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不只是关节痛!怎样早期发现并防治

2019-01-10 16:25阅读:

手机浏览

痛风的病因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出现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大于420umol/L),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甚至致残、泌尿系结石及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痛风常伴发代谢综合征,如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如冠心病、脑梗死。所以,痛风不仅仅是关节炎,还可以出现多种并发症或合并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年轻化,十几岁的痛风患者越来越多,如不及时干预,将来会出现多种疾病。故痛风的防治需高度重视!
  如何早期发现痛风
  下列人群应定期进行血尿酸的检测,以及时发现高尿酸血症,利于早期发现并防治痛风:①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无论男、女及是否肥胖。②肥胖的中年男性及绝经期后的女性。③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④原因未明的关节炎,尤其是中年以上以单关节炎发作为特征的病人。⑤肾结石患者,尤其是多发性肾结石。
  什么情况下应警惕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在受寒、劳累、酗酒、高嘌呤饮食、感染等诱因下出现的急性关节肿痛,常在夜间发作,数小时内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刀割样难忍,一般1-2周可自行缓解,间歇期安然无恙。初发时受累关节多为单侧的大脚趾与足相连处的跖趾关节,继而可累及多个关节,如足背、脚踝、膝、手腕、手指等。
  痛风的药物治疗原则
  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以抗炎为主,可选择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同时服用碳酸氢钠以利于尿酸溶解排泄。待关节炎控制后必须加用降尿酸的药物,否则,痛风会反复发作,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有别嘌醇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若无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仅有高尿酸血症,需综合考虑以确定是否降尿酸治疗,如需降尿酸治疗,必要时可同时加用上述抗炎药物预防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痛风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应注意控制饮食、多运动、减轻体重,戒酒戒烟(尤其是黄酒、啤酒、白酒)、应多饮水,使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促进尿酸排泄、预防尿路结石;低嘌呤饮食,忌进食动物内脏、肉汤、海鲜、含糖饮料,限制牛羊肉、猪肉及家禽肉皮、豆制品,鼓励进食低脂或脱脂奶制品、新鲜水果蔬菜,可进食家禽肉及蛋来补充动物蛋白,可多吃芹菜、樱桃。

分享:

76

相关推荐

痛风如何防治

"对于痛风的患者来讲,还是控制尿酸的水平,这是治疗的根本。痛风的发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期,如果能够早期识别高尿酸血症,在第一期就将尿酸的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它就很难再进展到第二期、第三期,甚至到第四期,这是治疗的基础。针对高尿酸血症,之前已经提到,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以低嘌呤、低热量、控制热量摄入为主的饮食方案,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海产品、肉类等高嘌呤的食物,同时注意饮水,注意控制体重,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同时规律的运动,戒酒,这都是生活方式和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此基础之上,有时还需要联合应用将尿酸的药物,这是第一步,控制尿酸的水平。如果进展到第二步,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阶段,首要目的还是应该控制关节炎症状,急性期保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冷敷,同时使用一线对症消炎止疼的药物,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类的消炎药,口服或者是静脉使用激素,以及大关节局部注射短效的激素等等,其目的是缓解急性期的疼痛的症状,尽快过渡到间歇期,这是痛风急性发作。在急性期过去以后,再开始延续之前控制尿酸的非药物和药物治疗措施,归根结底,治疗的核心还是把血尿酸水平控制下来,痛风急性发作的次数、频率,包括相关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就会被很好的控制住。"

语音时长02:21''

杨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0/05/11收听(71674)

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而且危害最大的心脏病,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年轻人发病率也呈现增高的趋势。患者轻者可能无任何明显的症状,但严重者可能会因此丧...

冯高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20/04/15阅读(3115)

02:13

怎样在早期发现癌症

刘红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2023/05/28播放(92601)

尿酸升高不只是痛风那么简单?

众所周知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人体血尿酸升高主要由核酸代谢增加和排泄减少引起。在临床上,空腹血清尿酸一般男性>420μmol/L、女性>36...

张国瑞石家庄市第三医院

2018/09/10阅读(11803)

痛风有哪些并发症,怎么去防治才有效?

对于痛风,相信我们大家并不陌生,痛风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不是我们可以体会的!痛风的症状表现为关节疼痛、第一跖骨关节肿胀、白细胞增多、高尿酸血症、疲劳、关节肿胀、...

张俊相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2018/11/02阅读(483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