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

2018-12-03 14:51播放 :

手机浏览

向您推荐
继续播放
关闭

视频内容

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关注最多的是恶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原因的猝死。根据危险程度分级:

1、轻度心律失常:正常人群也会有,是偶见出现。如房早、室早、室上性早搏。会导致短暂的不舒服,或者没有感觉,只是在心电图检查或者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候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不需要过多干预;

2、重度恶性心律失常:可以导致心脏骤停、可以导致猝死,往往是指持续缓慢的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或者是室速、室颤原因;原发短暂的心律失常:是可以治愈的,往往是指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心律失常;持续多年的心律失常:都是继发有器质性器官损害,如常见的长期心梗以后导致的心脏缺血,缺血部位梗死会形成纤维化,会导致心电的不稳定,出现室早、室速和室颤,此种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如果是明确的有继发因素,比如是由心脏缺血导致,通过改善心脏缺血和对心肌的再灌注治疗,缺血改善以后心律失常就会减少或者治愈。

对于心律失常检查手段,包括以下几种:

1、心电图:最常见也是最便宜,但是,心电图的特点较短暂,只能是在一瞬间,所以有些心律失常抓不住;

2、动态心电图:效果较好也最实用,有24小时、72小时甚至1周的心电图,通过监测患者在这之间出现的心律失常,根据结果判断是哪一种心律失常而进行不同的治疗;

3、经食道心电图:在临床使用的不是很多;

4、运动试验:主要是评估患者有没有心脏的缺血,运动以后有没有诱发新的心律失常出现。

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是和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种类、持续的时间、发生的多少,以及有没有继发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不是一概而论。如何判断是哪一种心律失常,或恶性程度的高低,最主要的手段现在还是动态心电图最常见。

分享:

303

相关推荐

心律失常有危险吗?

"心律失常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良性的心律失常,一方面相对器质性的或者是影响比较大的心律失常,良性的心律失常正常人是非常容易有的,比方说房早、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比方说我们熬夜或者是最近生活压力比较大,可能经常会有一种咯噔跳一下的感觉或者咚咚咚心慌的感觉,这些往往都是良性的心律失常,一般无需要任何治疗,只需要调整好心态,注意休息,有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就可以了,但是对于一些恶性心律失常对我们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其中一类是马上就可以导致患者生命的终结或者是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说室速、室颤,又比方说严重过缓的心律失常,窦性的停搏,也就是心脏停跳。对于过快的室速室颤,需要马上电击复律来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来恢复心脏射血的功能。而对于缓慢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引起黑蒙、晕厥的心律失常,往往需要起搏器的治疗来保证心脏的正常跳动。而对于另一种比较常见危害非常大的,而又不特别急的心律失常,比方说房颤,则需要药物的控制,当然有一部分患者甚至是相当大的一部分患者在完整的药物控制的基础之上,并不能很好地控制心律的情况,这时候往往会选择房颤射频消融术干预,来使得这种心律失常恢复到窦性节律的水平,从而预防常年的房颤引起生活质量的降低、心功能的降低以及脑卒中等栓塞并发症。"

语音时长02:23''

王汝朋北京天坛医院

2017/11/26收听(64497)

01:57

怎么判断龋齿严重程度

刘会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2021/09/30播放(78178)

如何判断肝硬化程度

"肝硬化往往通过以下三大指标来判断其程度。一、肝脏形态。通过B超或CT等检查观察肝脏的形态,如果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缩小,肝表面明显凹凸不平,锯齿状或波浪状,肝边缘变钝,肝实质回声不均,增强呈结节状。门静脉和脾门静脉内径增宽,肝静脉变细,扭曲粗细不均,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提示肝硬化严重。二、有无并发症。如果患者仅有轻度的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可轻度异常,但尚无明显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功能亢进及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没有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腹水和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这种情况表明不太严重,医学上称为代偿期肝硬化,属于肝硬化最轻级。但是如果患者常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严重并发症,都有明显的肝功能失代偿,如血清白蛋白<35g,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不同程度的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60%,就属于严重的肝硬化,称为失代偿期肝硬化。三、肝功能的情况。如果患者肝功能基本正常,无明显的黄疸,白蛋白正常,凝血酶原活动度基本正常,血常规仅有轻度异常,表明肝硬化处于静止期,病情相对稳定,医学上称为静止期肝硬化,病情相对较轻。如果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显着异常,白蛋白低,凝血酶原活动度较低,胆红素显著升高,医学上称为活动性肝硬化,此时多提示病情较为严重。"

语音时长02:25''

张珣武汉市第五医院

2018/04/02收听(26279)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126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