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骨性骨质破坏常见肿瘤是什么

2023-08-01 15:42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造成溶骨性破坏的骨肿瘤很多,不同年龄、不同病变的骨骼,骨骼的不同部位,可以产生很多种骨病变,都可以造成溶骨性破坏。当发现骨骼有溶骨性破坏以后,要及时进行检查,完善影像学检查,需要做穿刺活检,根据细胞学特点,确定肿瘤良恶性。根据肿瘤特点,制定治疗方案,及时治疗,争取局部彻底切除,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按照发病年龄,常见肿瘤如下:

1、儿童及青少年期肿瘤:最常见的产生溶骨破坏的肿瘤,良性肿瘤有骨囊肿、内生软骨瘤、嗜酸肉芽肿、骨纤维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等,在青少年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骨肉瘤和尤文氏肉瘤,还可以产生别的症状,比如出现肿块等影像学特点,

2、成年期肿瘤:造成溶骨性破坏的病变如内生软骨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包括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骨脂肪瘤等,转移性肿瘤也可以造成骨骼的溶骨性破坏。

分享:

1

相关推荐

溶骨性骨质破坏是什么意思

"正常比较坚硬的骨头,经骨转移的肿瘤在局部繁殖增生后,对骨头的骨质进行溶解吸收,形成局部骨头强度下降,叫溶骨性破坏,是比较常见的骨破坏。骨质破坏是骨头中各种原因导致的,最多见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如肺癌、肝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都会出现骨性的转移。肿瘤细胞随着血液、淋巴系统转移到骨头,病灶在骨头沉积后,很多的恶性肿瘤表现损坏正常的骨头。正常比较坚硬的骨头,经过骨转移的肿瘤在局部繁殖增生后,替代正常的骨头细胞成为肿瘤细胞,骨头比较软,正常的骨头被肿瘤细胞替代,叫溶骨性破坏,是比较常见的骨破坏。部分转移性肿瘤如前列腺癌比较典型,肿瘤一旦转移到骨头后,属于成骨性破坏,骨头变得越来越硬,肿瘤细胞促进骨头成骨,叫成骨性的骨质破坏。所以溶骨性骨质破坏是对骨头的骨质进行溶解吸收,形成局部骨头强度下降。拍片子发现骨头有低密度,正常骨头的信号比较高亮,被破坏的地方变成黑的信号,骨头密度下降,所以叫溶骨性骨质破坏。日常生活中如果是脊柱的恶性肿瘤,需要佩戴支具保护,以预防截瘫等问题。如果是四肢的恶性肿瘤导致的溶骨性破坏,早期有手术机会及时手术,如果很晚没办法手术,则需要预防病理性骨折。"

语音时长01:55''

张道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2020/05/15收听(70518)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99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