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

2020-02-26 11:05阅读:

手机浏览

  急性胆囊炎(Acutecholecystitis)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居第2位。约95%为结石性胆囊炎;5%为非结石性胆囊炎;致病菌致胆道逆行感染、或者经血循环、淋巴途径--胆囊,胆汁流出不畅时造成感染。常见致病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其他克雷白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合并厌氧菌感染。
  急性胆囊炎临床病理分期:
  1、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管梗阻,粘膜水肿、充血、胆囊内渗出增加,胆囊肿大。
  2、化脓性胆囊炎:如炎症波及到胆囊全层,胆囊内充满脓液,浆膜面亦有脓性纤维素性渗出。
  3、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管梗阻未解除,胆囊内压继续升高,胆囊壁血供障碍,缺血坏死。
  流行病学: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1:2.
  临床表现:
  1、急性发作期:上腹部胀痛-阵发性绞痛;夜间常见,饱餐、进食油腻为诱因;疼痛放射到右肩、肩胛和背部,伴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2、进展期:疼痛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伴有轻度至中度发热,畏热,无寒战。
  3、胆囊坏疽、穿孔或者积脓,合并急性胆管炎:出现寒战、高热,10%~20%病人出现轻度黄疸
  体格检查:右上腹胆囊区压痛,炎症波及浆膜层可出现反跳痛、肌紧张,Murphy征阳性。有时触及肿大的胆囊并有触痛。如大网膜包裹,形成边界不清,固定压痛的肿块。如胆囊坏疽、穿孔,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表现。
  辅助检查:
  1、化验:85%的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老年人特殊,常有血清丙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升高;1/2病人血清胆红素升高,1/3病人血清淀粉酶升高。
  2、彩超:胆囊肿大、壁厚(>4mm),明显水肿时会出现“双边征”;合并结石时显示强回声后伴声影。准确率为85%~95%。
  3、CT、MR检查有助于诊断。
  4、放射性核素显影: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敏感性达97%,特异性达87%,如胆囊显影,95%病人可排除急性胆囊炎。
  保守治疗:
  1、非手术治疗:禁食、输液、补充维生素、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
  2、抗感染:选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有效的抗生素和联合用药。
  3、解痉止痛、消炎利胆药物。
  4、老年病人,监测血压、血糖及心、肺、肾等器官功能,治疗并发症。
  手术治疗:
  1、急诊手术适应症:
  (1)发病在48~72小时内者;
  (2)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病情恶化者;
  (3)有胆囊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或者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坏疽性胰腺炎等并发症者。
  2、手术方法:
  (1)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者开腹胆囊切除术;
  (2)根据或者胆囊收缩功能及患者保胆愿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
  (3)PTGD(彩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可减低胆囊内压力,急性期过后再择期手术。适用于病情危重又不宜手术的化脓性胆囊炎病人。

分享:

50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23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