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

就诊指南


挂号科室: 普外科

发病部位:血管

多发人群:婴儿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

是否传染:无传染性

是否遗传:无遗传性

相关症状:鲜红或紫红色斑块

相关疾病: 血管炎 肝血管瘤

相关检查:颈部X线摄片

相关手术:血管瘤切除术

相关药品:普萘洛尔、泼尼松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20000元)

血管瘤视频

更多>

血管瘤文章

更多>

牙龈肉上有个小黑点

牙龈肉上有个小黑点,有可能是咬合创伤或者咀嚼硬物引起的瘀血的血泡,一般1周内可以自行改善退去,也有可能是色素沉着或者血管瘤、黑色素瘤引起,此时需要激光处理或者手术治疗。建议前往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鉴别诊断,以免延误病情。1、咬合创伤和咀嚼硬物:当出现咬合创伤,或者咀嚼较干较硬的食物摩擦刺激,均可能会导致牙龈肉上出现淤血的血泡,可能看起来像是一个小黑点。建议患者可以观察1周时间,日常注意保持口腔内部的清洁卫生,一般可以自行退去,也可局部喷西瓜霜,可以加快恢复;2、色素沉着:如果长期摄入颜色较深的食物,加上日常不注意口腔的清洁卫生,也会导致色素沉积在牙龈上,类似小黑点,如酱油、红酒、咖啡、茶、巧克力、中成药等都比较容易将颜色附着在牙龈黏膜上。此类情况一般边界不清,面积可大可小,可以通过激光照射去除,或者进行牙周洁治将附着在牙龈上的色去除;3、血管瘤或黑色素瘤:一般是由于局部刺激、脉管畸形、色素代谢异常、遗传等因素引起,如果血管瘤或黑色素瘤长在牙龈上,可能会表现为黑点。但血管瘤为血泡的可能性大,而黑色素瘤通常为斑块。如果黑点每年有逐渐变大增厚的趋势,或者局部出现溃疡、出血、疼痛等症状,应尽快积极治疗。临床常应用激光去除、冷冻疗法和手术治疗,建议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作者:邵春生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阅读量: 4589

女子左腿酸痛确诊蔓状血管瘤,积极治疗很快痊愈!

摘要:本篇病例患者为26岁年轻女性,因左大腿处有一肿物伴酸胀感,来我院就诊。给予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蔓状血管瘤。遂予以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患者对症治疗。经过治疗后,患者左大腿处肿物消失,左腿活动正常,肢体远端运动良好。【基本信息】女、26岁【疾病类型】蔓状血管瘤【就诊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时间】2021年9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左大腿肿块切除术)+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唑肟钠、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定期复查【治疗效果】左腿活动正常,肢体远端运动良好一、初次面诊患者赵女士,26岁,就诊时4年前外伤后发现左大腿肿物,约鸡蛋大小,压之不痛,未觉肿物周围皮温升高,无发热畏寒,无头晕头痛,无胸闷气促,无恶心呕吐,近期患者感肿块酸胀不适,故来我院就诊。查体见患者左大腿下段外侧可触及一圆形肿块,大小约4cm×3cm,无触痛,质软,边界清,周围皮温不高。随后我为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肿物处脂肪层可见低弱回声团,大小36mm×40mm,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见管状暗区,血流显像可见管状血流信号,初步考虑为左腿血管瘤。建议患者住院进行治疗,患者表示同意,故将其收入我院。二、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我向患者说明,由于其左腿处肿物近期有明显的酸胀等不适,其次,肿物的存在也会影响美观,所以我建议患者选择手术切除肿物,患者同意了治疗方案。然后我为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肝肾功能检查等,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排除了手术和麻醉禁忌后,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腰硬联合麻醉下左大腿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大小约3cm×2cm×1cm,质中,边界清,与深部肌肉有粘连,完整切除后送往病理。手术过程顺利,术毕患者安返病房,给予其注射用头孢唑肟钠静滴以预防感染;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进行补液。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左侧大腿蔓状血管瘤。现患者病情稳定,伤口对合良好,左下肢活动、感觉正常。住院治疗7天后患者各项指标达到出院标准,予以出院。三、治疗效果患者在经过住院手术治疗后,左大腿处的肿物消失。术后自觉左侧大腿切口基本无疼痛,未出现左下肢活动困难,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头晕、头痛等不适。住院期间精神、睡眠、饮食尚可,大小便通畅。给予患者查体见左大腿术区切口愈合良好,周围皮肤无明显红肿,左下肢活动、感觉良好,肢体远端皮温正常,各足趾活动良好,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四、注意事项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对此我十分欣慰。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嘱患者注意以下几点:1、术后患者需注意保持伤口处敷料干洁,避免沾水而引起感染,若敷料渗血则应及时告知医生;2、术后应早期下床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3、日常饮食需要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五、个人感悟很多人听到“瘤”就会与癌症相关联想,但其实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也被称为血管瘤畸形。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在婴儿出生时或者出生后不久后就会出现,当然有些部分是在成年人时期发病。对于成人血管瘤,其本质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成年患者在幼年时期就患有血管瘤,但没有得到治疗或者没有治愈而复发;另一方面是由于后天因素所造成,就像病例中的赵女士,是在外伤后出现的血管瘤。患有血管瘤后,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手术切除不仅可以将血管瘤切除干净,还有效地降低了复发的可能。

