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房颤的危害

2021-08-06 18:36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房颤患者经常感觉到心跳又快又乱,临床常见危害有以下几点:

1、心脏功能下降:长期快速心率导致心脏功能下降,随着时间延长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

2、出现血栓:房颤会引起血栓,当血栓从心房脱落,随着动脉血流动会阻塞其它组织、器官的供血,会引起中风,从而导致脑梗死。脑梗死急性期会出现生命危险,若患者度过急性期,远期还会存在残余后遗症,极大影响生命质量。

分享:

88

相关推荐

房颤有什么危害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临床当中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时心房规则的电活动消失,继而出现心房的颤动,心房有效的收缩和舒张也就消失了,房颤的时候,患者的心室率绝对是不规则的,而且心房丧失了20%射血功能。房颤的患者也因为心动过速,而会出现了心悸、心慌等临床表现,也会因为心动过速,出现心功能的恶化,甚至急性左心衰发作,也会因为心动过速,出现脑供血不足的表现,比如TIA和晕厥。由于心房不能进行有效的收缩和舒张,血流减慢,很容易在左心耳部位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以后,会引起脑梗塞、下肢动脉栓塞、肾动脉栓塞等。房颤的治疗主要也就是从抗凝,防止血栓形成。其次恢复窦性心律,窦性心律可以用药物、电复律和导管消融的复律,药复律包括Ⅰc类的奎尼丁、普罗帕酮、安碱酮等。如果患者出现了急性左心衰、左心室不稳定、血压低的时候,要急需电复律,如果经过药物复律和电复律、导管复律之后,都没有很好的恢复窦性心律的患者,就要考虑控制心室率治疗。控制心室率治一般也是用β受体阻滞剂、安碱酮,还有洋地黄制剂等等。对于这部分患者,医生也会采用中药的方法给予调整,但是中成药当中一般会使用稳心颗粒、宁心宝等一些中成药,有些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但是如果是要转窦,仍然不能够达到由房颤转为窦性心律的治疗效果。

语音时长02:26''

王喜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2020/03/23收听(89409)

房颤有哪些危害

"房颤是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除了自己感觉到很难受之外,事实上给身体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心脏是需要心房挤一下血,心室再把血挤出去,如果这个顺序没有,心功能就被消弱。有些病人,本来有基础的心脏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功能会进一步减退。因为房颤,在里边是抖动,抖动时血在某些结构里边,比如心脏的左心耳里边,血在左心耳里边的盲端不流动,就会形成血栓。就像看到一个水渠,水渠上面漂了很多的垃圾、杂物,看到垃圾停留的地方,都是有一个闸门或者有个拐弯的地方。左心耳也相当于这么个位置,就会形成血栓。血栓一旦形成会掉下来,而且血栓一旦掉下来就是大个的血栓。如果房颤引起的血栓掉下来,会堵到冠状动脉里,会引起心肌梗死,也可以直接往上冲,冲到脑子里引起脑梗。也可以顺着血管下去以后掉到腹部,引起肠系膜梗塞,可以掉到下肢,引起下肢的梗塞。当然,最常见的还是直接冲上去引起脑梗,而且这种脑梗因为块比较大,所以:第一、在房颤时发生率很高,一般比较容易得的人可能要比正常人高5-10倍的发生率。第二、因为块很大,致残率很高,一堵一大片,病人就不能动,如果病人不能动,使老年人死亡率就很高。如果不注意,或者第一次堵的还比较小没注意,复发率很高。"

语音时长02:08''

陈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2019/01/14收听(198)

心脏房颤是什么意思

"房颤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脏失常之一。房颤时心房有序的、规则的电活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杂乱无章的心房颤动,因此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和舒张,也失去了正常的20%的射血,这时候患者往往由于心动过快而出现了心悸、心慌的表现,也可以因为心动过快诱发患者的心绞痛,甚至心功能不全、呼吸困难,也有部分病人会出现脑供血不足,出现了TIA,甚至晕厥的表现。同时在房颤的时候,心房而不能进行正常有效收缩和舒张,这时候很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以后,脱落在脑组织会引起脑栓塞,在下肢会引起下肢动脉栓塞,还会引起肾动脉栓塞,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等,危及患者的生命。房颤的患者通过各种药物,或者是电,或者通过导管射频消融的方法,尽量去复律,使患者能够恢复窦性心律。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话,要积极的去控制原发病,比如患者有高血压、冠心病,要控制原发病,同时去控制诱发快速房颤的原因,尤其是患者有感染,还有情绪激动、过度劳累这些会引起快速房颤发作的原因,以免影响到患者心功能进一步的恶化。再就是患者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话,要予以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防止左心耳形成血栓,防止血栓脱落所造成栓塞,另外,最近左心耳封堵也是一个很好的预防血栓发生的方法。因此,有了房颤以后一定要随时预防房颤的发作,消除快速房颤发作的诱发因素,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

语音时长02:40''

王喜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2020/04/22收听(26749)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9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