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患血小板增多症,多药联用将血小板控制在安全区!

2022-08-12 11:08阅读:

手机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因“经常出现皮肤瘀斑,体检发现血小板增多”就诊于我院。经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该病为血小板增多症的一种类型,一般病情进展缓慢,经有效控制后,不影响患者寿命。治疗上,我让其使用了骨髓抑制剂、干扰素和抗凝药物。用药后,患者血小板降至安全范围,治疗效果良好。


【基本信息】女、36岁

【疾病类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就诊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7月

【治疗方案】口服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注射药物(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

【治疗周期】长期治疗,定期随访

【治疗效果】患者病情控制稳定


一、初次面诊

患者为36岁青年女性,因“经常出现皮肤瘀斑,体检发现血小板增多”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述大约1年前皮肤总是莫名出现瘀斑,但未出现明显不适,因此也未进行治疗,本次公司组织体检,发现血小板明显升高,故来就诊。我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结果示:体温36.7℃,心率78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3/68mmHg,患者左侧上臂皮肤有一淤青,其他皮肤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触诊有脾肿大,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心肺查体(-)。我让患者继续完善凝血功能、骨髓象、突变基因检测、肝胆胰脾肾B超、心脏彩超及血管彩超检查。凝血功能结果可见血小板凝聚反应下降,骨髓象检查可见骨髓内纤维组织增多,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提示JAK2基因突变阳性,肝胆胰脾肾B超检查可见脾大,其余检测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者体征及相关检查,可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建议其用药进行治疗,患者表示同意。

微信图片_20220811145241.jpg


二、治疗经过

在诊疗的过程中,患者表示很担心疾病的预后,于是我向患者简单介绍了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告诉她原发性血小板病程缓慢,经积极的干预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寿命,患者听后告诉我会积极配合治疗。考虑患者较年轻,让其定期每周来门诊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原发病。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血栓,我让其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以预防血小板凝聚。患者拿到药物后,我向她介绍了药物的使用方法,并嘱其定期复查,以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三、治疗效果

患者在治疗期间一直遵医嘱定期来院复查。使用药物1周后,患者来院复查血常规,结果提示血小板数量明显下降,患者表示皮肤也未再出现新的瘀斑,左臂瘀斑明显消退。2周后患者门诊复查血常规,结果提示血小板已经降到安全范围,且患者表示皮肤未再出现瘀斑淤点,目前患者使用长效干扰素治疗。随访至今患者病情稳定,血小板控制良好,未出现其他不适。


四、注意事项

患者经治疗后血小板含量逐渐下降,对此我感到十分欣慰。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我告诉患者今后的生活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高糖的食物,以免诱发高血脂、高血糖,从而增加疾病恶化的风险;

2、坚持进行一些运动锻炼,控制体重,以降低体内血液黏稠度,控制疾病发展;

3、平时应关注自身状态,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出血时,应及时就诊;

4、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为长期病程,大多进展缓慢,但也存在恶化的可能,因此应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五、个人感悟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因不明,现考虑和基因突变有关,大多数患者可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血小板明显升高,部分患者可出现原因不明的出血、脾大等症状,临床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需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增多症所鉴别。本例患者就诊时无不适症状,仅表现为小面积的皮下出血,以及脾大,经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考虑患者年轻,遂予干扰素、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最终该患者血小板下降至安全范围,随访至今病情控制良好。

分享:

52

相关推荐

血小板增多症能活多久

  一般情况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能够长期存活,少数合并并发症或疾病发生转化的患者,生存期会相应缩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慢性肿瘤性疾病,预后多较好,如果不...

白海涛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04/26阅读(4305)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