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
挂号科室: 神经外科
发病部位:头部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剧烈头痛、呕吐
相关检查:CT、MRI检查
相关手术:颞肌下减压术
相关药品:甘露醇、胞二磷胆碱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小脑幕切迹疝是什么病
36652次播放58次点赞
小脑幕切迹疝应该怎么治疗
43239次播放234次点赞
大脑镰下疝的症状
21223次播放456次点赞
急性脑疝如何治疗
45036次播放369次点赞
耳内脑膜脑疝如何治疗
24842次播放488次点赞
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
49192次播放216次点赞
急性脑疝的急救措施
44765次播放349次点赞
脑疝的先兆表现有哪些
21301次播放257次点赞
脑疝患者在临床上的瞳孔变化各不相同,主要表现为瞳孔大小不等。按照发病部位分为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和大脑镰下疝三种类型,相应的瞳孔变化如下: 1、小脑幕切迹疝:患病初期患侧动眼神经受到刺激会使瞳孔变小,对光反射迟钝。病情加重期患侧的动眼神经可能麻痹,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病情恶化期表现为双侧瞳孔散大,此时患者处于濒死状态。除此之外,部分患者的患侧眼睛可能出现眼球外斜或眼睑下垂等异常表现; 2、枕骨大孔疝:脑干组织可能受到压迫,患者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呼吸骤停,发病时瞳孔表现为忽大忽小; 3、大脑镰下疝:患者的瞳孔一般无异常改变,症状主要是对侧下肢瘫痪、排尿障碍或感觉减退等。 如果脑疝后期引起重度昏迷、濒死症状,都会表现为双侧瞳孔散大固定。综上所述,脑疝是临床上比较危险的危重症,需要尽早进行人为干预。目前脑疝治疗的关键时期是在发病前,发生后则应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减轻对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损伤并挽救生命。
作者:李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阅读量: 4720
脑疝病人多久会死亡不能一概而论,与脑疝的类型、患者基础疾病的状况,以及采取的治疗方式等因素有关,脑疝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生命。比较严重的枕骨大孔疝没有有效的治疗时可能会随时会死亡。 脑组织受到颅内高压的影响,被挤移位,当移位超过一定界限后就会形成脑疝。一般来说,根据脑疝类型的不同,患者的具体存活时间不同。发生大脑镰下疝时,如果能通过手术的方式及时解除病变,患者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长期生存。对于小脑幕切迹疝,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解除,患者也有恢复的希望。最为严重的是小脑扁桃体下疝,也就是枕骨大孔疝,患者通常因脑干受压,在脑疝发生之后迅速出现呼吸、心跳骤停。 脑疝是病情危重的信号,因此在疾病急性期应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脉搏、体温、血压和瞳孔变化,及早发现脑疝,并积极进行治疗,减少病死率。
作者:王宇 中日友好医院 阅读量: 6693
发生脑疝的患者需要紧急采取手术治疗,解除占位性病变或颅内压增高因素,如果患者在术后2周之内清醒,则提示度过危险期。 脑疝是指颅内压持续性增高或恶性增高时,正常的脑组织由压力较高的部位通过脑组织间的缝隙,挤到压力较低的部位,造成脑功能损伤,是临床上非常危险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手术,死亡率可以达到100%。手术治疗后,如果2周之内能清醒,提示患者恢复较好,度过了危险期。否则,后续治疗过程中患者清醒的可能性就会比较低。如果患者持续昏迷达3个月以上,可能会出现植物生存状态。 脑疝多为颅内压急剧升高所致,建议出现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及时就诊,紧急治疗,可防止脑疝的发生。
