生适量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糖铝咀嚼片进行治疗。术后经免疫组化检查显示:沈先生肿瘤细胞表达胃蛋白酶原阳性,氢-钾ATP酶个别阳性,病理诊断符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扩大适应症的治愈性切除标准,因此于住院治疗5天后,嘱沈先生出院自行监测病情,并定期随访。三、治疗效果住院治疗5天,沈先生腹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大便颜色恢复正常,切口处未见渗血、感染等现象,生命体征稳定,准许其出院回家。出院后2个月随访,经内镜复查显示沈先生恢复良好,胃炎完全消失,暂无肿瘤复发迹象,沈先生对此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四、注意事项我对于沈先生病情恢复良好而感到欣慰,但是仍然需要叮嘱他术后注意以下几点:1、出院后的3个月内,尽量每个月进行1次复查,随访期间若再次发生腹痛等问题应该立即就诊复查,避免延误病情诊治,3个月后若病情较为稳定,可根据医嘱更改为每年复查一次;2、待沈先生消化功能基本恢复后,再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建议以柔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为消化道增添负担;3、沈先生应该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忌自行增减用药剂量或频率,更不能擅自更改或停用药物,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要及时与医生沟通。五、个人感悟胃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仅局限性浸润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尚未突破基底膜,并且不伴有淋巴转移,如果及时治疗通常预后较好。本病例中的沈先生由于出现症状后及时就诊,因此治疗时病变仍局限于黏膜层,属于早期胃癌,因此通过内镜即能将病变完整清除,预后良好。像沈先生的情况相对于传统手术,通过内镜切除局限性的病变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等优势,因此是较为推荐的治疗胃原位癌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悦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3373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患者因咳嗽、咳痰来医院就诊,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肿块,病理活检结果显示为腺癌。医生随后又给患者做了其它检查,发现胃内肿瘤,病理最终诊断为“胃肝样腺癌,并发肺转移”,是腺癌中的一种少见类型。经过化学治疗以及对症治疗,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消失,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基本信息】女、67岁【疾病类型】胃肝样腺癌,并发肺转移【就诊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时间】2021年11月【治疗方案】化疗(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奥沙利铂注射液、卡培他滨片)+甲氧氯普胺片止吐+蒙脱石散止泻+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静脉营养【治疗周期】住院3天,门诊随访2-3周,化疗6次【治疗效果】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消失,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一、初次面诊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1月”在我院就诊。患者主诉近1月来反复出现咳嗽,咳白黏痰,伴有咽痛、咽痒,无发热、流涕等不适,自行服用“肺力咳合剂”等中成药,症状好转,但反复发作。检查身体可见患者咽部不红,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楚,可闻及少量干湿啰音。查血提示:血清癌胚抗原明显升高。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内多发小结节,双肺门及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右肺中央型肺癌,纵肺、双肺、双侧胸膜转移可能性大”。根据CT结果初步诊断为“肺部占位,肺癌可能性大”,收住入院。二、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经过科室讨论,立即安排进行“CT引导下经皮纵隔淋巴结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肺浸润性癌,结合形态和免疫组化,考虑肝样腺癌或转移性肝细胞癌”,结合CT影像学特征和病理报告,认为患者肺内的腺癌属于转移性腺癌可能性大,需继续寻找原发部位。说服患者进行全身PET-CT扫描,结果发现胃壁局部增厚,代谢增高,考虑胃癌可能性大,怀疑是胃腺癌转移至肺部,行胃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诊断为“胃体低分化腺癌,伴肝样分化”。根据目前的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胃肝样腺癌,并发肺转移”,予以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奥沙利铂注射液+卡培他滨片化疗。患者住院3天后出院,嘱门诊随访2-3周。化疗过程中患者曾出现腹泻、呕吐、不能进食等严重消化道副反应,经给予甲氧氯普胺片止吐、蒙脱石散止泻、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目前已完成6次化疗。三、治疗效果患者完成6次化疗后咳嗽、咳痰等症状已完全消失,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血清癌胚抗原浓度降至正常范围之内。