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子黄疸1年多,检查已是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2022-06-08 16:24阅读:

手机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本病例患者为31岁的年轻女性患者,1年多以来出现间断性黄疸,遂来就医。与患者沟通后,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胆道造影,提示是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这是一类诊断起来相对困难,但是治疗更加困难的疾病。给患者采取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后,显示短期的治疗效果尚可,症状逐渐缓解,病情已控制,且顺利出院。


【基本信息】女、31岁

【疾病类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就诊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12月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胆道造影术)+药物治疗(熊去氧胆酸胶囊)+植入胆道支架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1个月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症状逐渐缓解,病情已控制,顺利出院


一、初次面诊

患者为一位30多岁的年轻女性,瘦小、面色无光、泛黄。仔细询问病情得知,患者已间断性出现黄疸1年左右,原因一直未查明,也先后查过了肝炎、传染病等,没有既往的特殊病情和手术,没有胆囊和胆管结石、肿瘤。患者增强CT没有提示肝胆系统的明确肿瘤;MRCP胆管水成像检查显示,从肝内到肝外是胆管纤细的改变,没有明显扩张,一般来看,如果某个部位出现外科梗阻,就会导致胆道明显扩张。建议患者继续加做IG4检查,并建议患者入院行胆道造影以明确诊断。


二、治疗经过

患者办了住院手续入院后,首先进行IG4检查,提示轻度增高,建议做进一步检查,但是这个检查为创伤性检查,类似于手术治疗,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胆道造影术,有一定的创伤性和风险性,通过造影结果,进一步明确胆管的走型以及有关的疾病。患者同意,并积极配合。接下来为患者准备了胆道造影,在全身麻醉下注入造影剂后得到造影,结果显示:肝内和肝外的胆管都比较纤细,有节段性的狭窄表现,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典型症状,因此明确诊断。治疗方法采取传统的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另外,在胆道右侧植入了一只塑料的胆道支架,缓解胆道狭窄的症状,以充分引流。


图片6.jpg

 

三、治疗效果

患者经过胆道造影术、药物治疗及胆道支架的放置后,患者面色无光、泛黄的症状逐渐缓解,且正常饮食也恢复正常,于住院7天时给予办理出院手续,并嘱患者1个月后来院复查,进行每个月的肝功能相关检查,如果现黄疸复发,就需要将胆道造影的支架进行更换。1个月后检查发现患者一般症状良好,且自诉无其他不适,且面色红润,显示治疗效果良好。


四、注意事项

通过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后患者的恢复状况乐观,为其感到高兴。但出院后也需要密切关注,是否存在临床症状的复发,如间断性发热、黄疸、恶心、呕吐等,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复诊。出院后规律复查,每个月进行肝功能复查,明确胆红素及转氨酶水平。出院之后3个月进行肝胆胰CT的复查,明确胆管变化及狭窄段的变化。出院后遵医嘱选择利胆药物进行治疗,常规选择熊去氧胆酸胶囊。日常生活中合理饮食,以高蛋白、营养食物为主,推荐食用新鲜的蔬果,并积极控制体重,适当运动。


五、个人感悟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为一类自身免疫系统的疾病,诊断相对困难,由于病情发病隐匿,一般发现时临床症状时间较长,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间断性黄疸、发热、腹痛等,症状一般不典型,需要日常密切观察。诊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包括MRCP胆道水成像的检查和增强CT检查,但是无创性检查手段存在局限性,临床上常用胆道造影进行明确诊断,所以胆道造影是目前,诊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金标准。且治疗方式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常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手术治疗采用内镜下的胆道引流术。除必要的治疗外,患者还应该坚持长期随访。通常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如同该患者一样,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分享:

68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