作者:曾湘豫 北京医院 阅读量: 6926
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称为脑疝。幕上的脑组织(颞叶的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挤向幕下,称为小脑幕切迹疝或颞叶疝。幕下的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被挤向椎管内,称为枕骨大孔疝或小脑扁桃体疝。一侧大脑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分腔,称为大脑镰下疝或扣带回疝。什么原因引起脑疝颅内任何体积较大的占位病变引起颅腔内压力分布不均时都可引起脑疝。病变在幕上者引起小脑幕切迹疝,病变在幕下者引起枕骨大孔疝。引起脑疝的常见病变有:①损伤引起的各种颅内血肿,如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②各种颅内肿瘤特别是位于一侧大脑半球的肿瘤和颅后窝肿瘤;③颅内脓肿;④颅内寄生虫病及其他各种慢性肉芽肿。在上述病变的基础上如再附加一些人为的因素,例如作腰椎穿刺释放过多的脑脊液,使颅腔与椎管之间、幕上分腔与幕下分腔之间的压力差增大,可促使脑疝的形成。这种由于医源性因素造成的脑疝,临床医师应予避免。脑疝有什么症状(一)小脑幕切迹疝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其程度较在脑疝前更形加剧,并有烦躁不安。2、意识改变:表现为嗜睡、浅昏迷以至昏迷,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3、瞳孔改变:两侧瞳孔不等大,初起时病侧瞳孔略缩小,光反应稍迟钝,以后病侧瞳孔逐渐散大,略不规则,直接及间接光反应消失,但对侧瞳孔仍可正常,这是由于患侧动眼神经受到压迫牵拉之故。此外,患侧还可有险下垂、眼球外斜等。如脑疝继续发展,则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这是脑干内动眼神经核受压致功能失常所弓[起。4、运动障碍:大多发生于瞳孔散大侧的对侧,表现为肢体的自主活动减少或消失。脑疝的继续发展使症状波及双侧,引起四肢肌力减退或间歇性地出现头颈后仰,四肢挺直,躯背过伸,呈角弓反张状,称为去大脑强直,是脑干严重受损的特征性表现。5、生命体征的紊乱:表现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改变。严重时血压忽高忽低,呼吸忽快忽慢,有时面色潮红、大汗淋漓,有时转为苍白、汗闭,体温可高达41℃以上,也可低至35℃以下而不升,最后呼吸停止,终于血压下降、心脏停搏而死亡。(二)枕骨大孔疝:病人常只有剧烈头痛,反复呕吐,生命体征紊乱和颈项强直、疼痛,意识改变出现较晚,没有瞳孔的改变而呼吸骤停发生较早。(三)大脑镰下疝:引起病侧大脑半球内侧面受压部的脑组织软化坏死,出现对侧下肢轻瘫,排尿障碍等症状。
作者:冯国余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35034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晚期并发症,是神经外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颅内压不断增高,其自动调节机制失代偿,部分脑组织从压力较高向压力低的地方移位,通过正常生理孔道而疝出,压迫脑干和相邻的重要血管和神经,出现特有的临床表现并危及生命。患儿一旦出现脑疝如不及时救治,很快呼吸循环衰竭导致患儿死亡。我院神经外科通过及时救治,已成功抢救脑疝患儿多名。 脑疝的抢救要点在于对脑疝前期症状的及时发现,并行有效处理。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各类脑疝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 (一)小脑幕切迹疝 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表现为剧烈头痛及频繁呕吐,其程度较在脑疝前更加剧烈,并有烦躁不安。 2、意识障碍: 病儿早期表现为意识模糊、谵妄等,脑疝形成时多以昏迷,病情进一步加重则几乎都陷入深昏迷。