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2023-07-25 11:17阅读:

手机浏览

慢性腹泻需要做的检查,主要包括常规检查、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影像学检查、小肠黏膜活组织检查。

一、常规检查

1、新鲜粪便常规检查:对引起慢性腹泻的病因诊断十分重要,可发现胃肠道出血、脓细胞、寄生虫、脂肪滴、淀粉颗粒、横纹肌纤维和未消化食物等。

2、粪隐血试验:可检出消化道隐性出血。粪培养可发现致病微生物。

3、粪便涂片检查:可了解肠道球菌与杆菌的比例,是否有肠道菌群紊乱。

4、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增多、肝肾功能、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情况。

二、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1、粪脂测定:粪脂量超过正常提示由于小肠黏膜病变、肠内细菌过度生长和胰腺外分泌不足等引起的脂肪吸收不良。

2、D-木糖吸收试验:阳性者提示空肠疾病或肠内细菌过度生长引起的吸收不良。

3、维生素B12吸收试验:在小肠切除过多、恶性贫血及肠内细菌过度生长时,维生素B12尿排泄量低于正常。

4、胰腺外分泌功能测定:苯甲酰-酪氨酰-对氨基苯甲酸试验可帮助判断胰腺外分泌功能,从而诊断是否为胰腺疾病引起的吸收不良。

5、氢呼吸试验:对判断乳糖或其他双糖吸收不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小肠转运时间过快等有一定价值。

三、影像学检查

1、胃肠X线钡剂造影及腹部X线平片检查:可显示肠道病变和肠道运动功能改变,但疑有肠梗阻者不宜作钡剂造影检查,以免加重肠梗阻。

2、B超、CT、磁共振成像检查:有助于明确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3、选择性血管造影:可帮助胃肠病变病因的判断。

4、胃肠镜检查:可明确胃和结肠(包括回肠末端)黏膜病变。

5、胶囊内镜及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可用于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由于胶囊内镜检查对病变定位尚有困难,故检查时常需选择两种检查相互配合。

四、小肠黏膜活组织检查

某些寄生虫,如贾第虫属、类圆线虫等感染大便中难以检测到病原菌,弥漫性小肠黏膜病变,如热带口炎性腹泻、乳糜泻、Whipple病、弥漫性小肠淋巴瘤等,可经口插入小肠活检管吸取小肠黏膜做病理检查以帮助诊断。

分享:

202

相关推荐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5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