作者:崔双林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阅读量: 4673

蔓状血管瘤导致左腿酸痛,通过手术切除痊愈!

摘要:本篇病例患者为20岁女大学生,因左大腿处有一肿物,最近肿物处出现酸胀感,故来我院就诊。给予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蔓状血管瘤。遂予以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住院治疗9天后,左腿活动正常,患者感觉良好。【基本信息】女、20岁【疾病类型】蔓状血管瘤【就诊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时间】2021年6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关节镜下左侧股四头肌肿物切除术)+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唑肟钠、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治疗周期】住院治疗9天,定期随诊【治疗效果】左腿活动正常一、初次面诊患者女,20岁,在父母陪同下来到我院就诊,就诊时自述在高中时就出现了左腿疼痛的症状,疼痛位于膝关节附近,活动时疼痛明显,无畏寒发热,无左下肢麻木,在休息后可缓解,故患者未予重视。近期患者疼痛加重,夜间明显,走路时加重,给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于是前来我院就诊。我对患者进行查体,见患者左膝部未见皮肤破损,左膝关节内侧压痛明显,左膝关节屈伸活动可,左足背动脉搏动可,左下肢皮肤感觉正常。然后我为其开具了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左侧大腿下段股四头肌内侧占位,初步考虑为血管瘤,建议患者住院进行治疗,患者表示同意,故收入我院。二、治疗经过将患者收入院后,我向患者以及家属说明,由于血管瘤位置位于关节附近,患者不仅有明显临床症状且症状进行性加重,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我建议手术切除血管瘤,小陈和她父母都同意了治疗方案。我随后为患者完善了术前检查,结果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心肺功能良好。在排除手术和麻醉禁忌后,我对患者行关节镜下左侧股四头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股四头肌内侧一约1.5×1.5×1cm大小的肿物,内有血管组织,切除肿物后送病理检查。术后给予注射用头孢唑肟钠静滴以预防感染;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进行补液。术后病理提示左侧股四头肌内侧蔓状血管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伤口处对合良好,敷料干洁、固定,左下肢活动正常。至此,在住院治疗9天,并嘱其出院后注意休息、定期复查后,予以出院。三、治疗效果患者在经过住院手术治疗后,左侧股四头肌内的肿物已完整切除。术后患者自诉左侧膝部有手术伤口部位有轻微的疼痛,无畏寒发热,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精神、睡眠、胃纳可,大小便正常。查体后,见患者左膝部术口敷料干净整洁,伤口周围皮温无明显升高,左侧下肢肢端血运良好,肢体远端皮温正常,各足趾活动良好,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四、注意事项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对此我十分欣慰。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嘱患者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出院后需定期复查,以了解肿物是否复发,期间出现发热、伤口渗血等情况需及时返院检查;2、出院后注意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以避免伤口感染;3、术后14天返院拆线,注意休息2月,避免剧烈运动及体育运动;4、术后可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日常保持良好作息,避免大量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熬夜。五、个人感悟血管瘤是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发生增生,而形成于皮肤和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者畸形。多数血管瘤患者在于婴儿出生时或者出生后不久就有所表现,一般在皮肤表面可见针尖样鲜红色或蓝紫色的瘤体。本例患者是在高中时期发现的,若瘤体持续增大,长时间压迫主要血管则会引起局部肌肉组织缺血缺氧,严重者会发生肢体萎缩。对于这种位置深,周围没有重要的组织器官的血管瘤,可以通过手术切开皮下组织,将其中的血管瘤组织全部清除,其优势在于瘤体切除彻底,复发率低。