因此,应将突然发生的意识障碍视为一危险信号。其发生越突然,脑疝的可能性越大,昏迷越深,预后越坏。还要特别提到,在病程发展较慢的病例中往往可以观察到,由于与意识有关的网状结构部分位于中脑,故在小脑幕裂孔疝时较早发生意识改变,而枕骨大孔疝时则相反。个别枕骨大孔疝病例中直到病儿呼吸已经停止,但其意识却仍保持正常。 3、瞳孔改变: 首先是脑疝侧瞳孔略缩小(维持时间一般不长,易被忽略);继之逐渐散大,光反应减弱;最后全部疝大,直接及间接光反应均消失在脑疝侧瞳孔尚未完全疝大之前或稍后。如病情继续恶化,对侧瞳孔也将按统一规律发生变化,但其经过一般均较脑疝侧为快,这是脑干内动眼神经核受压致功能失常所引起。此外,脑疝侧还可有险下垂、眼球外斜等。在发生枕骨大孔疝时,由于没有直接影响到动眼神经,所以不会出现动眼神经受压的症状。此时瞳孔的变化是:最初常为对称缩小,继而散大,光反射亦由减弱而消失。这是脑干急性缺氧时影响动眼神经核的后果,与单纯的窒息时所见的情况相似。 4、运动障碍: 大多发生于瞳孔散大侧的对侧,表现为肢体的自主活动减少或消失。脑疝的继续发展使症状波及双侧,引起四肢肌力减退或间歇性地出现头颈后仰,四肢挺直,躯背过伸,呈角弓反张状,称为去大脑强直,是脑干严重受损的特征性表现。 5、生命体征的紊乱: 表现为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改变。早期由于颅内压升高所致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急性缺氧,代偿性出现呼吸加深增快,血压上升,脉搏加快。随着脑疝加重,血压进一步增高,并出现缓脉(Cushing反应)。最后呼吸停止,终于血压下降、心脏停搏而死亡。 (二)枕骨大孔疝 枕骨大孔疝无定侧体征,多表现为延髓和颈神经根受压、牵拉所致的临床表现。病儿常变现为剧烈头痛,反复呕吐,生命体征紊乱(呼吸和心跳减慢,血压上升)和颈项强直,意识改变出现较晚,没有瞳孔的改变而呼吸骤停发生较早。必须强调的是,有些颅内压增高比较缓慢的病例,其扁桃体虽已深深的坠入椎管,可是并不出现脑疝症状,但如此时再加上一个诱因,如用力咳嗽、挣扎、强行屈曲颈部或腰椎穿刺放除脑脊液等,可使扁桃体更紧的嵌塞在枕骨大孔后缘,导致脑疝突然加重,所致呼吸突然停止,继而心脏停跳而死亡等延髓功能衰竭的现象。 (三)大脑镰下疝 一侧大脑半球的占位性病变可以将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回及邻近的额回、室间隔和侧脑室经大脑镰游离缘的下方推移向对侧,胼周动脉也可以受压闭塞,引起病侧大脑半球内侧面受压部的脑组织坏死软化,出现对侧下肢轻瘫,排尿障碍等症状。大脑镰下疝由于对脑干的直接压迫或推移等损伤不重,病儿很少有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脑疝是由于急剧的颅内压增高造成的,在作出脑疝诊断的同时应按颅内压增高的处理原则快速静滴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吸氧,以缓解病情,争取时间。然后进行必要的诊断性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及部位,当确诊后,根据病情迅速完成开颅术前准备,尽快手术去除病因,如清除颅内血肿或切除脑肿瘤等。如难以确诊或虽确诊而病因无法去除时,可选用下列姑息性手术,以降低颅内高压和抢救脑疝。 1、侧脑室体外引流术: 经颤、眶、枕部快速钻颅或锥颅,穿刺侧脑室并安置硅胶引流管行脑脊液体外引流,以迅速降低颅内压,缓解病情。特别适于严重脑积水患者,这是常用的颅脑手术前的辅助性抢救措施之一。 2、脑脊液分流术: 脑积水的病例可施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侧脑室-心房分流术现已较少应用。导水管梗阻或狭窄者池分流术或导水管疏通术。可选用侧脑室-枕大池分流术或导水管疏通术。 3、减压术: 小脑幕切迹疝时可采用颞肌下减压术;枕骨大孔疝时可采用枕肌下减压术。重度颅脑损伤致严重脑水肿而颅内压增高时,可采用去骨瓣减压术。以上方法称为外减压术。在开颅手术中可能会遇到脑组织肿胀膨出,此时可将部分非功能区脑叶切除,以达到减压目的,称为内减压术。
作者:刘健刚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阅读量: 70901