胸腹部CT增强检查提示:肺部肿瘤和肿大淋巴结以及胃周转移淋巴结均较初诊时缩小和减少,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患者为晚期恶性肿瘤,在刚获知自己的病情时,情绪波动较大,曾有自杀倾向,经过医生和家属长时间陪伴和耐心开导,以及切实可见的疗效,患者目前情绪稳定,愿意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四、注意事项患者为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恢复到现在这个程度,作为医生来讲还是比较欣慰的。患者出院后要注意以下几点:1、化疗后可能出现迟发性消化道副反应,例如呕吐、腹泻等,一定要关注患者呕吐、腹泻的频率,如果太频繁,应该尽快联系医生,避免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2、每周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及时发现化疗可能诱发的严重副作用。3、注意营养,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肿瘤,因此要注意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坚持少吃多餐的原则,因为患者的胃肠道经过肿瘤和化疗的双重打击,对食物量的耐受度极差,很容易出现因多吃而诱发腹泻、消化不良等表现。五、个人感悟确认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是选择治疗方案最为关键的步骤,本例患者的初次病理检查显示为腺癌,但它仅是一个病理学术语,不能仅因为腺癌位于肺部,就认定是原发肺腺癌,其它部位腺癌转移至肺也有可能,不同部位的腺癌治疗方案可能大不相同,所以要进行更深入的检查来确定病发灶。另外,对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呵护和肿瘤治疗同样重要。
作者:何伟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阅读量: 3656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51岁男性患者体检发现患有胃炎,目前因为胃胀、反酸等不适症状,到医院做胃镜检查。通过各项病理检查确诊为胃原位癌,随后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置入胃管,行胃肠减压1天,同时给予心电监护,抑酸治疗,最终患者症状缓解出院。【基本信息】男、51岁【疾病类型】胃原位癌【就诊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时间】2022年3月【治疗方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胃肠减压+抑酸治疗(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门诊随访1个月【治疗效果】病情已得到控制,各项指标均在好转一、初次面诊几个月前,患者拿着显示胃炎的体检单前来就诊,询问其具体情况,了解患者51岁,既往无异常,无药物过敏史,吸烟30余年,偶有喝酒,平时除有反酸外,无其他明显症状。1周前,出现上腹胀伴有反酸,呈间断性,无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自行服用口服药物(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无明显缓解后遂来就诊。随后行初步查看,查体显示心肺腹查体阴性,无异常,做血常规、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行胃镜检查显示胃体白色小米粒大小组织2粒,提示胃体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实验室肿瘤标记物检查显示癌胚抗原、CA15-3升高,故以胃原位癌收入院治疗。二、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继续完善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基本生化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异常,继续行腹腔镜检查,胃腔内黏膜较多,分布不均,考虑幽门螺杆菌感染黏膜,还可见胃小弯中部可见一个病变,边界清楚,表面凹凸不平,结合门诊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为胃原位癌,随后进行对症治疗。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其家属商议后,于入院第3天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标本送病理科切片检查,显示幽门螺杆菌阴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胃肠减压:术后置入胃管,进行胃肠减压1天,同时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基本生命体征;3、抑酸治疗:还要使用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持续静脉泵入抑酸治疗,48小时后改为静脉滴注;4、营养支持:48小时后,可以清淡流质饮食。三、治疗效果患者乐观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并予以其他支持治疗后,患者腹胀、反酸等症状明显缓解,术后体征监测平稳,无不适症状出现,精神、意识均清晰,经入院治疗1周后,安排出院回家休养。出院后,患者谨遵医嘱按时用药,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于1个月后门诊复诊,观其面色红润,精神焕发,行电子胃镜检查,胃黏膜表面光滑,质软,活动度可,病情已得到控制,各项指标均在好转。