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的形成原因

2020-11-15 21:36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目前精神科的诊断中,尚无空心病的诊断、名称。但是现在多数医生、心理老师或者大众对空心病感兴趣。因为其反映一类现象,即某些人无论是大学生、小学生,以及其它成年人处于生活没意思、无聊、消极、被动状态。而这种状态同时反映出其价值观念、世界观,通常患者较为消极和被动。有这类体验的人群中有正常人,也有的存在心理疾病,比如患有抑郁症、焦虑症,甚至其它心理问题。此时则需要患者存在相应表现之后,及时就医、诊断。

空心病反映出来的是人格特点,即在普遍的认知方式上、行为模式上是消极和被动,倾向于无聊、没意思的特点。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育方式通常是过度保护下的孩子,往往存在此症状。因为过度保护下,其衣食无忧,有些家长宁可委屈自己也会满足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会缺乏追求。同时在应试教育下,其兴趣爱好更多的是被培养到学习、考试上,而在随后的成长过程中,一旦其对学业缺乏兴趣、目标之后,生活就会陷入一种无聊的状态。因为其它的社会功能没有发展,其不懂得责任、感恩,不懂得更好的人际交往等。

独生子女家中孩子较少,父母过多保护孩子,同时又过多的控制孩子,不尊重其愿望、创造力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其逐渐失去创造性,失去为自己学习,为团队、家庭、社会有所担当的一种意识和责任。以至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方向,整个成长过程中相对被动,比如长大之后,父母不在身边,不能给其充足指导时,这时完全依赖自己,有时其会陷入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不知所措。内心中也激发不出一种强烈、向上的愿望,以至于在其生活中显得缺乏激情,较为灰暗,甚至对未来没有希望。

分享:

245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94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