1、脑 疝 (Herniation of brain)的基本概念: 是颅内高压后所引起的一种危及病人生命的综合症。 颅腔由大脑镰,小脑幕分为幕上左,右及幕下三个腔室。 脑内局部压力增高后,压力由高处向低处传递,但大脑镰、小脑幕阻止了压力自由传递,而只能集中向上述交通孔道移行,使一部分脑组织由交通孔道突出而形成脑疝。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于新 2、脑疝的形成 颅内病变→压力不平衡→产生压力梯度→ 部分脑组织移位→ 疝入解剖孔隙(小脑幕切迹或枕骨大孔)→ 脑干等结构受压迫→ 产生相应症状(瞳孔,意识,生命体征,长束受损等)→ 颅内高压危象。 3、脑疝特点 原因: 压力梯度形成 组成: 疝出组织, 解剖腔隙, 受压组织 病理变化: 受压组织 可逆性: 小 4、脑疝的常见原因和分类 常见原因: 颅内占位:血肿,肿瘤,脓肿,肉芽肿等 脑水肿和急性脑肿胀 分类: 小脑幕切迹疝 枕骨大孔疝 大脑镰下疝 小脑幕切迹上疝 蝶骨嵴疝 复合性脑疝 5、小脑幕切迹疝 1、外科解剖: 脚间池:内含动眼N,后交通A,基底A,大脑后A 环池:外为环池翼,内含滑车N和大脑后A 四叠体池:内有大脑大V 2、病理生理 动眼神经受损: 脑干变化:① 受压,变形,移位; ② 缺血,水肿,出血,继发软化。 CSF循环障碍: 大脑后 A 栓塞: 3、临床表现 颅内压升高 动眼 N 受损 锥体束征 意识障碍 生命体征变化 4、各期临床表现: (1)早期: a: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躁动不安。 b: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 c:瞳孔变化:动眼神经受刺激,出现短暂的瞳孔缩小,以后瞳孔开始逐渐放大,对光反射迟钝。 d:锥体束征:轻度的对侧上、下肢肌力稍弱和肌张力增高。 e:生命体征改变,轻微脉搏、呼吸减慢。 (2)中期出现颞叶钩回疝的典型表现: ①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由嗜睡转为半昏迷状态。 ②瞳孔改变:患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可正常,但光反减弱。 ③生命体征:出现Cushing反应变化,表现为:呼吸深而慢,脉搏慢而有力,血压升高,体温持续上升。 ④锥体束征:同侧大脑脚受压,出现对侧上下肢瘫痪包括中枢性面瘫,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 (3)晚期: ①意识深昏迷,对一切刺激无反应。 ②两侧瞳孔均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多呈去脑强直状态。 ③生命中枢开始衰竭,出现潮式呼吸或叹气样呼吸,脉搏频而微弱,血压和体温下降,最后呼吸停止。若能行心脏按压,辅助呼吸,和给予升压药,心跳与血压仍可维持一段时间。 5、治疗原则 快速脱水,争取时间 查找并尽快解除病因 樊桂芳 F 50 外伤后脑疝 术后CT表现 术后MRI表现 伤后7个月 植物生存状态 右侧瞳孔散大未恢复 瞳孔反射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6、枕骨大孔疝 1、外科解剖 2、发生机理:颅后窝容积小,缓冲能力小,较小占位可引起 ICP 增高,小脑扁桃体疝入颈椎管上端 3、病理生理 延髓受压,生命中枢衰竭,危及生命 第四脑室中孔阻塞 → 梗阻性脑积水 小脑扁桃体充血,水肿和出血→压迫加重 4、临床表现(急性) 颅内压增高症状: 生命体征改变: 脊神经根受压症状:后颈疼痛,强迫头位 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 小脑症状: 锥体束征: l意识障碍及瞳孔变化发生较晚 5、枕骨大孔疝与小脑幕切迹疝的鉴别: 枕骨大孔疝中,延髓生命中枢功能(生命体征中呼吸和循环)障碍出现早,而瞳孔变化和意识障碍在晚期才出现。
作者:于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阅读量: 27846
全部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 山东 山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陕西 甘肃 云南 新疆 内蒙古 海南 贵州 青海 宁夏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