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高血压特点及注意事项

2018-05-28 10:28阅读:

手机浏览

  高血压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也是中、青年人的一种不容忽视的常见病。近些年,年轻人患高血压的发生率逐年升高,门诊就诊患者中,经常见到二、三十岁的青年男性血压患者,并呈现增多趋势。这与不良生活方式习惯有很大关系,例如抽烟、喝酒、熬夜、高盐高糖饮食、浓茶、精神压力大、久坐、运动少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不良生活习惯已经成为年轻人罹患高血压的常见因素。

  1、年轻人患高血压的主要因素:首先,现今社会是年轻人的奋斗打拼的世界,年轻人积极上进,高负荷脑力劳动,高强度工作,残酷的社会竞争,生活工作巨大压力等因素,也是导致年轻人罹患高血压危险因素;其次,年轻人由于工作太忙,三餐大多以外卖为主,而很多外卖食品则成为高盐的载体,盐摄入过多是高血压的诱因之一;再次,不良生活方式以及肥胖与年轻人罹患高血压有直接关系等等。

  2、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特点:年轻人高血压特点多为收缩压不高,而舒张压显着升高,心率偏快。很多年轻人在测量血压时,虽然舒张压偏高,但是收缩压却处于正常范围内,以为不必要在意,其实不然。相较于老年人,中青年的主动脉弹性较好,缓解动脉壁压力的能力比较强,因此收缩压不高。但外周阻力并未减轻,当心脏舒张时,舒张压升高依然会比较明显。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血管壁弹性变差,且病程延长,收缩压也会随之增高,最终导致高压低压均升高的高血压患者。

  3、年轻人高血压患者症状不明显:很多年轻高血压患者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虽有某些临床症状而往往又多不引人重视,相当多的人只是在偁然的体格检查中才被发现。因此,对中、青年人中的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加强对血压的测量观察,尤其是对其父母兄弟姐妹中患有高血压病的人,更应引起注意。

  4、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因发病时间较短,内脏功能受损较轻,但血压的波动性较大,部分青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可迅速升高,甚至可发展成为恶性高血压,或形成耐药的顽固性高血压。

  5、年轻高血压患者注意事项:年轻人一旦发现高血压,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很容易发展成动脉硬化、甚至有发生心脏扩大、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等并发症的可能。临床经验证明,对中、青年人高血压患者,如能采取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的措施,不仅能延缓高血压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能预防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的危害。治疗上,所有高血压患者的基础治疗均为生活方式的改善,去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正如我国着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所讲的“管住嘴,迈开腿。饭吃八成饱,日行万步路,限酒,控制好体重,保证充足睡眠”等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发挥降血压药物的降低压效果,保持血压正常。

分享:

93

相关推荐

01:54

年轻人为什么会高血压

年轻人出现血压升高的常见

朱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021/08/20播放(65142)

年轻人得了高血压如何运动?

高血压都是老年人高发的疾病,现在却越来越年轻化。国内最近一次在医院门诊开展的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在新出现的高血压病例中,35-45岁患者越来越多,占63&#x...

曹音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017/08/02阅读(12789)

年轻人高血压怎么办?

现在很多年轻人得高血压,年轻人高血压和老年人高血压还是有所不同的。老年人通常都是高压高、低压低,压差特别大。而年轻人差不多都是高压还可以,但是低压高得很多,比如100mmHg、110mmHg。还有很多年轻人面临着,比如准备要孩子,也不想吃药,或者自己非常年轻,非常抵触吃药。这个问题怎么去看?首先根据血压高的水平,如果确实都在100mmHg以上,就在2级和3级的这种高血压水平,还是建议首先要吃药,避免一些恶性的事件,比如脑出血。如果高的不是很多,建议大家还是积极的生活方式。当然就算是吃药,也必须积极的改变生活方式。一般年轻人血压高除了跟遗传有关系,都跟肥胖有关系,都跟缺少体育锻炼有关系。所以建议年轻人积极的去运动,饮食上主要控制高盐饮食,也可以采取一些中药的特色治疗,比如耳穴压豆、穴位贴敷,包括中药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理。但是如果血压低压在110mmHg以上,建议大家还是及早得吃药,在吃药的同时去改变生活方式,我们先把危险因素去控制住,之后再过渡到慢慢的比如可以减药。当然要是个人做的更好,甚至是可以停药,也都是可能有希望的。年轻人千万不要因为年轻,没有什么症状,我就去扛,30多岁发生脑出血的悲剧不在少数。脑出血的发生,如果是大量出血,可能要命,如果是不大不小的出血,可能就半身不遂、继发癫痫,从此改变了我们个人的命运。所以大家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积极地改变生活方式,该吃药的时候,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不要拒绝去吃药,不要去抵触。

语音时长02:04''

董国菊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017/07/10收听(68013)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