四、注意事项1、很高兴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术后患者需禁食水2天,予以营养支持,在2天后,饮食温凉流食,之后进食温凉全流食物,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半个月内禁止饮酒,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及促进肠蠕动药物,并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定期进行胃镜复查;2、在术后,患者应多注意自身恢复情况,及时监测身体体征,避免出现不适反应,或引起感染等;3、术后患者要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调整生活方式,根据情况适量运动,但不可剧烈运动。注意个人的休息质量,根据天气调整,考虑是否需要增减衣物,注意个人保暖。合理安排饮食,少量多餐,吃饭时不宜过快,同时要保证咀嚼充分,减轻胃肠的负担,饮食以清淡饮食、蒸煮为主,少食油炸、不易消化的食物;4、患者要戒烟、戒酒,养成良好正确的生活习惯。患者多因生病而心情烦躁、不安、抑郁,这时候家属一定要多注意劝导,引导患者正确、积极应对疾病,保持心情愉悦。五、个人感悟1、要正确认识胃原位癌的临床症状以及表现,如果身体有任何不健康,及时就诊,以免症状加重。胃原位癌患者术后要谨遵医嘱,按时喝药,定期复查胃镜;2、胃原位癌患者术后注意监测,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术后出院后,多注意休息,保持充足、有质量的睡眠,避免劳累。合理安排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前期以流食为主,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3、患者患病后,一般会紧张、害怕自己的病情会不会演变成更严重的疾病,对疾病产生恐惧,使得自身出现抑郁、消极的负面情绪,这些情绪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因此家属首先要安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叮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作者:李悦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4928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摘要:本病例患者为一位老年男性,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间断疼痛,饭前和晚上明显,伴有腹胀,无恶心、呕吐,于我院门诊检查胃镜提示胃窦溃疡,取活检病理提示胃原位癌。为避免癌症转移,遂建议患者及时入院,行手术根治切除,术后同时给予药物支持治疗。由于癌灶局限在黏膜内,无转移,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消失,痊愈出院。【基本信息】男、60岁【疾病类型】胃原位癌【就诊医院】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7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微创胃癌根治术)+药物治疗(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复方铝酸铋颗粒、泮托拉唑钠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6天,1个月后复查【治疗效果】癌灶局限,经手术切除治愈出院,腹痛、腹胀消失一、初次面诊2021年7月的一天,一位老年男性患者前来就诊,患者自述:半年前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间断性,饭前和晚上明显,伴有腹胀,无恶心、呕吐。随后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提示:腹部平坦,无胃肠型蠕动波,腹部柔软,无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4次/分,肠鸣音正常,未发现异常表现。门诊检查胃镜显示胃窦溃疡;活检病理显示胃黏膜腺体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伴局部原位癌变,因此,初步诊断为胃原位癌。建议患者及时入院进行手术治疗,以免癌灶转移。二、治疗经过患者入院行常规术前化验,查无禁忌,术前1天禁食水,排空胃内食物,次日手术。选择微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中见胃形态正常,探查未见肿瘤外侵迹象,胃窦处有大小约1×0.5cm溃疡病变。术后病理提示:癌灶局限于黏膜层,确诊为胃原位癌。术后予以胃肠减压,使用泮托拉唑钠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药物静滴,营养支持,并保持引流通畅,伤口及时换药。患者恢复顺利,术后第6天撤除胃管,通过小肠营养管逐步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由糖盐水向肠内营养液逐步过渡至恢复经口进食。术后第9天复查腹腔彩超明确术区无明显积液,撤除引流管。由于是胃原位癌,无需后续化疗。三、治疗效果胃原位癌患者术后有间断腹痛、腹胀等不适,一般症状轻微,予以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治疗后症状消除,顺利过渡至正常饮食。恢复饮食后,予以复方铝酸铋颗粒口服,保护胃肠黏膜,促进吻合口愈合。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患者住院治疗16天后,复查腹部彩超示术区无积液,胃肠造影提示胃排空良好,腹痛、腹胀症状基本消失,痊愈出院。嘱患者1个月后复查,检查伤口恢复情况。四、注意事项患者由于发现及时,尚处于胃原位癌阶段,通过手术治疗后痊愈,作为主治医生很替患者高兴。但是,由于手术对胃部造成损伤,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腹胀、间断腹痛等不适症状,一般通过饮食调养可逐渐恢复正常。此外,饮食上,避免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进食山楂、柿子、粽子等食物,以免加重胃部负担。患者可在出院后1-3个月内少食多餐,逐步向一日三餐过渡。术后1年内常规门诊复查,如无异常,可适当延长复查时间。五、个人感悟胃癌的早诊早治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如果在胃原位癌阶段发现并及时治疗,临床治愈率可达95%以上。但是大多数胃原位癌难以发现,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处于中晚期,给治疗带来了困难。因此对于高危人群来说,胃癌的筛查至关重要,推荐以下人群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有胃癌家族史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长期食用腌制食物、缺乏果蔬饮食者。如果出现腹部间断疼痛不适,即使不存在以上情况,也要警惕胃原位癌,及时进行胃镜检查。