作者:崔双林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阅读量: 4944

儿童确诊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切除病变来治疗

摘要:本病例患儿因出现左足肿痛,并伴有活动障碍1年,加重1个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给予患儿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左足第一跖骨慢性骨髓炎,不除外肿瘤性病变,遂给予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并在术中完善病理检测,以明确诊断,术后病理为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经治疗后,患者不适症状消失,现已恢复正常生活。【基本信息】女、8岁【疾病类型】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就诊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时间】2021年3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病灶清除术+载抗生素人工骨植入手术)【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4天【治疗效果】术后恢复良好,不适症状消失一、初次面诊患儿是一名8岁的小女孩,家长代述患儿于就诊前1年出现左足肿痛,并伴有活动障碍,当时并未给予过多关注。就诊前1个月,患儿上述不适症状加重,患儿家长比较担心,遂带其来我院就诊。给予患儿进行足部检查,发现其左足拇趾肿胀,伴有轻度压痛,皮温稍高,左足拇伸肌肌力Ⅳ级,感觉正常。然后给予患儿完善X线平片及CT检查,结果显示左足第一跖骨蜂窝状骨质破坏及增生硬化,髓腔密度增高,软组织明显肿胀。影像诊断显示考虑左足第一跖骨慢性骨髓炎,不除外肿瘤性病变,遂将患儿收入我科。二、治疗经过入院后,我与患儿家长详细沟通病情,并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完善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疾病,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患儿家长表示同意。随后给予患儿完善术前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未见明显异常,排除手术禁忌。随后给予患者在全麻下进行病灶清除术+载抗生素人工骨植入手术,术中沿着左足背内侧做一个纵向手术切口,长约12cm,充分暴露出第一跖骨,见第一跖骨中远段呈黑色,骨质呈致密细孔“蜂窝状”、质脆,周围软组织瘢痕增生明显。手术过程顺利,送检标本肉眼观呈灰褐色碎组织,大小约2.0cm×2.0cm×0.8cm。镜检瘤组织呈片状分布,浸润性生长,见梭形结构,狭长血管裂隙形成,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CD31(+)、CD34(+)、FLi21(+)、SMA(-)、GLUT1(-)、LeY(-)。病理诊断: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经病情评估,患儿无需其他治疗,定期复查即可。三、治疗效果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于住院治疗第8天,观察患儿手术创面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特殊不适。住院治疗14天时,患儿精神状态良好,一般情况可,遂予以出院静养。定期复查期间,创面完全愈合,各项检查结果未见肿瘤有复发迹象,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四、注意事项经过手术治疗后,患儿恢复良好,肿瘤未见复发,我也感到十分欣慰,但依然要嘱咐患儿家长出院后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均衡饮食,多补充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蔬菜、水果;同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钙剂,但是补充钙剂的同时一定要多饮水,这样更有利于钙的吸收与代谢;2、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运动,影响恢复;3、出院后仍需定期复查,以监测患儿病情变化。五、个人感悟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来源于血管内皮的罕见肿瘤,形态学类似卡波西肉瘤的一种潜在恶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及10岁以内的儿童,成人少见,常伴有卡梅综合征,约75%的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表现为皮肤病变,最常见于四肢的皮肤或深部软组织,其次为头颈部和躯干,累及骨的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罕见。目前认为,病变切除是治疗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的最佳手段,病变未切除干净则易局部复发,因此建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类似症状,应多加注意,及早治疗才能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正如本病例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后,不适症状消失。

作者:李骥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量: 4314

42岁男子确诊脑血管瘤,及时治疗是关键!

摘要:本篇患者为42岁男性,就诊时诉近半年来劳累后会出现头顶跳痛,连带眼睛胀痛,并出现视力下降、睡觉不踏实的症状。就诊后给予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脑血管瘤。随即给予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相应的药物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得以控制,预后良好。【基本信息】男、42岁【疾病类型】脑血管瘤【就诊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时间】2021年12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静脉注射(注射用尼莫地平)+口服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4天,1个月后门诊复查【治疗效果】病情得以控制,预后良好一、初次面诊张先生,42岁,自述平时不抽烟、不喝酒,是公司普通职工,也未接触过放射性物质,一直以来都很健康。就诊前半年开始,患者劳累后会突然出现头顶跳痛,及眼睛胀痛,呈搏动样疼痛,并伴有视力下降、睡觉不踏实的症状,因此来我院就诊。经查体,见患者闭目站立不稳,直线行走步基宽,疼痛评级为2-3级,其余未见异常。给予患者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颅内见圆形的高密度影,瘤腔内边界清晰,增强后强化表现明显,且均匀,有轻度的强化环形成。进一步完善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左侧颈内动脉眼段及床突段小动脉瘤(2枚)。综合以上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脑血管瘤,于是将患者收治入院。二、治疗经过入院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现考虑为脑血管瘤,建议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若结果符合脑血管瘤的诊断,可直接进行手术治疗,患者治疗意愿较强,遂同意上述方案。随后给予患者完善血常规、血生化及颈部、心脏、肾血管彩超等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给予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左侧颈内动脉眼段可见一小动脉瘤,床突段可见一宽基底动脉瘤,大小约5.2mm×3.4mm(瘤颈×瘤高),至此可明确诊断患者为脑血管瘤,随即给予患者进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患者安返病房,给予其注射用尼莫地平静滴以预防脑血管痉挛,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以预防血栓形成。三、治疗效果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治疗第14天,患者无头痛、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不适,查体未见特殊阳性体征,已经达到出院指征,遂予以出院休养。1个月后门诊复查,患者未再出现头顶跳痛、眼睛胀痛等症状,视力有所恢复,病情得到了控制。四、注意事项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对此我十分欣慰。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我嘱咐患者注意以下几点:1、术后要严格控制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不能吃辛辣刺激性食物;2、术后保持手术伤口部位清洁、干燥,不能过早碰水,也不可以用手触摸,以免导致局部感染;3、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均有利于术后恢复;4、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果再次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需及时来院复诊。五、个人感悟目前脑血管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创伤、感染或先天因素有关。本篇患者的住院经历给很多人敲响了警钟,一旦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应立刻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脑血管瘤通过及时治疗可以得到良好控制,如本篇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如果发展到脑血管瘤破裂的情况,则会危及生命,后果不堪设想。

