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遗传吗

2019-07-15 18:02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溶血性贫血主要是人体的红细胞被破坏,出现了红细胞溶血的症状,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最后就会出现如贫血的症状。溶血性贫血一般可以分为红细胞的膜异常溶血,还有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还有血红蛋白和血红素异常导致的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导致的溶血性贫血一般具有遗传性,所以问题要针对性来回答。除了遗传红细胞酶缺乏,还有红细胞、血红蛋白异常,还有红细胞的形态异常等,这样的溶血属于遗传性溶血,这一类型属于先天性红细胞缺陷引起的贫血肯定是遗传,但如果是出现了抗体,如果是免疫性红细胞的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以及造血原料缺乏溶血性贫血,这些都是不遗传的疾病。

分享:

285

相关推荐

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主要就是由于红细胞寿命的缩短造成一些内在的,比如说遗传因素引起的,还有一些是外在因素,药物、免疫因素造成的红细胞寿命缩短、过度破坏造成的一系列疾病。骨髓造血代偿能力非常强,如果只出现红细胞破坏增加,寿命减少,那不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的话,病人可能只表现溶血,并没有明显的贫血症状,可能病人就只是有一些黄疸,然后可以出现尿色加深,腰痛等肌肉痛表现。但一旦红细胞的破坏超过了骨髓的代偿能力,患者就会出现贫血症状,可以出现乏力、一过性眼前发黑,活动以后心慌症状。因为溶血挺复杂的,按照诱因可以有遗传性的,比如说像红细胞的,如果红细胞膜的异常还有红细胞代谢酶的异常,以及血红蛋白合成的这些异常的话,可以造成溶血。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免疫相关的,像病毒感染,还有应用一些药物,还有一些外界的因素,像寒冷都可以引起来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还可以分成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一般遗传相关的就是像红细胞酶的异常,代谢酶的异常,主要是血管内溶血,出现红细胞的大量破坏,还可以出现血红蛋白尿,也就是说尿的颜色是酱油色。像一些免疫相关、病毒感染和药物引起来的溶血,主要是由于免疫相关,通过抗原、抗体结合引起来的,主要是通过脾脏的破坏。

语音时长02:27''

冷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17/06/20收听(7233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418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