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大于治疗!

2018-09-18 11:22阅读:

手机浏览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骨质疏松及其造成的骨折已经成为严峻的医疗挑战。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髓系统疾病,其与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绝经后妇女多发,病理特征为骨量降低、骨微细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易发生骨折。其中,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严重后果,也常常是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有研究报道指出:2006年,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139万人存在低骨量。以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后果最为严重的髋部骨折为例,2006年,患者人数和所需医疗费用分别是69万人和64亿元;预计2020年将分别达到164万人、850亿元。我国台湾地区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预计,2035年该地区人群的髋部骨折发生率将是2010年的3.7倍。另外,2010年欧盟27国有2200万名女性和550万名男性患有骨质疏松症,350万人发生脆性骨折,相关经济负担高达370亿欧元,其中骨折治疗占66%、术后护理占29%、药物预防占5%;预计2025年该费用将增加25%。

  二、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存在疑点难点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特点和治疗难点有: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易发生并发症;多为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置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骨形成与骨痂成熟迟缓,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卧床制动期将发生快速骨丢失,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再骨折发生率高,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再次发生骨折率达20%。

  三、预防比治疗重要

  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础是骨质疏松,必须强调病因治疗。尚无骨质疏松但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应做好骨质疏松症的初级预防,防治目的是防止或延缓骨质疏松发展为骨质疏松症,并避免发生第一次骨折。而骨密度(T)≤2.5或已经发生过脆性骨折的患者,防治的最终目的是避免发生骨折或再次骨折。需要强调的是,预防应始于婴幼儿,并贯穿于一生,青少年、孕产妇、围绝经期女性、老年人、骨质疏松人群都是预防的重点人群,并应把预防措施落实到基层,从健康教育做起。

分享:

95

相关推荐

什么是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医疗护理费用均十分高昂。在骨质疏松骨折中,脊柱骨折、髋部骨折和挠骨远端的骨折最为常见。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量减少,骨的纤维结构受损,骨小梁破坏,骨骼的脆性增加,应力低于骨折的阈值,从而就导致了骨折的发生。骨折的发生与骨密度密切相关,而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是明显降低的。发生骨折的诱因,骨质疏松的脊柱骨折多半是在没有较大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比如扭转身体,持物,开窗,咳嗽或者乘车、震动等日常动作中发生。发作时疼痛会突然加重,部分患者是没有疼痛的,还有部分患者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发生自发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的骨折大多是由于跌倒而引起的。对于发病情况,男性骨折的发生率从65岁开始上升,而女性则从45岁就开始不断的上升,女性骨折占全部骨折的85%,女性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性在30%到40%,而男性只有10%到15%。骨折发生的部位比较固定,好发的部位在胸椎、腰椎、髋骨还有桡骨远端和踝骨。"

语音时长02:24''

刘方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17/10/25收听(21963)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