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搞懂三叉神经痛

2019-05-06 16:34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三叉神经痛有时也被称为脸痛,是在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疑难杂症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于40岁起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尤多,其发病右侧多于左侧。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生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三叉神经痛在成年及老年人中多见,40岁以上患者占70%-80%,女性多于男性。发作时表现为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明显的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持续数秒或1-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患者口角、鼻翼、颊部和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可诱发,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严重病例可因疼痛出现面肌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即痛性抽搐,病程呈周期性,数周或数月不等,缓解期如常人。其病因包括神经失营养后脱髓鞘引起的神经痛,癫痫样放电引起的神经痛,如长期吃素食、不吃主食等,可引起自然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神经失营养后脱髓鞘,从而引起三叉神经痛;或患者有三叉神经痛病史,担心疼痛发作,精神较紧张、焦虑等,也可引起三叉神经痛再发作;洗脸、刷牙、吃东西等触发其扳机点,如面颊部、口角、鼻翼、口腔黏膜等部位,均可引发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常需要耳鼻喉检查、核磁检查等明确诊断,其中血管断层成像对三叉神经痛病因学诊断有重要意义。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平片,对70%以上的患者有效,但约30%的患者不能耐受其消化道症状,可出现眩晕、嗜睡、齿龈增生等副作用,需停药处理。如卡马西平治疗效果不佳,可用苯妥英钠,亦属抗癫痫药物,但其效果弱于卡马西平。如口服药物效果不佳,可选择手术治疗,包括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三种手术方式。

临床中患者应保持情绪平和,避免个人情绪的波动;冬天到户外运动的时候戴口罩,避免冷风刺激。此外对于该病的预防,应以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的发生为主,且日常饮食及心情的调适也有助于预防三叉神经痛。

分享:

490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4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