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靶点神经调控手术: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福音

2019-11-18 16:11阅读:

手机浏览

  据统计,中国现有精神类疾病患者超过1亿人,其中重症患者约1600万人。在他人眼中,精神疾病患者行为怪异、疯癫无常,甚至有自残、自杀行为,众人唯恐避之不及。殊不知,他们常年遭受疾病困扰,迫切需要治疗,更需要社会的关爱。
  在门诊里,记者看到几个来术后随访的患者,他们曾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术前病情十分严重,经常胡言乱语、妄想、冲动攻击,药物疗效差。接受了微创神经调控手术以后,其智力、语言、逻辑、计算能力已与正常人无异。
  神经调控:“多靶点”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
  目前,精神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心理辅导、电刺激等。大约30%的患者,对上述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对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外科手术或许是最佳选择。精神外科是现代医学中最复杂的学科之一,为探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该学科走过了漫长的历程。最终,基于情感环路和递质分泌学说,多靶点神经调控技术逐渐成为精神外科的主流手术方式。
  所谓“多靶点”神经调控,主要源于“3+X”理论。“3”,代表3个经典的精神外科手术靶点,即扣带回、内囊前肢、杏仁核,将其选择性阻断后,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X”则代表患者的核心症状。通常,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全面评估后,为其“量身定制”不同组合的“3+X”多靶点手术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疗效。
  多靶点神经调控手术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阻断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环路,消除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这种疗效是持久的、稳定的;二是提高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使术后用药量大大减少,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也可能使术前不起效的药物在术后变得有效。特别是,对于术前自知力缺失的患者而言,手术治疗可使其恢复自知力,能自觉配合治疗。
  脑立体定向技术:让神经调控手术更精准、微创
  尽管多靶点神经调控手术在治疗难治性精神疾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大脑内部结构那么复杂,若手术不精准,会有很大风险,人们对这类手术充满担心和疑虑。近年来,为了实现神经核团的精准定位,先进的“脑立体定向技术”应运而生。目前,该技术已更新发展至第五代。其根据患者各种精神症状确定射频消融神经核团(即靶点),再通过其头部CT定位颅骨周围区域、核磁共振定位神经核团及亚核团、弥散张量成像(DTI)确定神经传导束走向,三者融合定位显示靶点的三维坐标,由计算机手术计划导航系统进行3D建模和手术路径规划。“靶点”定位的误差不超过0.01毫米,避免误伤正常神经核团,不仅确保手术疗效,还将创伤降到最低。手术时,医生仅需在患者头部做一个3厘米左右的切口,获得0.8厘米的微骨孔,在脑立体定向技术的引导下,经此孔射频消融相应神经核团,出血量不足10毫升。术后第2天,患者便能下床行走;术后15天,即可出院。

分享:

45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17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