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人饭量增大预示什么

2023-05-19 09:49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一般情况下,乙肝患者食量增加预示肝脏功能的好转、消化功能的改善,因为乙肝患者由于肝功能异常、肝脏受损伤,会出现消化道的症状,这是乙肝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就是食欲减退、食量减少、腹胀、厌油腻、恶心、呕吐等。

经过有效治疗,肝功能得到恢复、得到改善,消化功能也会得到恢复和改善,这时候患者的食欲就会增加、食量就会增加。所以如果是由于肝功能好转而食量增加,那么说明患者的病情好转。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的丢失,饥饿的时间来得比较早,也会出现食量增加,这是由于糖尿病造成的血糖增高、尿糖增加导致的食量增加;

2、乙肝病人合并甲亢:合并甲亢患者会出现高代谢状态,会有食量的增加。所以如果乙肝患者饭量明显地增加,一定要排除糖尿病和甲亢。

分享:

59

相关推荐

哪些乙肝病人需要抗病毒治疗

"大量研究显示,不论患者E抗原阳性或阴性,只要HBV-DNA明显升高,同时伴有肝脏明显炎症、坏死,临床上多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这种状态就处于免疫清除期或再活动期,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更大,速度更快。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也表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肝硬化、肝癌家族史也是影响肝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2015年中国版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对于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指南强调动态评估,对于E抗原阳性、ALT升高的患者,先观察3-6个月,再决定是否抗病毒治疗。对哪些人群是需要抗病毒治疗:第一、ALT持续升高2倍正常上限者,如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情况下ALT≤10倍正常值上限者,血清胆红素小于2倍正常值上限者,同时满足E抗原原阳性患者,DNA≥10^5cps/mL以上,或者E抗原阴性患者DNA大于等于10^4cps/mL以上的,这类人群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第二、ALT持续处于1-2倍正常值,如果大于30岁,只要肝组织活检或无创性检查提示有明显炎症或肝纤维化的,也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第三、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1次,大于30岁,且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只要肝组织活检或无创性检查提示有明显炎症或者肝纤维化的,也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第四、已经发生肝硬化者,无论ALT和E抗原情况,均应该积极的进行抗病毒治疗;第五、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DNA大于10^6cps/mL以上,可在妊娠的中后期开始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以进一步提高母婴阻断。"

语音时长02:16''

屈莉红上海市东方医院

2018/04/27收听(4246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7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