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是正常反应还是疾病信号,怎样区别?

2020-10-22 14:32阅读:

手机浏览

  打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可能每个人都曾经有过打嗝的现象,通常持续一分或两三分钟就会自行停止。打嗝分为两种,一种叫嗳气,是由于胃里面有过多的气体,当气体慢慢从口腔被排泄出来时,会发出一种比较弱、延续比较长的声音,常常是由于病人的内脏敏感性比较高,或者是胃的舒张容受功能比较差所造成。另外一种情况,叫做呃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膈神经受到刺激,或者膈受刺激而导致的膈肌痉挛,发出的声调会比较短,也比较高,常常见于膈肌上下疾病的刺激,比如胸膜炎或者腹膜炎、肺炎。健康人的呃逆多发生在狼吞虎咽、咳嗽、大笑等情况之后。健康人的嗳气通常发生在饮用啤酒、碳酸饮料或饱餐一顿后。当然,打嗝也是多种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是疾病引起的打嗝还是正常的打嗝呢。

  正常人打嗝的原因

  一、吃得太撑:有的人进食时速度过快,又或者是一边进食一边讲话,这么做都是会使得胃里的气体变多,而胃却又没有办法将它们排出来。一旦气体回流,就会出现打嗝的现象。进入胃里面的气体越多,打嗝的时间就越长。所以,大家吃饭的时候别太快,也别吃太多,更不要说话。

  二、天气寒冷:长时间受到冷风的刺激,导致人体横膈肌收缩,继而引发打嗝。这种打嗝对身体没什么伤害,只要及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打嗝现象就会消失的。三、情绪不好:不安的情绪其实也会引起打嗝,其实当我们在各方面压力过大的时候,当处于一个精神压力大的状态下的时候,身体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就好像人在紧张的情绪下,身体就会尿多,就特别想上厕所,或者说人在撒谎的时候,情不自禁就会眨眼睛,所以说打嗝亦是如此。在压力大的时候,身体对氧气方面也有一定的需求,所以就会不自觉的吸进很多空气,空气存在于腹腔内就会引起打嗝,所以调整好心态也可以有效预防打嗝。

  呃逆常见哪些疾病

一、其他疾病:药物、精神因素、全身麻痹、手术后等,内耳及前列腺病变亦可引起呃逆。

  二、中枢性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呃逆反射弧抑制功能丧失所致,病变部位以延脑最重要,包括脑血管意外、脑炎、脑膜炎、脑肿瘤,代谢性病变有酒精中毒,其他如多发性硬化症、尿毒症等。

  三、外周性神经系统疾病:是呃逆反射弧向心路径受到刺激引起。膈神经的刺激包括食管炎、胸主动脉瘤、纵隔肿瘤、食管癌等。膈肌周围病变如肺炎、胸膜炎、心包炎、膈下脓肿、食管裂孔疝、心肌梗死等,迷走神经刺激有胃扩张、胃炎、胰腺炎、胃癌等。

  嗳气常见哪些病

  一、功能性消化不良:该病以反复发作性上腹疼痛、饱胀、嗳气、烧心、反酸及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而客观检查却未见消化道的器质性病变,仅胃镜检查发现轻度浅表性胃炎或十二指肠球部炎。 一、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胃内容物异常反流到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损伤而出现的一系列慢性症候群。典型的临床症状为烧心和反酸,但有部分患者并无烧心及反流等典型症状,可表现为嗳气、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不典型的症状。

  三消化性溃疡:为常见的疾病,常导致嗳气。基本症状是胃灼热和胃烧灼痛。十二指溃疡有空腹痛、半夜痛,进食后、服用抗酸或减少分泌物的药物后可减轻。胃溃疡饭后半小时痛,下餐前缓解,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恶心、呕吐、黑粪、腹胀、饱食感和上腹部压痛、吞咽困难。

  四、幽门梗阻:一般患者都有较长溃疡病史,随病变的进展,胃痛渐加重,并有嗳气、恶心、呕吐胃等症状。患者往往因胃胀而厌食,抗酸药亦渐无效。

  五、食管裂孔疝:嗳气常发生于进食后,且常伴有胃灼热、酸性液反流以及腹胀。患者常抱怨胸骨下或心前区钝痛,也可放射到肩部。其他症状包括恶心、体重减轻、咳嗽和口臭、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吞咽困难。

  怎样区别是正常打嗝还是疾病引起的

  如果是自限性打嗝,多见于健康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常发生于进食过快、过饱,或食物过冷、过热、过度辛辣,凶酒或大量喝含碳酸的饮料均可引起呃逆。气温急剧变化,胃肠道内窥镜检查,情感因素如恐惧、大笑、过度兴奋也可触发。

  如果是持续性打嗝,尤其是持续或反复发作达一周以上。病人多有器质性疾病的基础,最常见的是胃肠道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现已发现至少有100种以上疾病可导致反复或持续性打嗝。所以应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一般嗳气要考虑胃肠道疾病。呃逆要考虑神经系统疾病。

  小结一下:打嗝是正常反应还是疾病信号,打嗝分为两种,一种叫嗳气,另外一种叫呃逆。健康人的嗳气通常发生在饮用啤酒、碳酸饮料或饱餐一顿后。健康人的呃逆多发生在狼吞虎咽、咳嗽、大笑等情况之后;一般持续性嗳气要考虑胃肠道疾病。顽固性呃逆要考虑神经系统疾病。

分享:

75

相关推荐

不同颜色的鼻涕,代表宝宝不同的疾病信号

说到孩子流鼻涕,家长第一反应就是“感冒”,然后想立即给宝宝止住,其实,流鼻涕不完全是坏事,而且不同颜色的鼻涕,代表了宝宝不同的身体状况,小小的鼻涕也有大大的学...

鲍秀兰北京协和医院

2018/05/14阅读(79382)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