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是什么意思

2020-05-08 17:36

手机浏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溶血性贫血是什么意思
01:27

语音内容

溶血性贫血是一类红细胞破坏性疾病,当红细胞破坏速度大于骨髓造血速度时,会引起贫血。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急性溶血发病急,表现为发热、寒颤、头痛、呕吐、大量酱油色尿,甚至急性肾衰竭、休克,伴有黄疸、面色苍白。慢性溶血病程长,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和脾大。
按照红细胞破坏场所,溶血可以分为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两大类,像蚕豆病、异型输血、毒蛇咬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属于血管内溶血,常表现为急性溶血,其发生机制就像煮饺子煮破了一样,露馅了。血管外溶血主要发生于脾脏,常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表现为慢性溶血。溶血性贫血临床上虽然少见,但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

分享:

69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钱筠的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