作者:唐胜南 河南省人民医院 阅读量: 3990

侯女士患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射频消融治疗后有效控制

摘要:本篇病例患者为42岁侯女士,因长期腹部隐痛不适、腹胀、乏力等症状而来我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临床诊断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综合判断后,决定给予患者射频消融治疗,以缓解病情发展。住院治疗2周,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得以控制,治疗效果良好。【基本信息】女、42岁【疾病类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就诊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时间】2020年3月【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周期】住院治疗2周,定期复查【治疗效果】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消失一、初次面诊侯女士,42岁,因“长期腹部隐痛不适、腹胀、乏力,偶感胸闷、憋喘、恶心、呕吐”来我院就诊。患者表示,于就诊前半年在当地医院体检时,腹部B超提示:肝囊性占位性病变,当时未予治疗。于就诊前1个月再次复查B超,结果提示:脂肪肝、肝囊性多发占位性病变。由于当地医院检查设备不完善,医生建议去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于是来我院就诊。询问病史得知,患者无基础疾病,否认乙肝、甲肝等肝病史。体格检查:患者腹壁柔软平坦,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为阴性,肠鸣音正常。给予患者血生化检查,结果见谷氨酰转肽酶、甘油三酯等指标升高。给予患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测定,结果高于正常范围。给予患者腹部CT检查,结果提示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根据患者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临床初步诊断为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于是我将患者收治入院,以便进行进一步诊治。二、治疗经过入院后,我告知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只能初步做出诊断,确诊疾病需要进一步进行病理检查。于是行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提示为:(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至此可明确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断。由于该病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但综合患者的实际病情,我认为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效果更好。于是和患者多次交流沟通,最终患者同意进行治疗。于是予以患者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术中将肝内病灶逐一消融,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三、治疗效果术后第3天,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无其他不适症状,一般情况良好。住院治疗2周,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二便正常,饮食、睡眠可,于是予以出院。定期复查期间,患者多次进行腹部CT检查,结果均未见新发病灶,且消融灶未见明显强化,体积均较前缩小,提示病情得以控制,治疗效果良好。四、注意事项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得以有效控制,对此我十分欣慰。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嘱患者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休息环境要安静、舒适,平时尽量减少脑力和体力劳动,保证有充足的睡眠;2、保持精神愉悦,可适当参加娱乐活动与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放松心情;3、肿瘤对身体消耗大,应加强饮食管理,以高蛋白、高热量、清淡的饮食为主,如多吃鱼肉、瘦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注意营养均衡;4、本病有复发、恶化的可能,因此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予以相应的治疗。五、个人感悟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为一种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该病多发生于软组织、肺、骨、脑和小肠等脏器,但原发于肝脏得非常罕见,而且症状不典型,这也是本例患者在当地医院没有早期发现的原因。本例患者病情相对轻微,于是我选择了射频消融治疗,优点是在超声引导下采取消融,一次即可消融所有肝内可见病灶,避免损伤肝功能。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得以控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张天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阅读量: 3285

血管瘤问答

更多>

血管瘤医院

更多>
血管瘤 推荐专家
范存刚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视频 | 文章 | 回复

个人简介: 范存刚,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临床擅长于脑胶质瘤、脑转移瘤和脑膜瘤、椎管和脊髓肿瘤、脊髓拴系综合征、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颅脑损伤、脑出血、难治性颈肩痛、腰腿痛等疾病的诊治。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最高单篇论文被... 展开
个人擅长: 脑胶质瘤、脑膜瘤、椎管和脊髓肿瘤、脊髓拴系综合征、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颅脑损伤、脑出血、腰腿痛等疾病的... 展开
立即免费咨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