作者:陈贺凯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阅读量: 4609
早期胃癌胃咕咕响然后放屁,在医学上分别称为肠鸣音和肛门排气,可能是由于空腹、肠蠕动等生理因素导致,也可能是由于早期胃癌影响等疾病原因导致。如果患者经常胃咕咕响然后放屁,建议前往医院在专业仪器及临床医生的诊断下,及时辨别并控制治疗。一、生理因素:1、空腹:当早期胃癌患者处于饥饿状态,没有按时吃饭时,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出现肠鸣音及肛门排气。建议患者按时吃饭,少食多餐,多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可以帮助缓解症状;2、肠蠕动:当早期胃癌患者进食后出现肠鸣音和肛门排气,如果发生次数在5次以下,考虑肠蠕动原因,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平时正常遵医嘱服用胃癌药物即可。二、病理原因:1、胃癌:早期胃癌患者病变限于胃黏膜或胃黏膜下层,常引起患者消化不良及上腹不适,从而出现肠鸣音和肛门排气。可通过治疗早期胃癌病变,使症状逐渐缓解。临床上治疗早期胃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化疗为辅,因为这个阶段病变未发生转移,预后较好。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等;2、其他疾病:常见的有肠道功能失调、急慢性肠胃炎等疾病,一般表现为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次数明显多于正常范围。建议患者前往医院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以不妨碍胃癌治疗为前提,控制症状。比如肠道功能失调的早期胃癌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双歧杆菌等调节肠道菌群药物,缓解胃咕咕响然后放屁的情况。建议早期胃癌的患者,出现胃咕咕响然后放屁时,及时去医院进行复查,可以做腹部CT,检查是否出现的肠道等的病变情况,同时生活中要注意少吃辛辣刺激食物、生冷食物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如雪糕、辣火锅、辣条、油炸食品等。
作者:钟朝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阅读量: 5437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因素尚无明确定论,所以女性胃癌一般在发病前并无明显信号,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女性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和消瘦等情况。因此出现这几种症状时,可能会提示患有胃癌的风险:1、上腹部不适:上腹部可能出现腹痛、腹胀等情况,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发作频繁、疼痛加剧等现象,并且还会伴有进食梗阻感,经常发生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烧心、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2、消瘦:胃癌是消耗性疾病,因为肿瘤的生长需要吸收人体内的营养,所以胃癌早期的患者容易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消瘦的情况发生;3、吞咽困难:胃底贲门癌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主要是由于肿瘤侵犯食管下段所致;4、呕血和黑便:如果胃癌患者的胃黏膜发生溃疡、糜烂,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发生呕血、大便呈暗红色或柏油样色;5、贫血:胃癌的患者通常会出现食欲不佳、营养不良、呕血等症状,进而可诱发贫血,还会伴有身体虚弱等表现;6、其他:当肿瘤发生转移至不同部位,可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例如胃癌肝转移的患者可出现腹水、黄疸等症状。转移至肺部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对于早期胃癌,多采取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对于中晚期的胃癌可采取胃大部切除术,以及辅助应用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法。如无法进行手术,则可以通过化疗、放疗等姑息性治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钟朝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阅读量: 4467
宗晔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消化科
"胃癌切除2/3能活多久?要依靠肿瘤的侵犯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有无远处的转移而定。根据肿瘤的侵犯深度,把胃癌分为Ⅰ、Ⅱ、Ⅲ、Ⅳ四...
崔双林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外科
"胃泌素是检测早期胃癌的一个指标,胃泌素正常值<16ng/L,如果胃泌素>16ng/L叫胃泌素偏高。胃泌素偏高的病人不能确诊就是癌症...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