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科学控制体重

2019-01-04 18:50阅读:

手机浏览

肥胖患者不仅从给身体带来负担,同时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较体重正常者显著升高,并且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血压水平也较高。根据最新《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2012年≥18岁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1%和11.9%,2012年农村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虽低于城市居民,但上升幅度要大于城市居民。根据最新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预防指南,本文详细介绍如何科学的控制体重。

  一、体重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

  衡量肥胖的指标较多,其中临床上最常用的是体重指数【BMI,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身高2(m2)】,指南推荐体重正常者应该注意保持在正常范围(18.5-24kg/m2)。超重和肥胖者应该尽量减少体重、争取达到正常范围,并减少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其他危险因素,综合降低心血管病风险。超重与肥胖,包括以腹部脂肪堆积为特征的中心性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的我国成人BMI的关注点为:18.5kg/m2≤BMI<24.0kg/m2为正常体重范围,24.0kg/m2≤BMI<28.0kg/m2为超重,BMI≥28.0kg/m2为肥胖。我国成人腰围的分类:正常范围男性<85cm,女性<80cm。当腰围85cm≤男性<90cm、80cm≤女性<85cm定义为中心性肥胖前期。当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定义为中心性肥胖。指南建议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为宜。

  二、科学控制体重的方法有哪些

  减重可明显降低超重或肥胖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使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对于超重或肥胖个体,首次筛查应该明确有无内分泌疾病以及可能引起继发性肥胖的因素,如下丘脑/垂体感染、创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或性腺功能减退、胰岛素瘤、肿瘤等。明确是否存在其他临床风险,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如合并以上情况请咨询专科医师,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及相应危险因素。对于超重肥胖个体,应考虑个体化的干预和治疗措施。一般干预原则包括严格改变生活方式,合理安排饮食、加强体力活动和锻炼,健康教育及心理治疗。对于采取上述原则干预6个月无效的肥胖者,可以考虑给予药物辅助治疗。对于BMI≥35.0kg/m2、存在危险因素或严重并发症个体,可考虑手术治疗。

分享:

5

相关推荐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科学的“迈开腿”

在我国,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且数据显示,近30年来我国人群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提前。...

张国瑞石家庄市第三医院

2019/01/05阅读(4854)

心血管疾病人群如何科学的管住嘴

心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提前。心血管病的一级预...

张国瑞石家庄市第三医院

2019/01/03阅读(3519)

心血管疾病怎么来的?

  我们今天来八一八,为什么会得心血管疾病?

陈还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2017/07/11阅读(51429)

节假日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

据有关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过后,各大医院门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近些年来,凡是逢年过节之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院人数就会多很多,这跟过节期间海吃海...

张大东上海远大心胸医院

2017/08/22阅读(4260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举报电话:400667853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934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0-0006
京ICP备16049935号-8 Copyright ©2020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